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不会来。
拜登派约翰·克里以“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的头衔访华,主要目的大概是邀请中国加入。如果没有中国参加“气候峰会”,拜登上任后的首次重大外交活动无疑会遭遇挫折。
问题是,美国邀请很多国家参加的“气候峰会”,实际上是为美国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全球环境,尽管它被安排在“地球日”举行。
讽刺的是,就在“气候峰会”之前,美国公开支持日本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如果我们真的关心地球环境,美国怎么会如此疯狂?只为了一个国家的利益,白宫无视全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在这样的背景下,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次“气候峰会”并不是为了解决气候问题。美国正在努力抓住气候协议的主导力量,并试图使其成为与中国进行长期战略竞争的重要工具。
当地时间4月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首次就气候变化发表讲话。与其说是演讲,不如说是“宣战”:
1.他动员遍布世界各地的美国外交官采取行动,挑战那些“阻碍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国家;
2.将斗争的目标对准“继续依赖大量煤炭作为能源或投资新的煤炭设施的国家”;
3.美国会把应对气候危机作为外交的核心,而“做坏事”的国家会听到美国的观点——告诉他们这些行为的危害性。
布林肯没有说出具体的国家,但这种影射+影射显然针对的是“世界工厂”。
美国试图以“气候问题”打破大国崛起的节奏,同时为美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在这场比冷战更艰难的竞争中取胜。
这不是阴谋,而是一个公开的计划。布林肯明确表示,美国在绿色经济方面“落后”,美国必须引领可再生能源改革。
如果说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爆发依赖于“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那么拜登政府现在将应对全球变暖视为一个机遇,以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缓解疫情影响,输出美国价值观。
美国已经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包括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价值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15万亿美元。
当然,最重要的是,拜登当局要利用自己的国际话语权挑起气候热点问题,制造国际压力,打着“节能减排”的幌子打压新兴大国的供应链,从而推动制造业回归美国。这是一种更微妙的脱钩。
之所以选择这个“战场”,是因为美国有两大优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就没有棘手的能源安全问题。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拥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不用担心能源供应问题,更不用说依靠煤炭发电取暖了。这是美国的自信所在。
事实上,美国从未想过要为气候变暖负责。其国内化石能源巨头一方面在华盛顿有较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油气资源可广泛利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什么“绿色转型”?骑自行车而不是开车?
4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带着幻想向美方喊话,希望美国率先作出艰难而庄严的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一半。古特雷斯认为,通过这样做,美国将树立榜样,并刺激其他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采取类似措施。
然而,美国习惯于“义务属于其他国家,权利属于自己”。即使气温上升到1.5摄氏度的上限以上,整个世界都会陷入灾难,但只要一亩三分地天气好,美国就不会许下承诺,即使许下承诺,也不会遵守。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美国人没有节约水电的观念。然而,这并不妨碍美国告诉其他国家该怎么做。正是因为这种糟糕的方向性双重标准,美国的“人民设计”处于彻底崩溃的前夜。
很多国家都希望美国率先减排,但美国只想把气候峰会变成“宴席”,迫使“人均累计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东方大国接受不平等条约。
人类共同的崇高事业被西方欺骗了。可以预见,这次峰会将再次无果而终。真正的罪人是以灯塔的名义在礁石上做事的美丽-利润-坚定性-从不美丽,还贪婪而坚决地不做有利于促进全人类发展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