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刘小芹老师的教育科研事迹
生活是一种修养。你所遭受的痛苦,你所吃的损失,你所承担的责任,你所忍受的痛苦,最终都会变成光明,照亮你的道路。感激生命中所有的相遇。
甘恩见面
四川省特级教师杨树虎老师被派往丹巴任教。当时我正好在那里教书,有幸在课堂上见证了杨老师的闪亮登场。他在课堂上说话的方式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我有幸加入了杨树虎的名师工作室。记得在工作室的一次例会上,杨老师送给我一本他出版的新书《鸡蛋里有骨头》。当我得到一本厚厚的书时,我震惊于美术老师能出版一本书。全书30余万字,涵盖了杨从教以来所写的课程、论文、研究课题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杨老师挑灯夜战、埋头苦干的画面。
从杨老师分享的很多经验中,我似乎找到了一条让老师成长的路:白天“走、做、说”,晚上“读、写、想”。这些简单的话,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和坚持。
白天“走、做、说”:走、做、说好。老师要走下去,不要总是站在讲台上;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声音和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做的主要方式是讲水平、讲特色,这是每个教师的职业追求。
夜间“读、写、想”:耐心阅读,勤奋写作,创造性思维。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你必须静下心来学习。阅读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学习对方的长处;读经典作品,陶冶性情,提升文化底蕴。
感恩的经历
第一次遇到学科,不得不说丹巴的教学。当时,教育局合作编写了《丹巴贾蓉藏文地方教材》。我有幸加入了教材编写团队,见证了丹巴本土教材的诞生。在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慢慢进入课题,尝试将藏族元素融入美术课堂,引导学生感悟、发现、创造美。
从此我开始体会到一线教师项目的起伏,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辛酸太多,挑灯夜战。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说做一个项目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必须经历的事情。
一年的小课题研究周期就像普通人生孩子,从10月份到结果。两到三年的研究周期,就像尹太太用三年零六个月生下哪吒,最后等着魔童降临人间。我的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无论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教育科研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
如果你踏上科研的道路,你会对课堂和教材有一个全新的视野。会习惯性的反思,习惯性的记录自己看到的和意识到的。慢慢地,我开始尝试在期刊杂志上投稿,陆续发表。
感恩节团队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课题研究需要凝聚所有人的力量,注重合作,一起朝着光明的一面不断前进。谋生,善于谋生。坚持教育的初心,做一个永远在学习路上的成长中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