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行的歌 《爱无国界》制片人张行还是位歌手 你爸妈恋爱时听的或是他的歌

栏目:美食 2021-11-28 13:37:37
分享到:

在北京的一家俱乐部采访了张行,张行和他的朋友们把这里当成了筹备新电影的办公室。

穿过复杂的走廊,到达一个相对开放的地方。几天后,电影《爱无国界》的新闻发布会将在这里举行。作为总制片人,张行将和剧组人员一起在巨大的LED屏幕前挑选新鲜面孔,一些年轻演员将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走进聚光灯下开始他们的艺术生活。

投资、策划和支持电影中的新人——最后,有机会主要负责音乐的部分是张行送给自己的一份小礼物,让自己与音乐纠缠了半辈子。

张航是谁?

如果你问一个90后的年轻人,他可能会不知所措。但如果你问起他们的父母,这些80年代涉水过河的中年人,一定会露出充满回忆的笑容,想起年轻时真挚的旋律和隐忧。

1984年,张行的第一张磁带专辑《成功之路不止一条》发行,两个月就卖出了350万盒。

在上海各大书店的音像柜台,送来了一箱箱印有张行肖像的磁带,在包装盒上的封口膏还没干之前,就被一个空抢购一空。在人均收入不足100元的尴尬时代,即使在今天,也很少有人能比得上这样的销量。

更持久的影响是销售数字背后千家万户的歌声。许多买不起磁带的人聚在一起听录音机里的歌。在街巷里,每个人都会哼一首《一条路》《迟到》或者《小秘密》。

在音乐形式刚刚丰富的那个年代,张行让流行音乐真正走进千家万户,铭刻在无数年轻人的生活中。

“没有其他调味品,人们也能生活,但音乐必须存在。”他遗憾地说,还在建设中的场馆不能给我们的谈话增加一个适合唤起情绪的柔和背景音乐,他几乎兴奋地谈到烧烤时应该听什么歌,西餐厅应该放什么旋律。

音乐很重要。对张行来说,它应该出现在采访和宴会中,也应该是一个连接生活的标点符号,填补每一个无味的共同空白。

01

梦幻期

音乐作为生活的调味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对于1962年出生的张行来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样板戏和京剧就占据了他对音乐的全部理解。

这些克制而热情的旋律曾让他认为音乐是冷静和坚韧的代名词。直到第一次听到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流行音乐,张行都觉得自己被“击中”了。

这些歌曲使用了大量从未在mainland China流行过的电声乐器,旋律柔和低沉,似乎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张行发现音乐依然可以如此美妙。

当时这些港台音乐没有原声配乐,所有歌曲都是翻唱,音质粗糙。很多歌词因为唱腔和表达的陌生性只能猜测:“秋虫在呢喃”,什么是“呢喃”?“我被我的梦所困扰”。“流浪”是“赢”还是“带路”的“领先”?

由于时代表达的局限,听音作曲的思辨也充满了生硬的意味。

音乐形式是全新的,旋律是陌生的,歌词是模糊的——但向往是真实的。咬不准怎么写的《梦》从字面意义上跳了下来,占据了年轻张行的全部心思。他开始在业余时间学习和演奏这种新鲜的音乐。

当时吉他被称为“黄色乐器”,自然也就没有名正言顺的教学。他在路边和公园向同龄人学习钢琴技巧。

新颖的发声方式是没有专业修养的地方的,所以要以小时候唱京剧的精湛技巧一遍又一遍的听和模仿。当他在工厂里不小心弄伤了一根手指时,张行的第一反应甚至不是疼痛和畸形,而是他是否还能弹吉他和唱歌。

痴迷于邓丽君等新港台流行歌曲的张行,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成为“梦想”的一部分。

1984年,张行获得上海首届青年吉他大奖赛冠军。走在路上,一开始有人能认出他。同年国庆35周年晚会上,上海市文化局局长亲自来到张行家中,邀请他在晚会上表演。在一群发音清晰、声音圆润的“正统”歌手中,张行自弹吉他唱了两首歌,不是普通的集体叙事,而是温柔的《一条路》和《小秘密》。

