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林 刊讯 | 《外语研究》2018年第4期目录、摘要及投稿方式

栏目:旅游 2021-11-27 19:12:25
分享到:

《外语研究》2018年第4期

目 录

现代语言学研究

中国军事公共外交建设的话语分析视角丨李战子

汉、英、俄存在句表征的时空观对比研究丨王冬雪王文斌

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学理对比丨姜宏许汉成

日语省略研究:回顾、思考与展望丨朱立霞

复合趋向构式的隐含复杂性特征丨胡图南吴义诚

二语学术新手与国际专家作者的学科隐喻对比研究——以应用语言学研究论文语篇为例丨周惠林正军

二语报纸专栏评论写作互动元话语使用考察丨鞠玉梅

美国国防部网站《特别报道》栏目图文标题的功能语言学分析丨王炜琳

外语教学研究

关于我军整体外语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丨王萍叶建军

翻译学研究

汉语句子中过程动词和参与者的英语翻译:SFL及物性系统视角丨王振华

《中国文学》古代散文英译文语气改写探究丨韩江洪凡晴

《红楼梦英译笔记》:霍译《红楼梦》批评研究的新依据丨鲍德旺梁佳薇

外国文学研究

内部动物抑或外部动物:德勒兹与阿甘本论巴特尔比的奇异性丨丁鹏飞

个人与历史的互动:《历史人》的事件性丨奚茜

权力的西倾化——东方主义视域下《波里克里斯》政治倾向的后殖民解读丨张浩

分化的价值取向 悲怆的文化记忆——从《天使,望故乡》探析沃尔夫对转型期美国社会价值取向的书写丨秦丹丹

马拉巴山洞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印度之行》的“不可靠叙述”及其意义丨赖丹琪

书 评

当代语境下翻译学最新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翻译学导论》述评丨刘性峰

学术英语智能写作评估的新研究——评《基于语类的二语研究论文智能写作评估:从设计、评估到优化》丨钟家宝钟兰凤

封四:知名教学科研机构概览: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书讯;会讯

本期英文摘要

摘 要

现代语言学研究

中国军事公共外交建设的话语分析视角

李战子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摘 要:中国军事公共外交从话语类别来看在新时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通过梳理军事公共外交的语境要素,从话语分析的视角对一些代表性军事公共外交语类进行了简析,突出了新媒体话语和多模态特征的分析,并从新媒体素养的角度探讨军事公共外交素养,提出应从跨学科领域建构中国军事公共外交,其中对话语建构的关注成为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军事公共外交;战略传播;话语分析;新媒体素养;多模态

汉、英、俄存在句表征的时空观对比研究

王冬雪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

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王文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

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每个民族的语言都往往根据本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划分和诠释时空世界。汉民族通常将空间概念优先体现于语言表达,而英民族则相反,常常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优先投射于语言表征。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相比,俄语与英语同属印欧语系,二者在对时空世界进行认知的过程中都以时间表征为主导。然而,俄语自身同时具备一定程度上的空间性,这是俄语雷同于汉语但同时又区别于英语的主要方面。基于此,本文对比汉英俄存在句在时空表征上的异同,旨在揭示俄语表达存在意义的命题是语言与时空范畴相结合的产物。研究发现,俄语存在句表征主体上具有融时间性与空间性于一体的事件性本质。基于汉语的空间性、英语的时间性和俄语的事件性本质,本文将这些语言表象产生差异的原因归为不同民族在时空观念上的不同呈现方式。

关键词:存在句;时间表征;空间表征;时空观念

作者简介:

王冬雪,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西方及俄罗斯语言哲学,汉外语言对比研究。

王文斌,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言对比与语言教育,词汇语义学。

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学理对比

姜 宏

复旦大学

许汉成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摘 要:基本学理是某一语言学理论得以立身的必要条件,也是区分两种理论的主要参数,对两种理论的基本学理进行甄别,是纯理论对比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同属功能主义研究范式的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和西方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基本学理上自然有同一性,但由于生成背景和学理渊源不同,二者又显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差异性在研究宗旨上主要体现为目标指向不同,在研究对象和内容上则体现为研究视阈、研究重心、研究语料和具体分析单位的不同。正是这些学理上的差异性使得两大理论具备了不同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功能语法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基本学理;对比

作者简介:

姜宏,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对比语言学,语言哲学。

许汉成,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俄语语言学,计算语言学。

日语省略研究:回顾、思考与展望

朱立霞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日语中的省略研究比较丰富和深入,根据前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可分为国语学角度、功能语言学角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三类。本文详细评述了每类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然后对前人省略研究的得失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今后研究前景,认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省略现象中语言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研究是今后的重点。

