贾佳 《贾佳战地日记》广播版

栏目:娱乐 2021-10-13 12:22:38
分享到:

921城市电台播出时间

抗疫期:周一至周六7: 00-8: 00

周一至周日8: 00-9: 00

好的

一大早,几乎整个团队都来到了医院,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课。事实上,我们两个病房只剩下20个病人,几个护士和两个医生完全可以处理,那么他们为什么都来医院呢?

说到这里,我深感愧疚。当我告诉团队成员我已经和李兰娟院士约好和大家合影时,微信群立刻开始拍龙,接了100多人。如果这些人都和李奶奶拍照,她会筋疲力尽的。如果她筋疲力尽,我不能承担责任!但是真的很难选择和谁合影。就在我犹豫的时候,李院士得知辽宁队的医护人员正在国家队办公楼下排着长队等着和她合影,好心的老人提前下楼,满足了大家单独合影的愿望。李奶奶像时装模特一样美丽。她穿着紫色的上衣,戴着白色的面具,微笑的脸上透露着善良和威严。她和大家合作做了各种手势。很多玩家激动得差点哭出来和她合影。虽然人多,但辽宁队队员很有秩序,100多人的长队很快就要被带走了。大家兴奋地喊着“武汉会赢,中国会赢”,声音响彻云霄。

李兰娟院士与辽宁医疗合影

真正的偶像往往没有架子。李院士1月底赴武汉了解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建议。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她一直在前线战斗。队员们纷纷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偶像和大咖。照片拍摄后,李院士与各医疗队一起种植桂花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这片“逆行天使林”,将成为中国援外医疗队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友谊的纽带和永恒的纪念。大家都告诉三病区主任程,要照顾好辽宁的那棵树,“廖表明了心意”,如果他出了什么事,就“怪”她。

逆行天使林中代表辽宁医疗队的桂花树——廖彪存信

我可能会想念这棵树一辈子。植树节那天,我想在院子里种一棵树。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以后你会带着老婆孩子去武汉大学东院参观这棵大树吗?我觉得很有可能。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如果我习惯了某件事,我不会改变它。哪里舒服,哪里就不愿意离开。我从小到大已经一个多月没离开过家乡了。最长的一次是去年带老婆孩子去澳大利亚度假,只有15个昼夜。这次回武汉是我离家时间最长的一次。在异地两个月的生活,给我留下了很多回忆,虽然苦涩,但大部分都是美好的。如果我在去过的城市找到第二个家乡,大概就是武汉了。我想,当武汉的创伤完全愈合后,我一定会带着家人,再次入住皇家怡酒店,再次吃牛肉面,再次拜访我们的“辽表寸心”树,再次欣赏武大的樱花。

今天是我们到达武汉以来最热的一天。表面温度26摄氏度,即使穿短袖衣服也会觉得热,更别说穿着防护服在病房工作了。小伙伴们从病房出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没有被淋湿。这么热的天气,每个人最多能坚持两个小时,时间长了有晕倒的危险。如何克服炎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没有更好的办法,大家只能保持充沛的精力,缩短进入“红区”的时间,增加换班频率。好在患者逐渐出院,住院患者总数一直在下降,工作强度可以降低。这位大学教授今天出院了。经过46天46夜的治疗,他的核酸终于转为完全阴性,可以去隔离点享受正常人的新生活。经历了这些风雨,走在生死线上,他应该有了新的感悟。虽然这个时候病人比较少,但是每个人都在两个病房里合影。盛京医院ICU团队的7名医生和护士也进行了第一次合影。

我希望明天武汉的太阳不会升起。孙爸爸,请你去休息吧!

纪念

好的

持续了好几天的“零”加法,今天被打破了,就像原本平静的湖面突然激起了涟漪,让人感到相当惊讶。更没想到的是,这个感染病例竟然是医护人员,而且发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医院领导反复强调“不能掉以轻心”,似乎不无道理。新型冠状病毒离我们并不远,但它潜伏在我们周围。如果你对它掉以轻心,它就会利用它。记得昨天和班里原来的美术博士聊天的时候,随口问了一句:“你觉得我们现在工作的地区有新冠肺炎吗?”原医生斩钉截铁地说:“肯定有!”老中医是老中医,所以经验丰富!说他是“老中医”是个笑话。前医生是我们团队中唯一一个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症监护室医生,比我年轻很多。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张新冠肺炎的治疗应以中医辨证为辅,中医辨证是原医生的专长。每次进病房,除了常规的重症医学治疗外,他还拿空对患者进行中医“看、听、问、切”的治疗。医院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统一的中药处方,原医生会根据观察、问诊、切药的结果增减每种药物,符合“一人一方”的诊疗原则。病房里的病人都很信任他,有时候我们接到电话让原医生开中药。

尽管有“破零”的不愉快,但事实上,患者仍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肖飞的病情相对稳定,但其他病人陆续出院,他变得越来越孤独。如今两个病房的病人已经降到了10人以下,四个病房也没有重症病人,都变成了普通人,要在三个病房再接再厉!今天接到防疫指挥部的新命令,近期将病毒核酸持续转阴的顽固患者转到统一病房管理;将核酸转阴但因基础疾病仍不能出院的患者转入另一病房;然后仍然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人被转到重症监护室。这不是摆明了我们辽宁队的两个病区吗?从2月2日到武汉,2月4日接管病房,我们连续奋战了49天。经过今天的粗略计算,经过我们的诊断和治疗,100多名患者已经从危险转向安全,出院走向新的生活。总部看着我们是不是因为怕我们累了?我昨天刚说要快点解决战斗,不然就被热火打败,今天就解决战斗?