1984年,张行在上海市第一届青年吉他大奖赛颁奖汇报演出合影 1984年,张行在首届上海青年吉他大奖赛颁奖典礼上合影

这一次,上海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弹吉他唱歌的年轻人是张行。吉他不再是“黄色乐器”。吉他,因为张行流行而改名,已经成为许多家长为孩子报名兴趣班的首选。

而更多的人开始把他封面的歌词抄成情书,学着他的样子,拿起吉他笨拙地弹奏《一条路》《小秘密》或《迟到》,在现实中送给自己心爱的人。

从飘忽的旋律和臆测的话语中,感情依然从歌曲中真诚地流淌出来,温暖着“小人物”的心。张行连同他的歌声,成为了一段难忘的时代记忆。

02

小人物的“一条路”

让20世纪80年代光芒四射的歌手张行来评价自己,不假思索地说自己是个“无名小卒”。

《小人物的倾诉》是乐评人对斯蒂芬·刘原创歌曲的评价。张行这样总结自己。除了对封面歌曲本身的理解之外,这也是对他人生经历的总结——小人物总要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在跌宕起伏中体会时代赋予的甜蜜或悲伤。

张行的走红,除了他对吉他和音乐的追求外,抓住了一个独特的时代机遇。改革开放之初,对个性的追求刚刚兴起,人们长期被精神世界束缚,无处安放。

歌词直指人心,旋律细腻动人的港台歌曲,成为了抒发情感的出口。这些版权不明的新音乐被用来掩盖。张行声音清亮,感情真挚,自然在众多封面作品中脱颖而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除了唱歌,高超的吉他弹奏技巧和时尚前卫的穿衣风格也影响了很多年轻男女,堪称“第一中国偶像”。

但是风景总是黑暗的,价格是赢来的。1985年,许多媒体曝光了张行与许多年轻女性交往的经历。当时“流氓罪”被严厉打击,如火如荼的张航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1986年6月,张行因“流氓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从人生巅峰到人生低谷,不过在一瞬间。三年后出狱后,港台歌手开始席卷大陆,封面歌手的地位岌岌可危。张行新翻唱专辑《太阳雨》的销量依然喜人,但和曾经的巨大影响力已经不一样了。

中国流行音乐是一个成长中的少年,爱情种子里朦胧的日子已经悄然过去。既然一个声音的流行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那么移动的时间齿轮也很容易被碾压掉。

用他唱的一首歌来总结他走过的路,张行竟然选择了“一条路”。

《一条路》是张行传唱最多的一首歌,它似乎也预示着他人生的起起落落。这首歌最早的版本曾经风靡全国,在最早的版本中,张行用清晰稚嫩的声音演唱了《走过春天,走过四季,走过我》。那时候一切还未揭晓,歌声中的感动来自鲁莽和天真。

如今,封面时代和“流氓行为”已经成为时代的象征。张行仍会不时受邀出现在各种晚会和综艺节目中,演唱这首《一条路》或另一首著名歌曲《迟到》。然而心情却和年轻时恣意“为赋新词说愁”的弹唱大相径庭。

这个“小人物”的人生轨迹,有猝不及防的鲜花掌声,有猝不及防的头部重击,有步步向上攀登的阶梯,有真正“迟到”的正名和错失的机会。

半生的风风雨雨,在风风雨雨之间,张将自己活成了那首歌里的路。“小人物”在时代的褶皱中失去了叶子,但也真实地路过了冷暖天气的起伏,扛过了人间的风雨。

03

非常

对于一起走过80年代,被他的声音陶醉的歌迷来说,张行和他的歌是一个记忆线索。他们被张行的歌声和歌词中的深刻含义所打动,在懵懂的青春中度过了半辈子。

现在,当他们听张行的歌时,就好像找到了回到过去的方法。站在时间的尽头,他们可以看到年轻人痴迷这首歌时在哪里学习和工作,在哪里相遇和相爱。

他的歌声成为别人的人生坐标,这是张行最珍视的东西。岁月可以随着音乐的记忆而永存。没有人可以永远年轻热情,但旧时光的旋律可能会让时间越走越慢,从这一刻起又闪回到喇叭裤和双卡录音机的时代。笔记是最容易接近的时间机器,它把人们带回他们的旧梦。