关键词:日语;省略;认知语言学

复合趋向构式的隐含复杂性特征

胡图南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吴义诚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摘 要:基于形—义配对本质,语言复杂性可分为显性复杂性和隐含复杂性,前者指表达式形义匹配程度较高且使用丰富的形态标记表达意义,后者则指语句的外在形式不能完整传递所要表达的意义,解码时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语用推理。本文以常用动词“进来/进去”构成的一系列表达式为例,从构式语法的视角探讨复合趋向构式的能产性、图式性、组构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论证相关构式反映出的隐含复杂性特征,为语言学界关于“汉语是意合语言”的论断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关键词:复合趋向构式;隐含复杂性;能产性;图式性;组构性

作者简介:

胡图南,博士。研究方向:构式语法。

吴义诚,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句法,语义,语用及其之间的界面。

二语学术新手与国际专家作者的学科隐喻对比研究

——以应用语言学研究论文语篇为例

周惠林正军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在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本研究以应用语言学研究论文语篇为例,探究了二语学术新手与国际专家作者的学科隐喻建构异同。研究发现,学科语篇中的学科隐喻建构并未受到二语水平与语言背景的严格限制,对学科概念与学科文化的认知体验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证实了认知体验在学科概念隐喻建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学科隐喻;语义域;认知体验

作者简介:

周惠,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术英语写作,语料库语言学。

林正军,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二语报纸专栏评论写作互动元话语使用考察

鞠玉梅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聚焦二语报纸专栏评论写作的互动元话语,探讨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作者撰写的英语二语专栏评论语篇中的互动元话语使用特点。语料选自《中国日报》中国作者的专栏评论文章,同时还创建了该报中作者为英语本族语者的专栏评论文章参照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互动元话语在两组语料中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其使用过程中所呈现的异同点以及产生异同的可能原因。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共性表现在两者均较频繁使用互动元话语以加强评论的作者—读者互动性,两者在互动元话语整体使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立场互动元话语的使用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之处在于两者在介入互动元话语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作者比英语本族语作者用得少。究其原因,论文认为,共性主要缘于专栏评论写作的文体特点与修辞目的共性要求以及中国作者英文写作愈来愈国际化的趋势,差异性主要由作者汉语母语写作风格和中国文化影响所致。

关键词:二语报纸;专栏评论写作;互动元话语

美国国防部网站《特别报道》栏目图文标题的功能语言学分析

王炜琳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摘要:本文将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多模态分析法与文本细读结合,对美国国防部网站《特别报道》栏目图文标题语料进行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分析,然后结合社会语境,对其中一些语料进行评价性和批评性的阅读剖析,讨论多模态语篇表现客观物质世界的模式,探索多模态语篇建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的方式方法,并尝试建立一种结合语言元功能和语境的分析框架,为新媒体研究中所关注的话语提供系统而精微的描述和阐释,推进新媒体研究在话语层面上的研究,为提升新媒体话语技巧提供借鉴。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多模态分析;语境;图文关系

作者简介:

王炜琳,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

外语教学研究

关于我军整体外语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 萍 叶建军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摘 要: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及军队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我军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之下,本文探讨了我军整体外语能力建设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几个问题。首先需要上下统一认识,厘清通与专之间的关系,确定关键语种;其次要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明确相应人才要求并对其加以激励;根据实际需要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并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对当前的高科技手段进行充分利用,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关键词:整体外语能力;关键语种;机制建设;科技手段

作者简介:

王萍,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美国研究。

叶建军,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国防语言。

翻译学研究

汉语句子中过程动词和参与者的英语翻译:SFL及物性系统视角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摘 要:汉语结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会导致英语译文中出现动作的执行者和过程动词不匹配等现象,让人无法确定动作的真正执行者或者性状的真正承载者,影响人们对事件或事态的正确判断,因此有必要研究汉语句子中过程和参与者的英语翻译。本文在介绍汉语特点和功能语法中及物性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汉英句子的翻译,认为及物分析有助于指导汉英相同结构的翻译,作格分析有助于指导汉英不同结构的翻译。

关键词:概念意义;过程类型;及物分析;作格分析

《中国文学》古代散文英译文语气改写探究

韩江洪 凡 晴

合肥工业大学

摘 要:本文借助语料库方法,研究《中国文学》中刊登的古代散文英译文里语气改写特征。通过对其中语气发生改变的句子的统计分析发现:英语译文保留一致式或将原文的隐喻式语气改写为一致式的比例最高,语气发生改变的句子一半以上是直接引语。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包括:译者提升译文易读度的翻译目的有形或无形地影响了译文风格;译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固有的差异影响了翻译结果。

关键词:古代散文;语气改写;一致式;隐喻式

作者简介:

韩江洪,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凡晴,硕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红楼梦英译笔记》:霍译《红楼梦》批评研究的新依据

鲍德旺 梁佳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霍译《红楼梦》面世以来,针对其译本的批评研究成果丰硕,且呈燎原之势,但有些批评有失公允。通过对霍克思《〈红楼梦〉英译笔记》内容的转录与梳理,我们发现《笔记》为红楼译评提供了新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为译者洗去许多“不白之冤”。因此,本文以《笔记》为线索,以红楼译评中典型的案例为基础,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以往红楼译评中不恰当的评论,以期引起人们对霍译《红楼梦》批评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大卫·霍克思;约翰·闵福德;《红楼梦》;翻译批评

