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为作者2012-2014年写的三篇回忆文章,回忆了2011-2012年在波士顿剑桥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的生活片段。从大到小,它们是波士顿、剑桥和哈佛。图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与管理学院。
波士顿笔记
今天上午,我收到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ASH中心的学者们制作的《毕业寄语本》,借此机会再次回忆起我在哈佛的一年时光。时间过得太快了,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趁着记忆还没有完全褪去,完成《哈佛》《剑桥》《波士顿》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唐人街
波士顿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到了哈佛后的第二天,我摸了摸唐人街,买了很多锅碗瓢盆,表情严峻地准备回家创业。上半年,我几乎每周都去那里的中国超市买菜。一个人背着书包去,两个人提着行李箱去,一般都是满载而归。除此之外,每隔一两个月,我还会去唐人街理发,每次18元,小费21元。后来在罗格夫的课上,我和金融学院的老院长聊天,发现还有更便宜的。去唐人街牙疼也是我的大爱好。这里有两个火锅,一个叫小绵羊。不知道和家养的小绵羊有什么关系。味道不错。这里有一群村民。还有一个固定成本不限,但是味道有点差。我经常去一家叫南北河的小餐馆,又便宜又好。我记得羊肉汤很好。春节期间,我还在这里遇到了中国狮子庆祝。不同武校的少男少女跳着不同颜色的狮子,真的有点黄飞鸿电影里狮子王争霸的味道。
自由路
我一年内走了两次自由之路。一个是初秋,另一个是仲夏。自由之路从波士顿公园开始,到邦克山纪念碑结束,大约有7、8英里。如果你愿意爬最后一块牌位,那就是中等强度的运动。第一次步行的亮点是:第一,去了州议会大厦后,我走错了方向,从自由之路误入了黑色的小路;其次,我在老房子的一家商店里看到《t恤》里引用了富兰克林的话:啤酒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证明了他爱我们。这句话赢得了我的心。第二次散步的最大收获是在昆西市场吃了一只大龙虾。两次散步,都在老墓地徘徊了很久,都在市场看到了搞笑的表演,都在同一个麦当劳小憩。不同的是,第一次我去了两艘战舰,第二次我没有。第一次爬纪念碑,第二次害怕。
道明花园
北岸花园竞技场是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主场。坦率地说,这支球队不是我最喜欢的。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公牛,后来转投马刺。但是自从来到波士顿,我就不会错过NBA的那一幕。经过慎重选择,我和朋友选择了常规赛结束时凯尔特人和热火的一场比赛,应该是一场强强对决。没想到,最终两队排名不分先后,不甘心让核心球员受伤。最终只有主队给了皮尔斯一个安慰观众的机会,让人觉得70块钱的票价砸到了水漂。没想到,一个在波士顿做基金经理的朋友邀请我看了一场凯尔特人和老鹰的比赛,非常精彩,非常过瘾。我的一个经验是,要完全融入现场的氛围,必须喝两瓶啤酒,呵呵。
波士顿大学
虽然我是哈佛的访问学者,但我和波士顿大学的关系很密切。我在这里开了一个学术会议,一个英语讲座和一个汉语讲座。这所学校毗邻查尔斯河的南侧。它风景如画,尤其是在春天。街道两边的树上开满了花。有意思的是,我在教室讲课的时候,领导用单反在河边拍了一张照片。没想到一个足球过来砸单反镜头。肇事者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的本科生,当时承诺全额赔偿,但回国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根据他留下的Email地址,我的“人肉搜索”成功了,我给他发了多封感性又理智的信,但这哥们儿没有回复。无奈,只能发一封措辞强硬的信。这个回复很快,但却是麻省理工学院保险公司经理写的,承诺给我全额赔偿,却要求我停止“威胁”学生,让人哭笑不得。