胜利向我们招手

无论如何,在接到下一个指令之前,我们应该继续做好我们的工作。酒店工作人员已经和我们打了50个日夜。从我们来的那天起,他们似乎就没有休息过。前台易经理、李经理一直在帮我们整理材料,解决生活问题。房子冷,他们帮我们联系电暖器和电热毯;我们需要消毒设备。他们帮我们设置消毒岗,把原本漂亮的大厅吧台改成更衣室,自费购买水靴供我们在医院使用;天气变热了,他们帮我们接触薄衣服;他们晚上饿了,就买零食让我们去捡;胜利在望时,他们还帮助我们联系快递,把没用过的衣服邮寄回家,减轻了我们返程的负担。今天去送要洗的衣服时,不小心把国家补贴落在了脏口袋里。他们找到了它,并把它留给了我。这场战争中无名英雄太多了。也许他们没有一线医护人员那么耀眼,但他们一直在后方默默工作,为我们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这也是战疫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他们也会被大家铭记!今天去拿透明胶带的时候,易先生问我:“假队,你真的要撤退吗?”我笑着说:“我没有收到通知,但是如果我们撤了,你就可以恢复正常营业了。这么好的酒店一直困扰着我们!”易先生说:“其实我们不希望你去……”我赶紧回答:“我们不希望你不希望我们去!”

酒店经理宗彝和李宗亲自为辽宁队做饭

无论如何,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我们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就像新冠肺炎,迟早是要离开的时候,但我不能离开。我最好不要去想那些事情,站在最后一班。明天的重头戏:转运肖飞!在层流ICU,将有利于控制他的感染,恢复他的身体!我怕我会错过陪他康复的承诺!

纪念

好的

一夜的雨越来越干净地冲刷着整个城市。早上,路上还有水痕。雨后清新的空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臭氧味道。虽然是春天,但是到处都是落叶。

光复后,武汉恢复了“九省通衢”的面貌。即使在开发区,道路也非常拥堵。车辆在小巷里排成一排,等待通过交通岗哨。路边的行人彼此保持距离。通常开车要15分钟,但今天步行要半小时。我们到达乌达人民医院时,国家队办公楼楼下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逆行天使森林”里的树木在蓬勃生长。

夜雨冲走灰尘

武汉街路恢复后

经过昨天的小浪,今天武汉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已经归零,我们已经到了必须离开的时刻。接到卫健委通知,医院已做好三、四病区的清理空准备,辽宁医疗队待命。今天,几乎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来到病房,只是为了做好最后的工作,和他们的病人说再见。病房里没有空空余的地方,休息室、更衣室、值班室甚至仓库都摆满了医护。他们有的在整理医疗文书,有的在开医嘱,还有嘈杂的对话和忙碌的场景。他们看不到这是一个只剩下8个病人的病房,会被清理空。

我的任务自然是转移肖飞。我联系过他,把他送到了武汉大学人民东院重症医学科,也是我最熟悉的地方。送走肖飞后,很快就要回到家乡,卸下抗疫战士的包袱,回到一个普通的ICU医生。准备离开的时候想了很多种表象,没想到离开来得这么突然。突然,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也无法面对肖飞越来越迷人的眼神。

护士已经模拟了行程,找到了去ICU的路线,所以我们准备的很充分。我为肖飞的切口换了最后一次药,吸了最后一次痰,然后把病床推到另一栋楼。道路穿过建筑之间的走廊,初升的太阳正好照在我们身上。每个人,包括肖飞本人,似乎都带着圣洁的光辉。当我到达重症监护室时,里面的医护已经等了我们很久了。熟练地和他们交接,调整好呼吸机,看到护士们还在关注细节,我站在原地发呆。想到与肖飞奋斗了48个日夜,却没能等他完全康复,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见证他的康复,泪水不禁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但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见证你会去哪里。转身走出隔离室,队里的记者张杰让我过去和肖飞告别。我犹豫了很久,不想去,但我不得不去。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眼里充满了必胜的信念,我知道是时候离开了。

回到病房,早上嘈杂的隔离区只剩下两个病人,那五个几乎痊愈但核酸还没有转阴的病人,几乎携手走向新的病房,走向新的征程。收拾好病房里的东西,仔细给借来的声声超声波机消毒,回头看看安静的病房。这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扛着超声波机,打开缓冲区二的门,踏入缓冲区,无需回头。

我反复想过,如果以后再发生这样的疫情,我会报名吗?昨晚,我们在回顾我们治疗的患者时,看到2月6日,也就是我们接管病房后仅仅24小时,当晚就接收了36名患者,将只能容纳21名患者的病房容量扩大了近一倍。多么忙乱痛苦的夜晚,我们的医护是如何以惊人的毅力扛起整个病房的?愿这种情况一生只有一次,愿我们的祖国不再发生类似的疫情,愿我们的人民永远健康平安!

纪念

图文供稿:贾加

图文编辑:张旭

导演监制:华红辉

监制:王静、小梅

表演录音:陈琳

文章转载自“921城市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