作者简介:

鲍德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典籍翻译。

梁佳薇,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外国文学研究

内部动物抑或外部动物:德勒兹与阿甘本论巴特尔比的奇异性

丁鹏飞

南京大学文学院

摘 要:梅尔维尔笔下巴特尔比的奇异性引发了德勒兹与阿甘本的探讨,两人观点虽有差异但却共同揭示了一个本质现象,即无作性巴特尔比这个内部动物如何取消抄写员巴特尔比这个外部动物的过程。进而言之,生命总以其内部动物的姿态见证着其自身存在。这种生命经验也因此成为二十世纪后期到当下文学中所不断被揭示的他异性精神现象的一个源头,并同时成为生命政治失效的裂口。

关键词:巴特尔比;动物;奇异性;德勒兹;阿甘本

作者简介:

丁鹏飞,博士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个人与历史的互动:《历史人》的事件性

奚 茜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当代英国作家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在其长篇小说《历史人》中塑造了一位激进的大学社会学系讲师霍华德·科克,背景设置在动荡的1968年,历史的车轮在前进,反映着历史发展中的阴谋和悖论,在一定程度上与齐泽克的“事件”理念相契合。论文以齐泽克的“事件”为理论关照,借用杰夫·布歇勾勒的“被阐释的主体-主体言说-回溯力”图示,探析小说实在界中的“裂缝”如何通过历史人物得以展现,而历史主体通过回溯将小说同时置于个人期望与历史推进的轨道中,把生活与现实的实际意义纳入思考,以展现个人与历史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历史人》;事件;事件性;裂缝

权力的西倾化——东方主义视域下《波里克里斯》政治倾向的后殖民解读

张 浩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论文以萨义德东方主义为基础理论框架,并佐以福柯的空间与权力学说,深入分析莎士比亚传奇剧《波里克里斯》中东西方地理关系的表征所折射出的权力政治主题,着重从三位主角波里克里斯、载伊萨和玛利娜的动态地理空间位移入手,分析论证剧中“权力西倾化”的政治思想,并进一步发掘莎士比亚本人寄托其中的关于东西方权力关系的政治立场和倾向,最终得出结论:莎士比亚立足于保守的政治立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西方世界的政治偏爱,该剧人物运动的东西方文化地理空间在整个戏剧的表征中强化了这一政治倾向。

关键词:西倾化;《波里克里斯》;东方主义;动态地理;政治倾向

分化的价值取向 悲怆的文化记忆

——从《天使,望故乡》探析沃尔夫对转型期美国社会价值取向的书写

秦丹丹

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论文结合克拉克洪-斯乔贝克价值取向理论,解读《天使,望故乡》中尤金家庭成员分化的价值取向,探析转型期美国社会多元化价值冲突带给一代文化人的悲怆记忆。小说中家庭成员的矛盾根源于农业文化向商业文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不同价值主体所做的不同价值选择。父母两人相悖的行为导向和子女之间龃龉的关系导向隐喻式地再现了当时社会农商两种文化的较量,而尤金作为一个同时背负着纯真和负疚感的矛盾统一体,代表了一代文化青年面对社会转型时的彷徨和失落。

关键词:《天使,望故乡》;克拉克洪-斯乔贝克价值取向理论;价值冲突

作者简介:

秦丹丹,硕士,讲师。研究方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

马拉巴山洞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印度之行》的“不可靠叙述”及其意义

赖丹琪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从福斯特重视制造悬念的创作观和布斯对“不可靠叙述者”的定义来看,《印度之行》中的叙述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然而,结合查特曼对“不可靠叙述”的理解,如果隐含读者更多发挥自己在阅读活动中的创造性作用,便可以发现小说中叙述者的可靠性值得存疑。小说结构尤其是其中“回声”之谜的布局显示,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范式产生了冲突。而隐含读者对“马拉巴山洞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一谜团的解读立场和叙述者立场产生的矛盾则构成了小说“不可靠叙述”的另一重含义。

关键词:福斯特;《印度之行》;“不可靠叙述”

作者简介:

赖丹琪,博士生。研究方向:欧美文学。

书 评

当代语境下翻译学最新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翻译学导论》述评

刘性峰

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学术英语智能写作评估的新研究*

——评《基于语类的二语研究论文智能写作评估:从设计、评估到优化》

钟家宝钟兰凤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

钟家宝,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钟兰凤,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

投稿方式

中国知网期刊采编系统http://nwyj.cbpt.cnki.net/WKB2/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NWYJ

可进入采编系统

联系电话

025-80838723

E-MAIL

waiyuyanjiu@vip.163.com

语言服务

-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详情可后台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合作事宜请添加小编微信详谈

yixianzhizhi0803

进入期刊官网,欢迎留言并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