画廊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非常有名,我甚至认为它的收藏在某些方面比华盛顿的国家艺术博物馆要好。作为一个艺术盲,我能理解的无非是古典油画和一些现代画派。因此,我很高兴在这里找到一个印象派展厅,里面有大量梵高和莫奈的展品,还有三位令人印象深刻的雷诺阿乡村舞蹈家。波士顿美术馆有一个中国瓷器陈列馆。清华建筑系的任天说,他和导师参观展厅时,发现了一件隋代的白瓷。导师说如果是真品,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听了任天的话,我特地去看了这个宝藏。对了,我在另一个展厅看过一尊东魏坐佛的描述。据记载,这是一个世纪前洛阳附近美术馆的一位日本图书管理员发现的,他准备买下来,但是失败了。图书管理员回国后因抑郁症去世,并在去世前告诉了同事这个愿望。没想到,这尊佛像最终流出了中国,真是令人惋惜。
芬威公园
芬威公园是波士顿红袜队的主场,这是一支有着传奇历史的棒球队。据说每次比赛前后芬威公园周围的交通都会一片混乱。阿什中心曾经组织大家观看波士顿对阵巴尔的摩的比赛,但主队大比分失利,但并没有伤到观众的情绪。我个人的经验是,波士顿人把看棒球比赛当成一种休闲活动,和中国人去茶馆没什么区别。很多人不认真看球,而是互相聊天,喝啤酒,吃热狗,互相调戏。当然,主场球迷和客队球迷之间也有友好的玩笑。这不像比赛,基本上是一个大聚会。
肯尼迪博物馆
波士顿是肯尼迪家族的故乡。这里有许多肯尼迪标志,包括我参观过的肯尼迪政府学校和附近的肯尼迪公园。位于海边的肯尼迪博物馆是中国建筑师贝的杰作。一个初冬的早晨,我参观了这里,这引起了我对肯尼迪的浓厚兴趣。他是一个一生饱受疾病折磨的脆弱的人,也是唯一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总统。他是哈佛出身名门,二战时期著名的战斗英雄。他是一个普通的温柔绅士,但在关键时刻却是一个异常坚韧的人。他与杰奎琳的婚姻以及与梦露的绯闻被媒体谈论了几十年。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肯尼迪的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他的二战紫心勋章,还有杰奎琳小学时的成绩单。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杀人现场的展览。在一个又黑又窄的空房间里,水泥墙上的几台黑白小电视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他遇刺的场景,让人感觉异常沉重。然而,刚从沮丧中走出来空,你可以抬头在墙上看到他那句壮丽的名言:一个人可能会死,国家可能会兴衰,但一个想法会永存。生活就是这样,我能要求什么?
经验
波士顿是美国的一座老城,几乎充斥着美国建国以来的所有历史。从五月花、茶话会、列克星敦枪声,到南北战争、镀金时代、两次世界大战、平权运动乃至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士顿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同时,波士顿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世界上有大量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是美国“老钱”的知名聚集地,使波士顿成为美国重要的财富管理中心。波士顿不仅是一个到处都有爱尔兰移民文化的新英格兰城市,也是一个高度多元化的全球城市。与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美国著名城市相比,波士顿不仅是劣势,而且在很多指标上也是优势。这可能就是波士顿尽管冬天漫长而寒冷,却对许多知识分子有着致命吸引力的原因。
剑桥的记忆
