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第十届社工年会将在京召开,上海市儿童医院牛军荣获2019年度中国十佳社工称号。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因为你”,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指导,公益时报主办。
黑框眼镜、白大褂、爽朗笑声、语速快、思路清晰、风格纯熟——这是上海市儿童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牛军给人的第一印象。他在医院工作了23年,做了22年志愿者,做了8年医务社工。他在医院经历了从志愿服务到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他找到了工作的乐趣,也培养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快速成长。同时,他还被授予上海市优秀志愿者、首届上海市优秀青年社工、2017年全国青年社工模范、2018年第四届全国学雷锋模范等荣誉称号。
志愿者转向医务社会工作者
1998年6月1日,牛军刚刚进入上海儿童医院第二年。在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医院设立了白血病患儿学习娱乐场所——阳光小屋。从此,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生涯。可以说,他的志愿工作经历是伴随着《阳光小屋》成长起来的。牛军介绍说,他是医院实验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和孩子接触的时候,孩子经常会放声大哭。然而,作为一名志愿者,孩子们会和他一起笑,喜欢粘着他。这种对比深深打动了牛军。从那以后,住院期间让孩子开心就成了他的初心和动力。
长期以来,作为志愿者的牛军经常发现,一旦孩子患上白血病等严重疾病,他的情绪和性格都会发生变化,变得抑郁内向,有的还会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明显感觉志愿者的服务已经不能解决孩子和家庭深层次的需求。2012年,上海卫生系统大力提拔医务社工,让他意识到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不断的学习,牛军逐渐从一名志愿者变成了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他以医务社工为核心,普通志愿者为补充的同心圆服务模式,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重建孩子的社会化,恢复孩子的自信心。在“支持儿童成长”的理念下,儿童医院设立了音乐教室、108魔法教室、音乐故事会等项目。牛军希望孩子们在住院期间每天都有快乐和收获。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牛军于2017年正式启动四位一体的“四叶草”医疗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以“儿童成长支持”为重点,构建“父母成长支持”“医护人员成长支持”“志愿者成长支持”的支持体系,探索建设儿童友好型医院的路径,着力构建亲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健康社会工作实践的先驱
牛军经常在儿童医院遇到焦虑的父母。他逐渐意识到,父母对健康育儿的要求,不仅仅是孩子少生病时吃饭睡觉的要求。大多数父母不仅希望获得全面的健康育儿知识,还希望在家庭育儿关系中得到科学的指导和帮助,甚至希望创造更好的家庭育儿环境,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然而,现实中,家庭育儿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2016年,牛军发起了一项关于“1-3岁儿童家庭育儿”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1.3%的家长表示“照顾孩子受挫”;65.7%的家长感到紧张、焦虑;49.2%的家长表示无法协调好工作和照顾孩子的时间;36.3%的家长表示“与父母相比,觉得自己做好家长的准备还不够”;77%的家长希望提高育儿知识和技能;72%的家长希望了解和掌握儿童常见病的预防;61%的父母希望拥有改善家庭沟通的技能。
牛军介绍,“经过调查发现,家长不仅对育儿存在焦虑,而且家庭中的育儿冲突非常突出。老人养宝宝的方式和年轻妈妈有很大的代沟,一个是传统育儿,一个是科学育儿。这意味着仅仅普及育儿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家庭的需求,还涉及到协调家庭关系,树立科学的家庭育儿观,才能营造良好的育儿环境。”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牛军于2016年开始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社会工作系率先合作,围绕怀孕的0-12个月、1-3岁三个关键阶段,以“产、学、研”的模式,为新手父母建立“妈咪、妈咪、宝宝帮”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构建健康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三年来,“妈咪宝贝帮”在全国、全市获得了诸多荣誉,成为医院的服务品牌,深受家长欢迎。目前,共有18期和144期,服务于470个家庭和1010名家长。同时获国家级、上海市社科项目3项,发表论文3篇。被华东理工大学范斌教授主编的《赋能与重构:医学社会工作个案研究》一书收录,获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2019年度上海市十大社会工作项目称号。该项目还成为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提高社工能力的平台,已培养5名社会工作研究生。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刘吉同教授在了解到“妈咪宝贝帮”项目的开展情况后,特意发邮件表示,这项工作正是他想要推广和倡导的健康社会工作,牛军率先做出了健康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即面向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健康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同时希望牛军总结经验模式,扩大宣传推广,因为这才是当下社会真正的痛点和需要。
健康育儿MTD门诊探索者
今天,2020年3月17日,在第14个国际社会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由医务社工加盟的上海市儿童医院首家家庭育儿MDT门诊正式开业。这家MDT诊所的推出,是牛军探索医务社工与医院业务结合的新尝试。门诊由医院儿童保健科牵头,由院内儿童医生、儿童治疗师、健康管理师、社工等专业人员组成,共同为家庭提供“身、心、神、社会”的综合诊疗。
牛军介绍,当孩子出现某种行为问题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隐藏的原因可能是生理、家庭或社会原因,需要结合生理-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处理。为此,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管理科、社会工作科成立联合团队,成立“家庭育儿咨询门诊”,为家庭育儿提供全面支持。这支由医生、护士、社工组成的团队,具备健康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亲子关系鉴定师、社会工作者的资质。
“家庭育儿咨询门诊”,除了指导家庭开展婴幼儿母乳喂养,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同时,还会对家长和家庭进行育儿方面的指导和建议,教会家长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技巧,帮助家长发现和改进育儿过程中的问题或明确改进要点,鼓励和帮助家长制定阶段性的家庭育儿计划。牛军介绍,该项目也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何珊珊牵头,正在做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