尽管珍惜和感激过去的荣耀,张行和中国流行音乐不再只是被洪流淹没。

如今,《一条路》等歌曲带来的现象级人气早已不复存在。粉丝经济把音乐分成互不打扰的小圈子。以前是“爱歌”,现在是“情人”。没有哪首歌能传唱如此之广,俘获一代人的记忆。

交流的形式变了,音乐的内容也变了。今天的音乐不再是“挥之不去的梦”的寓意。习惯于婉转表达自己的张行,对“死了就爱”的激情感到不适。然而,他不是固执时代的“守护者”。“一种音乐,只要有市场,有人喜欢,就有存在的意义。”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音乐词汇,可以是“就像你的温柔”也可以是“不要把不开心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于张行来说,音乐还是需要自然的去做,但是时代在变,音乐不再只是用吉他唱歌。它可以被艺术、电影或综艺节目承载,也可以被粉丝、商业推广或其他很多东西击中——但无论如何,它都是生活的坐标,用时间与空之间形成的坐标系中的方式来标记,放射出特定时代的独特光芒。

但坐标是条,不是终点。

在今年热播的综艺《向往生活》中,老狼用吉他唱了一首《迟到》。在QQ音乐的评论区,很多人听到了这个声音,并在张行版的《迟到》下表达了他们惊人的歌声。更多的年轻人因为美妙的旋律回到了80年代,通过新的综艺节目重温了凝固在旧社会的清亮嗓音。

但是歌曲中的张行已经开始了新的挑战。对过去黄金时代最好的回忆就是过好现在的生活,迎接新的机遇。

采访结束后,张行把我们送到门口。身后是还在修的未来,眼前是30度高温的北京。这里不再是他随意在路边弹钢琴的老上海。这是一段新的旅程,也不会是终点。

但幸运的是,音乐还在。有音乐明星的海上生活,不再是一片荒原。

对话张行:去听听他的歌

摄影:阎芳 摄影:闫芳

当你从一个歌手的声音中认识他时,你可能会追溯到他的生活经历、创作时代、家庭关系甚至八卦新闻,试图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更接近他的核心。但是张行说,听他的歌,就听他的歌。回到音乐。音乐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南方之窗:如何选择开头翻唱谁的歌?

张行:其实我并没有选择翻唱《谁的歌》,而是选择了哪一首更好。既要符合自己的范围,也要符合自己的感受和感受。

到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年轻人的成熟”。除了旋律,有些歌词会选择更有感情的。比如《一条路》,对生活的比喻很细腻;《人生的驿站》,人生会经过无数的驿站,时而聚散时而离去,所以要豁达。我们有这些感受,今天的年轻人也会有。好的倾听,好的话语,好的感情,能打动人心,能引起共鸣,就是好的音乐,就是有生命力,值得反复唱的音乐。

南窗:80年代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张行:我觉得这个内核比较丰富,很难用简单的文字概括。每一个走过80年代的人体都会得到不同的面貌。如果一定要定义的话,我觉得80年代的音乐精神是积极的。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灿烂又质朴。这种精神内核并不特立独行,但它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就像今天,年轻人喜欢摇滚和说唱,但仍然觉得邓丽君很美。

南方之窗:你认为你对中国流行音乐做出了什么贡献?

张行:贡献不能提,但确实起到了三个促进作用。首先是推动吉他事业的发展,给吉他命名,让它真正作为乐器进入“优雅殿堂”;二是将视听市场推向原声。有了原声配乐,粉丝可以清晰准确地理解歌词,理解感情;最后促进了中国乐队的成熟,更多的人用吉他、鼓等乐器组成乐队,丰富了音乐的创作形式。

南窗:音乐有什么用?

张行:音乐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热爱音乐的人会活得更加生动具体。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一个人,听听他的歌和他喜欢的音乐,这可能是比其他交流更好的了解他的方式。

编辑|李少伟

排版| GINNY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南方之窗新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