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疑是一位能干的大臣。王安石变法500年后,张变法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变法。
如果说王安石是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那么张就是16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正如梁启超所说,张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明朝被嘉靖折腾了几十年,落到万历手里的时候,太乱了。
然而,为什么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后几十年都没有上法庭?又为什么能打赢所谓的“万里三大征”?
原因在于“积累”二字。万历的积累曾经始于张,或者说是张留给万历的。
1572年穆宗因病去世后,朱翊钧成为皇帝,即万历皇帝。
随后张趁机和联手对付首辅高拱,而以“专政和越权”为由踢开了高拱,于是张被提拔为首辅。
1573年,也就是万历元年,张趁万历皇帝年幼,得到了、的支持,于是凭借内阁第一助手的权利发起了变法,史称“张变法”。
张深知明朝的疾病和弊端已经奄奄一息,于是给了明朝一剂“猛药”。
虽然这种厉害的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或遏制了明朝的衰落,但后来却攻击了张。
他知道土地兼并极其严重,这使得无数人不仅没有土地可以耕种,甚至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于是他下令清除土地。
虽然没能彻底解决明末的土地兼并问题,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引发的社会矛盾。
他提倡的鞭笞方法确实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并再次填满了明朝已经见底的国库。
当时,针对官员死或欺压百姓的问题,张还制定了“考法”来评价官员的政绩。
所谓“设限考事”、“以事推人”,确实对官员的为官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
从1573年到1582年,张花了10年的时间进行改革,试图为垂死的明朝延长寿命。
张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政等方面的改革并不激烈,使明朝呈现出复兴的迹象。
所谓万历中兴,其实几乎都是靠张的功,至少这和当时已经存在,还没有掌握实权的万历没什么关系。
从1582年张之死到1644年崇祯皇帝之死,明朝历经内忧外患,得以延续62年,张功不可没。
如果不是张的改革,万历皇帝会折腾几十年的民族斗争,从1592年到1600年会有“三大征”,明朝会被拖垮。
而且,万历时期的战争可远不止“三大征”,西南是缅甸觊觎,东北是金晋不断挑衅。
试想,如果没有张变法的积累,万历皇帝是如何应对这些麻烦的?仅仅是国家和首都之间的一场斗争就让他头疼,无法上法庭。
万历皇帝的能力还可以,但还是比嘉靖那些天生就有权力的皇帝差一点,所以他采取了消极的逃避方式。
14岁时,嘉靖皇帝因“大礼”之争,与满洲士大夫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7岁时,他已经打败了士大夫。
然而,万历皇帝面对咄咄逼人的士大夫,却只能选择逃避。
如果这样的万历皇帝没有在10年内为他积累,明朝很难坚持到1644年。
可惜的是,张虽然为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最终的结果却相当惨淡。他不仅被抄袭,还差点被鞭打。
其实这种结局从张上台时的一些举动就可以看出来,也可以说是一个注定的结局。
万历即位时不满10岁,正是主少疑的时候。张不仅是载志第一人,也是一代帝王。
对于万历皇帝,张的要求出奇的严格。
万历皇帝虽然是个皇帝,如果他犯了错误,张也不会顾及他皇帝的威严,而是出口教训。
张对万历皇帝要求严格,但他“严于皇帝,宽于己”,出行时注重享受生活和排场。
而且万历皇帝是1572年在位的,到了1582年,他已经20岁了,但是张并没有让他掌权的意思。
不仅如此,张曾说过一句傲慢的话:“我不是照片,而是照片!”
就这样掉进了万历皇帝的耳朵里。万历皇帝会怎么想?万历皇帝会骂,好一个张,欺我少年!
如果万历皇帝没有达到领导国家的年龄,张就不会让他掌权。
但是万历皇帝显然已经到了领导国家的年龄,而张又一直把持着朝政,所以万历皇帝不可能对他怀恨在心。
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
张居正打压万历十年,可以想象万历这十年积累的恩怨有多深。
这也导致了张背后的悲伤。也许,正如哈里所说,张是“好谋国,坏谋身”。
或者说,张不屑于找身体。
在古代,能够逃脱改革的人很少,尤其是那些别无选择只能迅速撤退的人。
难道张真的不知道自己失势之后会发生什么吗?如果你不善于寻找你的身体,你会鄙视它。
或者说,张没有想到万历皇帝死后会如此不体谅人。
张对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有过过失,遭受过个人道德的折磨,但他的功劳应该可以抵消他的过失和个人道德。
张是一个能干的大臣,但他毕竟不是完美的。他除了报效国家,发挥一生所学之外,也有自己的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