已经有朋友催我了。他们不是说有“哈佛笔记”、“剑桥笔记”、“波士顿笔记”系列吗?为什么你仍然只看到一个而看不到另外三个?回答,我找不到写回忆的时间和心情。今天下午,我坐在土耳其伊兹密尔塞斯姆半岛一家酒店的大厅里,俯瞰爱琴海的蓝色水域,等了几个小时才被拖到机场。这个时候,做别的都是浪费,只是用来回忆。
我的家
剑桥城的形态可以看作是以哈佛主校区为轴,多条主干道从这里辐射出去。从北到南,有柯克兰街、百老汇街、哈佛街和剑桥镇中心的马萨诸塞州街。在哈佛的一年里,我住在百老汇大街225号,它位于百老汇和埃勒里的交叉口。一边是剑桥公共图书馆,一边是瑞士领事馆,距离Yard只有5分钟的路程,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当然,这么好的位置是以高租金为代价的。
Broadway225是联排别墅中的一个单元,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每层都是一居室。刚来的时候暂时住在三楼,在那里度过了传说中的台风天气。同事搬到哥伦比亚的时候,我从上到下占了二楼。二楼的优点是每个房间有三扇两个朝向的窗户,采光和通风都很好。我帮同事搬家的时候,扣留了几把椅子,然后放下了三楼的床垫、小餐桌和微波炉,就这样开始生活。等我回到家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一张写字台、两张沙发和几把椅子,满屋子都是。其中,写字台是在亚马逊上买的,其他的都是在路边捡的。此外,我喜欢在剑桥镇当拾荒者的日子。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中午在哈佛附近吃饭,早上吃面包和牛奶充饥。我在家真正做的是晚餐。但是我又累又懒,技术也不好。我每天晚上都有食谱,但是饺子、面条和粥是轮换的。饶是如此,我也在家里请了一位客人。当时有几个清华博士来家里做客,我从超市买了一些日本菜当晚餐。菜不好,酒管也够。当晚一共喝了6小瓶啤酒、1瓶红酒和1瓶威士忌。那天晚上是我在波士顿唯一喝醉的晚上。第二天早上醒来,我就是想不起来昨晚是不是要送客人下楼。打电话确认,据说是送来的,并且笑着站在门口。
在美国租房,可以选择美国房东和中国房东,各有各的优势。我的房东是美国人。他们租二楼和三楼,亲戚住一楼和地下室。我对付的那个人是一个名叫奥马尔的强壮的美国人。他是一个蓝领工人,待人热情。他每个月来收租的时候,总喜欢和我聊天,问我在美国的感受。这座房子已经有150年的历史了。门前的草坪上,埋葬着他们家一位老人的骨灰,上面有一个小牌子,写着出生和死亡的日期。许多人路过时停下来看一看。奥马尔的叔叔住在地下室,地下室很大,不方便走动。每次看到他上下楼梯,我总是停下来五分钟。我们都叫他叔叔,他见到我们很高兴。
在这一年里,我总是几次忘记带钥匙,但只有一套钥匙。我该怎么办?我总是绕到房子后面的草地上,先爬过铁丝网,然后跳进垃圾桶,顺着消防梯爬到二楼,打开窗户,进入房间。像我这样年纪轻轻就去房子里揭瓷砖的人,自然对这种事情很熟悉。但有时候我害怕。如果大叔有手枪,他以为我是小偷,一枪就把我从防火梯上扔下去了。
公共图书馆
我有一句名言。当领导抱怨房租贵的时候,我回答,如果你觉得一个月至少200元是你旁边的公共图书馆的费用,你就不会抱怨了。领导似乎真的被我说服了。从我家到图书馆,走半分钟,走过一片草坪。在这片草坪上,天气好的时候,无数人坐着或躺着,美女们穿着比基尼晒太阳。到了晚上,这里就成了宠物们玩乐的地方。幸运的是,你不用担心遇到宠物粪便。这就是质量。
图书馆有三层。一楼一半是音像制品,可以无限借。里面有不少比较新的DVD,另一半是开放阅读区。新书很多,但只能看一周。二楼是所谓的研究区,也有开放式书架,但这里不允许喧哗、睡觉、喝酒、吃饭。二楼有专门的自习室,不允许带电脑进来。恐怕我在这个公共图书馆的时间比我在哈佛图书馆的时间总和还要长。对这个地方的感情不深。说实话,每当看到以下两种情况,我都觉得中国要赶上美国还需要很长时间。首先,在美国,底层人民似乎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第二,美国公共图书馆随时都人满为患。
洗衣间
