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心刚 《觉醒年代》郭心刚:前面一直平平无奇 临危一死 却气壮山河

栏目:汽车 2021-09-20 07:38:16
分享到:

陈独秀给郭新刚写了一副挽联:去了,青岛红;我也会去。不要让疯狂的奴隶撼动泰山。

不得不说,郭新刚的角色,在之前的剧情中,一直都是平平淡淡的,只是他没想到会死在危险之中。

刚来日本的时候,虽然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但感觉自己是一个性格冲动的小愤青。

因为陈独秀说“这样的国家无药可治”,他直接去打翻别人的饭盒,吐了一口痰。就连身边的张和李大钊都指责他“太过分”。

第二次露面是在一艘从日本返回的船上,他和白兰在船上被巡警扭打,束手无策。

在那之后,在北大,从来没有过什么突出的表现。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和邓中夏在课堂上打败了黄侃教授。

直到一战结束,“收复青岛”问题被提上日程,郭新刚的性格弧线逐渐显现。

第一,上课和胡适争论,感觉很充实,很谦虚。

当胡适责怪他上课不没完没了地讲山东,说“山东的决定权在威尔逊,不在你这个学生身上”时,

郭新刚辩解道,“先生,中国的大学生不多。如果我们不关心山东,威尔逊就是外国人。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我们的山东?把山东的主权放在一个外国人嘴里,学生觉得不靠谱。”

这段话真的很精彩!

后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青岛会输。郭新刚在河边坐了一夜,因悲愤而一夜苍老。看到那一幕,我无法形容内心的震撼。

或许在这个时候,你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是多么的真诚、真诚、热情!

之后他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还我青岛”,拖着病体参加五四示威,临死前让女友白兰把他的骨灰带回青岛胶州湾,在我的墓前告诉我中国收回青岛的时候。

他不是在战斗中死去的,他不是被宪兵杀死的,他只是死于焦虑,但他仍然让人觉得-

美丽是我年轻的中国人,我不会随着天空而老去;我是中国少年,与祖国没有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