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一天,江西妇女池煜华等来了一则震惊的消息:她苦苦等待70多年的丈夫在50多年前就牺牲了。原来,她的丈夫是红军将领李才莲,有着很强的军事才能,因为被叛徒出卖,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下。这是一段悲惨的往事,也是一曲动人的爱情。
这位将领牺牲后,伟人下令要严格保密,让其妻苦等70多年,这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呢?
池煜华和李才莲池煜华的童年十分悲惨,自小父母就杳无音讯,被李家养大,便成了李家的童养媳。可池煜华也是幸运的,丈夫李才莲和她的感情十分深厚,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夫妻生活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一次动荡将二人分开。
那是1927年,李才莲因兴国暴动离开了家乡,成为了组织的一名小领导。在无数次革命和反抗运动中,带领农民、弱势群体进行多次反抗。在反动军阀战争中,立下了奇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29年,李才莲被组织任命为上犹县委书记,批准在黄塘地区进行活动。
江西不是太平之地,敌人异常凶猛、猖獗。李才莲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基层,果断发动群众进行反击,鼓励老百姓要抓住成熟时机,打击敌人和土匪。将土地慢慢划入红色苏区,完成土地改革。虽然每一项工作都困难重重,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李才莲等人有勇气、有担当完成每一项任务,深得老百姓信任和拥护。
1930年,根据地工作已初步完成。李才莲因工作出色,被选入赣南干部学校深造。在这里李才莲刻苦求学,努力汲取科学文化知识,终于成长为学校的佼佼者。
出身穷苦的李才莲,自幼缺衣少粮,连读书看报的机会都没有。想要学习知识,那只有在忙完农活后,偷偷跑进私塾听一节课程。14岁的李才莲就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能够承担家庭的大部分责任。17岁时,李才莲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得到多名领导的赏识。
在学校毕业后,李才莲立即被派到赣南办事处工作。1931年,就被任命为中共营前区区委书记。面对组织的信任和支持,李才莲对待工作越来越用心,无论是从事哪种工作,还是参与哪些重要活动,都尽职尽责。
同年,李才莲被选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代表,有幸参加第一届代表大会。随即,上级决定要攻打赣州,李才莲服从命令,带领地方武装参战,部队也被编入红三军团。
苦等70年在战争的血雨腥风的洗礼下,敌人狂轰滥炸,一批又一批的战士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但李才莲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果断出击。赣州城固若金汤,红军在进攻中十分不利。年轻的李才莲承担了责任,率领部队的后备力量,硬是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此次胜利非同小可,不但让李才莲得到了上级的青睐,而且还被委以少先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李才莲凭借自己的能力,通过共情的演讲能力,鼓舞了许多有志青年。在位期间,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在他的鼓舞和影响下,江西有志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他们用自己最自律、最顽强的姿态抵挡住了糖衣炮弹的诱惑,抵抗住了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在宣传和教育方面,李才莲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
1933年,李才莲按照上级命令前往福建工作。由于反围剿战役刚刚打响,被迫滞留在路上。敌人一次次进攻给红军方面带来严重影响,我军抵挡住了一次次的攻击波,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李才莲在广昌带领当地青年为红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我军才能在战争中不落下风。
1934年,李才莲又被委以共青团中央委员,必须要发动青年,带领广大青年不断抗争。1935年,红军走上了长征路,李才莲应组织要求,同少数人留守苏区。
就在这时,苏区被敌人攻占,李才莲等人在毫无办法之时,躲到了大山深处,通过游击战与敌人展开周旋。没成想,队伍中竟然出现了叛徒,将李才莲一行人出卖。在一次战斗中,游击队的战力配置和位置早已被敌人知悉,部队遭受了重大损失。没办法,李才莲等人退到瑞金铜钹山一带,被敌军团团围住。李才莲等突围失败,损失惨重,21岁的李才莲壮烈牺牲。
下令严格保密,尘封70年的真相李才莲牺牲的消息传到了中央,所有人都悲痛万分。李才莲是军队中年轻的骨干,能力很强。常被上司给予厚望,他的牺牲是革命中无法正面面对的损失。在抗战结束后,组织上专门派出人员前往李才莲家通知消息。但看到池煜华一直在苦苦等待丈夫,一直满怀信心的样子,这位传讯同志不忍她遭受打击,便将消息隐瞒了下来。
其实,这也是伟人的要求,是伟人不想让烈士家属痛苦万分,才想出的万全之策。在革命和战争中,牺牲的干部和同志实在是太多了,在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之前,有些消息还是要保密的。
最终,江西老家的池煜华从组织那里知道了丈夫健在的消息,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她侍奉着双亲,虽然生活拮据,但是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赚钱养家,也是一种幸福。时光荏苒,池煜华愈加苍老,送走双亲后,选择独身生活,心中依然想念着丈夫。
每天池煜华都在焦急等待着丈夫的归来,但是最终等到一则消息:1983年,江西政府向池煜华发出消息,李才莲同志于1935年4月牺牲。池煜华一时间难以接受,哭得像泪人一样。政府和附近的乡亲都对池煜华照顾有加,池煜华也感受到了温暖,生活也慢慢变得平淡。
2005年,池煜华病逝于家中,政府和乡亲们争相前来吊唁。她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诵至今,她的灵魂也得到了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