我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一个重要缺陷是我没有洗衣机,所以我必须在外面洗衣服。环顾四周,我在柯克兰街找到了一个洗衣房,走了大约10分钟。每周有一天晚上,我都会去那里洗衣服。我总是提着两个大塑料袋,装满各种衣服,哼着小曲出发。通常我会选择一台2.25美元一桶的小洗衣机,不用烘干,洗半个小时左右。机器启动后,我会去自动售货机买一罐可乐,然后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轻松地看着我的Kindle。我清楚地记得,至少我在洗衣房里读完了殷译的《百年孤独》和《通往奴役之路》。然而,卖饮料的机器经常无缘无故地吃掉我的硬币。一年之内,我总共损失了至少两美元。
超级市场
离我家最近的是百老汇的布罗德韦市场。除了每周去中国以外,我基本上都在这家超市买日常食品。在美国超市买酒需要证件。在拿到马萨诸塞州驾照之前,我必须带着护照去买酒,这让我很不开心。我在这里最常买的东西是鸡蛋、牛奶、面包、水果、咖啡和快餐。超市旁边有一家星巴克。可惜晚上关门太早,不能成为我日常活动的据点。
后来听朋友说,BroadwayMarket的东西太贵了,于是我们就开始搬到市场篮子里去,那里离得很远。从我家到那里,我们需要先去洗衣房,然后穿过一个小公园,穿过一座桥,然后转身。这家超市的规模和国内的京客隆差不多。果然,它比食物的价格便宜多了。可惜距离较远,又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导致经常光顾。因此,我通常会拖着行李箱。
篮球场
除了哈佛体育馆,我还经常去三个篮球场。首先去麻省理工的体育馆,沿着埃勒里大街往南走,往东走到麻省大道,半个小时就能到达麻省理工的体育馆。我有一个弟弟,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医生。每次我总是下楼去篮球场,让他把身份证扔出窗外,然后我大摇大摆地溜了进去。我记得第一次犹豫。毕竟我和ID上的照片差别很大。弟弟安慰我说:“别怕,在美国人眼里,我们中国人都长得一样。”。在麻省理工一起打球的球员都是中国人,其中有一个是很厉害的女生。虽然个子不高,但她能准确投篮和投三分,防守也很凶猛。
后来,麻省理工的团队变得稀缺,我开始在家附近找体育场。一个位于离我家7、8分钟路程的学校。它可以自由进出,但人口稀少。大多数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在流汗。唯一有人在的时候是早上唯一一次去打篮球,路上遇到一个瘦瘦的外国男人。他跟着我去篮球场,多次和我单挑,都被我破坏了。然后好像有点生气就走了。
还有一个篮球场,位于查尔斯河的皮博迪宿舍下面。这个篮球场位置优越,人多。我和国家地震局的老隋、清华的于哲在这里玩过几次,也和白人、黑人、韩国人有过很多PK游戏。然而,当我离开时,我发现这里的高水平比赛将在天黑后举行。当我和领导们走在一起时,我看到了一些势均力敌的比赛。有一个问题,就是球场附近好像没有厕所,怎么解决一直是个难题。
餐馆
我在《哈佛笔记》中已经介绍过燕京和香港大厦,这里就不赘述了。我记得建桥镇有几家好吃的餐馆。一个是马萨诸塞大道上的川泰边境,那里的川菜味道不错。一位重庆朋友的父母从阿卡迪亚旅行回来,吃了煮牛肉后赞不绝口。川泰边境比附近的中原酒家高很多。第二个是烽火街的风味馆。这个房子里的红烧肉是必须的。第一次去这家餐厅,是和罗峰一起去的上海和老戴的外经贸。一些美国餐馆没有酒类许可证不能出售酒类。但是这家餐馆默许我们带酒来喝。当他喝醉准备付账时,老板给了10%的折扣。罗峰同志有点生气,把女老板叫到身边说:仔细看我的脸。老板仔细看了很久,突然笑着说,我错了,小二,打八折!这就是阿什中心著名的“刷脸卡”的由来,因为罗峰同志的脸就是我们的贵宾卡。第三,百老汇街的木兰台菜。虽然叫台菜,但主业是川菜。我记得这里的辣鱼做得很好。我们四川的老乡在这里开了一个派对。第四个是波特广场附近的“常熟”。我和外管局的老尹在这里吃过饭,听他说起在肯尼迪学院读MPA的感受。
除此之外,哈佛广场附近还有很多泰国菜、越南菜、印度菜和韩国菜。我个人的评价是泰国菜比越南菜和印度菜好,主食上面的韩国菜味道最差。相比之下,百老汇加油站旁边的韩国烧烤店味道相当不错。
查尔斯·R
