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应该太低调了。提起李白,我们会扔掉很多华丽的成语,比如洪倩风礼,爽朗,惊天动地的泣鬼神;提起杜甫,也是一棵感受人民疾苦、托起建筑的暮春之树。他沉郁的诗风冷却了几千年的孤独。但一旦提到白居易,人们往往会回想起语言平实通俗,甚至粗俗。
“老妇解诗”的典故流传开来。到了宋代,苏轼没有忘记这种尴尬,写道:“元轻白,郊寒岛薄。”元稹轻狂,白居易俗,孟郊寒,贾岛瘦。看来白居易的诗“俗”,在人们心目中是不容易抹去的。然而,这对女诗人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乐天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现实主义。毕竟,现实主义没有白费。他作品中的所有人物都是独特而典型的。当然,这与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悲情格格不入,成为判断白诗风俗的依据。同时,它有两个特点:大众性和现实性。白居易还能写朦胧诗吗?
一定能。乐天也有“诗王”的称号,能驾驭各种创作风格。在流传下来的3000多首白诗中,有一首独特的谜语诗,它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但与其他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它所呈现的意境很美,但却让读者对它的意义感到困惑,更不知道为什么。
花不是花
说是花,不是花,说是雾?不是雾。它半夜来,天亮就走。
一个短暂而美丽的春梦何时降临?他们离开的时候就像早晨的云。
这是一首经典的谜语诗。开头的第一句是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著名导演高希希曾经用这个名字拍过电视剧,很多歌手都用这个名字演过歌,可见其流传之广。这首诗没有生僻字,也没有什么难以解读的地方。它的字面意思很清楚,但它不能理解图像是什么意思。它困扰了无数人几千年。
白居易没有具体说明他的意思,而是留下了难得的“朦胧味道”供读者想象,这确实是白诗中的特例。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令人费解的地方。首先,把第一句话当成标题就相当于没有标题,这是第一点。
其次,正确解读“花不是花,雾不是雾”应该是:花不是花;雾,不是雾。与我们正常的描写手法不同,白居易采用先肯定后否定的方式,先讲这种如花似雾的东西,但又与之明显不同,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
虽然这是两个否定句,但也是两个极其微妙的隐喻。苏轼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如花似非花”。在否认它不是花的前提下,他已经肯定它像一朵花。白居易的初衷是一样的。
“半夜来,早上走”,嘿,只在晚上来,简直是做梦。梦是虚幻的,模糊的,所以说它像花和雾是没有错的。但接下来的一句“多少梦如春梦而来”,否定了答案,因为“梦”本身也是一种隐喻。春梦短暂,悄无声息,来得快,去得也快,去得也不着痕迹,突然像云一样消散,无处可寻。
这种连续使用隐喻的手法被称为“于波”,看似给出了更多的线索,但其实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只是更难猜测。有人说,这是一种叹息,生命转瞬即逝,时间就是这样。虽然极其精彩,却无情地流逝;有人说这是对美好爱情的追忆。爱情就像花和雾,来去无踪,让人很难掐。
有人说白居易唱的是一个美丽的妓女,她像花一样美丽,被雾模糊了。她只在夜里来,天亮就走,给人一种春梦无痕的感觉,离开后让人觉得太多愁善感。但这些毕竟只是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至于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或许只有乐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