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造 智慧建造成“新利器” 看看这三大项目都怎么做的

栏目:美食 2021-10-11 12:04:17
分享到:

增强BIM、大数据、智能、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力,是“十三五”期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1、冬奥场馆建设中的“智能建筑”技术

2019年12月,国家游泳中心举办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水立方”首次以“艾斯·库伯”形象亮相。至此,国家游泳中心成为水冰双向利用的“双奥运场馆”。

从水到冰,搭建转换结构是改造的首要问题。怎么解决?

利用BIM技术,中建一局搭建了由2600根薄壁H型钢梁和1570块轻质混凝土预制板组成的转换结构,并对每根钢梁和每块预制板编辑了数字标识,实现了转换施工中各构件的精确复位。

应用BIM、数字化等技术。20天内,水立方完成了从“水”到“冰”的转换。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建设中,优秀的建筑比比皆是。

距离国家游泳中心不到2公里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正加紧向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冲刺。两年后,它将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要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投入使用。

这里总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2021年开工至竣工,工期仅31个月。高效施工的“利器”是智慧施工。

比如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屋面滑移监测平台,可以达到二级响应和毫米级精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BIM技术逐渐走向‘深水区’,为工程建设开发了更多的数据。”北京建工集团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总工程师陈硕辉说。

文字资料:北京晚报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国家速滑博物馆微信号、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微信号

2.中国建筑第五局在“空”的芭蕾舞表演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8月21日凌晨1点55分,“中国芭蕾舞剧”在重庆之夜五座桥上演。由中建五局投资、中建隧道承建的重庆高速公路第二条横线工程,成功翻越潍京、彩格铁路主线“三线五桥”,刷新世界纪录。

5座全长383.5米、总重量2.15万吨的大跨度桥梁,在同一区域、同一平面上一次同步旋转,一次跨越3条繁忙铁路线,难度可想而知。

本工程采用“先异位浇筑,后同步旋转”的方案。

▲转弯前,

为了使五桥同步旋转,采用了“四逆一顺”的独特旋转方式,即四桥逆时针旋转,一桥顺时针旋转。

为了防止桥之间的相互干扰,四个逆时针旋转的桥首先以每分钟1.15的速度旋转15度,然后五个桥以每分钟1.72的速度同时旋转,最大旋转角度为88度。

每座桥安排三名测量员,在转弯过程中监测梁端的位置。当梁端剩余弧长为3米时,进入旋转减速阶段。梁端剩余弧长约1米时,点动准确到位。整个过程耗时82分钟,90分钟内完成转弯。

▲转弯后,

桥梁转体成功的关键在于球铰系统、旋转支撑系统、旋转牵引系统和桥梁平衡系统。

为了保证五座桥的顺利转动,在转动前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计算和反复的仿真推演,并使用误差为0.1 mm的精密仪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球铰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5 mm,转轴的中心精度控制在1 mm。

▲转弯前称重平衡重量,确保T型结构两端受力平衡

在球铰的使用中,通过监测临时固结解除时钢应力的瞬时变化,计算出梁的不平衡重量和球铰的摩擦系数,为正式转体的重量和牵引力提供了有力的参考。融合卫星信号和BIM系统,开发使用“三线五桥转体检测平台”系统,配备“汽车智能停车辅助系统”进行转体施工,展示五座桥梁同时旋转的全景影像,消除转体死角盲区。

多项技术发力,5座桥梁同时转体,创造了“大跨度集群转体中转体桥梁数量最多、3座以上大跨度集群转体吨位最重、首座多T型结构转体桥梁相互连接”的世界新纪录。

来源:中国建筑第五局

3.智慧建筑在雄安新区的应用

雄安新区的建设正在与时间赛跑。中国航天科技航天建设所属的中国航空环境公司,有一个神秘的中央控制室。安雄集团领导每天通过这个中控室的数字安雄建设管理平台检查工作,监督进度。

“地图上闪烁的60多个亮点都是在建的雄安。”公司副总裁赵伟自豪地介绍,“智慧建设监管平台已服务北京城市分中心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目前正在为雄安建设贡献力量。”

该平台旨在帮助安雄集团投资整体业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慧施工管理。它以雄安集团在雄安对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生态建设等项目的管理为核心,通过平台固化各种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使所有业务管理流程有迹可循、反馈及时、职责明确。该平台运用BIM技术、GIS技术、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汇集了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各类企业的数据。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包括施工计划、招聘管理、成本合同、设计管理、项目管理、安全质量、竣工管理在内的项目管理体系,实现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为了方便客户,中国航空环境公司还专门为平台开发了三个终端,分别是手机终端、决策辅助终端和业务平台终端。“A端可以实现现场条件的数据采集。比如员工不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可以直接拍照上传实现证据留存,监督提高员工安全意识;C端数据承载能力强,画面美观。主要用于大型项目成果报告和GIM+BIM项目展示,便于决策层第一时间掌握项目进展情况;B端定位于工程建设的日常管理,覆盖了监理平台的全部功能,大大提高了一线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BIM研究所副所长周坤介绍。

被誉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定位,借助新时代、新技术,向未来城市迈进。

来源:中国航天报、航天建设、中国航天科技大学

建筑业信息化阶段的特点是信息技术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BIM、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是智慧建筑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和平台,提高施工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的依赖,实现高质量施工、安全施工、高效施工,呈现性价比和品质更好的建筑。

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智能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件指出,智能建筑的产业体系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建造装配、运营等。将通过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施工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力度而形成。

明确指出,2035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建筑工业化,成为世界智能建筑强国之一。

在重点任务中,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加大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集成和创新应用。

建筑业多技术合作的时代已经开始。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的一种工业化生产模式。多技术应用创造的智慧建筑,是推动建筑业改革、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关键举措,是建筑业的新机遇,必将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