就像你去剑桥大学不能不提康河一样,去这个剑桥小镇也不能不提查尔斯河。查尔斯河与哈佛、麻省理工相连,可谓人杰地灵。这条河又宽又窄,但据说它曾经被严重污染。在哈佛这边,查尔斯河上有两座桥,一座连接商学院和哈佛主校区,另一座叫哈佛桥。我喜欢绕着查尔斯河转圈。在这里,早、晚、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风景。我也在这里拍了很多电影。查尔斯河上的恶霸是一群肥胖的野鸭。这群鸭子没有天敌,一点也不怕行人。他们每天都在这里游行,留下无数粪便。行人如果不小心可能会被抓住。
离开哈佛的前几天,酷热难耐。我们最后一次绕着查尔斯河散步时,我们充满了情感。坐在哈佛桥的台阶下,打了个盹,抬头看了看商学院宏伟的建筑,拍拍屁股转身走了。此时,查尔斯河以它独特的方式矗立在我的记忆中。
经验
剑桥是一个典型的新英格兰小镇,但它是众所周知的。主要原因是它是世界上两所顶尖大学哈佛和麻省理工的所在地。正因为如此,剑桥可能是美国最贵的地方之一,它的房价比河对面波士顿市中心的房价高得多。虽然是个小镇,但并不孤立。相反,它可能是世界上有效信息流最高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精英云集,观点多样,活动众多,极富人文色彩。经济史上著名的“两剑桥之争”的一端就在这里。与英国剑桥大学的位置相比,美国剑桥镇不仅逊色,而且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前者。当然,与常年阳光普照的加州相比,剑桥镇的冬天既寒冷又漫长。然而,它可能更适合人们在图书馆和家里学习和思考,而不是在海滩上浪费时间。与古色古香的康河相比,查尔斯河沿岸的风景可能更现代。然而,这并不会阻止真正伟大的心灵沿着河流游荡、思考和搅动。与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相比,剑桥镇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它的存在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真正不朽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的起源。
哈佛的回忆
起源
提交人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担任访问学者。回国后,世界纷繁复杂,一直没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回忆。但是,我害怕自己会突然忘记在记忆中,所以我出去自娱自乐。我要写完三篇文章:哈佛、剑桥和波士顿。从小到大,循序渐进。既然是记忆,写提纲,结构布局都无所谓,只要按照马的指示,让思绪飞来飞去就可以了。在我的记忆中找到一些节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出我的印象网。
哈佛主校区
院子有名声,没必要重复。有旧的也有新的。老院子主要是学生宿舍,新院子主要是教学区。老院子最有名的地方自然是哈佛的铜像。这位哥哥的左脚沾了光,说明临时抱佛脚是国际惯例,国内外都是如此。但最让我怀念的是,老院子的草坪上随意摆放了许多椅子,路人可以在这里晒太阳、闻草香、看书、上网、为凯子钓鱼、泡妞、发呆。
新院子面对着外德内尔图书馆和纪念教堂,中间有一大片草地。我记得哈佛建校375周年的那个晚上,下着大雨,无数人在草地上狂奔,开心地喝酒聊天,宣泄着激情。第二天,有蓝天白云,但草地泥泞难平。然而,这里的草似乎极其旺盛,但几周后,它又一次恢复了令人惊叹的绿色。
我曾经在New Yard看过哈佛的毕业典礼,当时邀请了著名媒体人扎卡里亚做主题演讲,不久之后,抄袭丑闻就爆发了。当时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哈佛毕业生的调查,匿名问我有没有做过三件可怕的事情:在哈佛铜像上撒尿,在外德内尔图书馆的屋顶上做爱,在院子里裸奔。令我震惊的是,超过10%的被调查者做到了这三件事,女性的比例并不低于男性。
图书馆
我最常去的图书馆是费正清中心的丰图书馆。独爱它的原因是它离我家很近,步行5分钟左右就能到达。二是因为人少,一般不到20人;三是因为有独立的网格房,构成了私密空房间;第四,因为这里的椅子好像是哈佛最舒服的;第五,这里有大量的中文书刊。唯一不愉快的是周五关门早,周末不怎么开门。
另一个经常光顾的图书馆是LamontLibrary,这是一个面向本科生的24小时开放图书馆。网上流传的励志照片大部分都是在这里拍的,但是考前都是死记硬背。这里的优点是时间长,还有一些沙发,中午可以蜷缩在上面打个盹。拉蒙特也有一些独立的隔间,一张小桌子和一把椅子,在里面你可以享受三面被书架包围的感觉。
上课期间,我经常去肯尼迪学院图书馆。这个库很小,但是空用得很好。里面的座位很安静,经常会遇到熟人,偶尔也会看到美女。
韦德纳很棒,但我去过三四次。大厅太气派,人感觉疏离,座位不舒服。燕京有很强的古风。我在这里借了一些书和影碟,其中有《南郡志》。商学院和法学院的图书馆也很有名,但是我从来没有去过。
哈佛广场
广场是哈佛的交通枢纽,中心是报摊。广场附近有两家书店,库珀书店和哈佛书店。我经常去鸡舍。去这里的书店,通常会觉得人生苦短,好书那么多,却没有时间去读,出来总有一种遗憾的感觉。地铁口附近的星巴克是我的接待室,但每当有访客想去我的办公室,我都会回应说,星巴克广场见。隔壁街也有一家星巴克,人比较少,适合在靠窗的小桌子上工作。此外,我经常去附近的李丁丁。广场附近有两家中餐厅,燕京和香港大厦。这是我在哈佛头三个月的食堂。据傅高义说,燕京曾经是龙云的儿子开的,但好像已经转手了。香港大厦据黄说,楼上有一个脱口秀俱乐部,但遗憾的是我从未去过。斯台普斯旁边是一条酒吧街,我曾经和几个朋友在那里喝了很多红酒。当一位来自纽约的朋友来看我们时,我们正在露天餐桌上喝红酒,同时看着沙沙作响的秋雨落下,突然我们有了一种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感觉。
哈佛广场有一个露天座位。路人可以坐在这里喝咖啡,吃冰淇淋,下棋,听音乐。记得有一次在这里午睡,看到一个五六十岁的银发男子,弹着一把好吉他,在路边和一个中年妇女打情骂俏,故事铺天盖地,让周围的观众都很开心。恐怕他是法国人。
食堂
上学期我最常去的食堂是院子里的莱曼豪斯。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经常有不同民族风味的食物。好像每周四中午,这里都有韩国牛肉卷,但是我一直都没能把东西卷起来吃成功,还需要刀叉。下学期我会在肯尼迪学院的食堂多吃点,尤其是便宜又丰盛的Pissa。偶尔去商学院的食堂,重点看看黑厨师做的“麻辣锅”。可惜不辣,但是蒜汁的锅味道就不一样了。
体育建筑
几位爱玩球的访问学者去过几次马尔金中心。有三个全场,所以你不用自己带球。但令人沮丧的是,里面能玩游戏的人很少。有一次,我在那里和一个哈佛本科生单挑斗牛,毫无悬念地被消灭了。后来听说他18岁了,我脆弱的心理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后来终于遇到了中国篮球组织,整个比赛我参加了一次,表现还算满意,呵呵。
我在哈佛看了一场足球赛和一场篮球赛,都是哈佛vs布朗,但是布朗输了,主队球迷都很开心。拉拉队的普遍印象是大腿真的很粗。很遗憾,我没有看到林来峰的表现,但总的来说,常春藤联盟的足球和篮球水平低于美国大学的中位水平。
商学院
其他哈佛社区位于查尔斯河以北,只有商学院位于查尔斯河以南。商学院确实有能力对抗其他校区。它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各种设施都优于院子。去年的中国之夜在商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但主讲人是萨默斯和于克平,真是奇怪的组合。商学院的课程一般不允许参加。我在这里听了陈远参加的案例课。后来,肯尼迪学院的一些中国学者的活动借用了商学院宿舍楼的大堂。这个游说团只能用腐败来形容。除了舒适的座位,还有不错的钢琴和台球。在这里,我也认识很多三年读完两个学位的牛。
肯尼迪学院和阿什中心
肯尼迪学院是一个独立的小庭院,周围有四栋建筑。我在这里上过两个学期的课,也在这里上过两次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肯尼迪论坛。这个空房间通常是食堂和讨论室,但在正式场合可以变成报告厅,上面有层层箱子,充分利用了空房间。从论坛可以直接去肯尼迪纪念公园。在草地旁的长椅上看书或小睡一会儿是一个舒适的选择。
Ash中心位于肯尼迪学院附近的另一栋楼内,与中国和中国访问学者大本营关系密切。因为没有选择有办公室,所以在Ash Center主要有两个活动:打印纸和喝咖啡。由于家里没有打印机,我基本都是去中心打印论文。当我离开哈佛的时候,我看着几英尺高的家庭试卷,我感到有点骄傲,也有点内疚。中心有咖啡机和上好的咖啡粉。我特别喜欢维也纳咖啡,可以做成拿铁或者卡布奇诺。当然,拉贾瓦利研究员研讨会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Ash Center组织的几次活动也颇具特色,比如去乡下摘苹果,去Feeway看红袜棒球赛,去普利茅斯看印第安人保留地等。
科学中心和餐车
科学中心是哈佛学生活动的主要中心。这里有许多科学系。我在这里上过经济系博士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也听过一些讲座。科学中心的地下室有一家苹果店,我在那里买了苹果Pro和Ipad。我也经常光顾科学中心一楼的咖啡厅,尤其是2.85美元的自助咖啡。其实这也是我平时的饭堂。我经常在附近的中餐车上买盒饭,然后在科学中心一楼的天井里吃。在这辆中餐车上有一个漂亮直爽的重庆妹子。她总是喜欢和老乡聊天,推荐当天的美食。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川渝男同学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唯一遗憾的是,餐车上所有的食物最终只有一种味道,那就是餐车的味道。
博物馆
哈佛的博物馆世界闻名,但最著名的美术馆几年前就开始翻新,据说要几年才能完工,这叫哈佛速度。藏品中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亲眼所见不到的,这让很多来这里的学者慨叹不已。我在离开哈佛的时候,去参观了萨克勒博物馆,那里有许多优秀的中国青铜器和玉器,让人感到羡慕和可恨。我还参观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是胡适同志称赞的玻璃花。对这些花的最高评价应该是它们绝对不是玻璃做的。可能是我提前预期太多了,看到这些植物也没觉得太惊艳。
经济系
作为经济学家,去哈佛经济系的感觉自然是敬畏的。尤其是当你在一楼和二楼之间看到著名经济学家的画像时。哈佛经济系的建筑比国内很多经济学院都要小很多,但俗话说“大学的伟大不在于建筑,而在于大师”。二楼有几间小教室,我在那里听了美容教授Gita给博士生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课堂上有一个很帅的小伙伴,每天只带一杯咖啡,从不看讲义,而是盯着漂亮的老师,这让我们都觉得他另有打算。然而,这位小伙伴在每节课上提出的几个问题,常常让漂亮的老师摸不着头脑。据说他是斯托克教授的得意门生。
经验
在我看来,哈佛大学是世界上最适合思考和研究的地方。第一,有未被发现的人才,有多元化的思维模式,有全球视野。你不需要成为哈佛的学生。只需推开一扇教室门,就可以自由听课、听课或参与讨论。即使在咖啡馆或草坪里,也经常有高水平的意识形态对抗;其次,这里有庞大便捷的图书馆资源。与中国大而不方便的图书馆相比,哈佛的图书馆非常人性化。例如,如果你想借的书在哈佛的70多个图书馆都找不到,他们会通过他们的全球图书馆网络帮你借,然后寄给你。多好的服务精神啊!第三,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社区。从深蓝色的查尔斯河到美丽宁静的瓦尔登湖。从散落各处的专业书店到风格各异的咖啡馆。从爱读书的剑桥人到会弹琴唱歌的街头音乐人。对于经常在剑桥闲逛的我来说,这个地方既适合系统细致的思考和针锋相对的辩论,也适合空轻松肆意的八卦和想象。虽然我在这里只住了一年,但哈佛和剑桥早已住在我和家人的内心深处,在离开哈佛的那一刻,我在查尔斯河边告诉自己,一定会时不时回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