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书法竖轴。
谈教学:不知疲倦地教人
“人间桃李芬芳,慰我平生种树。”1962年,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陈垣以“今天”为题写下一首诗,表达了他毕生树人的心声。当时他已经82岁了,还站在北师大三尺讲台上。
△1952年,教育部任命陈垣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陈远的教学生涯长达74年,担任校长46年。他一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直到去世。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他用近万课时教授了几十门课程,直接教了上万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代代相传。这样的经历在教育史上是罕见的。
△1957年9月1日,陈远与在黄庄小学任教的学生欧阳金堂在北京相遇。
北师大校长、党委副书记董琦:
陈远先生在讲台上辛勤耕耘了70多年,长期担任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为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垣先生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主张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使一大批学生受益。
陈垣先生一生高扬民族气节,坚持通过大学教育办学爱国,将爱国基因深化到北师大的人文血脉中,代代相传。
陈垣先生非常重视师范教育,一直为新中国的师范教育事业呐喊。他一生致力于塑造“学而优则仕,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书写了他为民族复兴办学、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大爱。
陈垣先生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他的学术影响力已经延伸到国内外。几十年来,他的研究事业博大精深,在宗教史、元史、历史文献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开山鼻祖,他秉持中国传统的根学,集目录学、校勘学、历史年谱学等为一体。,将广博的知识与专门的教育相结合,历史与史学并重,考据与治国相结合,为北师大历史学科及其知识的渗透奠定了基础,深刻塑造了研究校史历史学科的学术品格。
谈阅读:藏起来用
“我像鱼,书像水。”——这简单的六个字来自陈远先生。
陈垣一生爱读书,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藏书家。他从十几岁就开始有意识地积累书籍。经过几十年的收藏,他积累了42000本书,涵盖了宗教、文学和历史等多个类别。
6岁跟随父亲到广州读私塾,开始读“四书五经”。13岁开始阅读张之洞的《书目问答》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陈垣年轻时读过的书。
1913年,陈垣到达北京。他充分利用了北京丰富的藏书,读了许多在广州读不到的书。他曾写道:“寻找在广东缺席十年的人,《圣旨八旗》《旗务回顾》都是进京后获得的。”特别是1915年,他将史静图书馆金文馆的《四库全书》从成德迁来,努力研究,对他以后的历史研究工作很有帮助。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国家经典博物馆馆长饶泉:
陈源先生与国家图书馆关系深厚。1922年,陈垣先生以教育部副部长的身份担任史静图书馆馆长,之后多次参与国家图书馆的图书馆事务管理,为国家图书馆的图书馆事务发展、藏书建设和文献整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垣先生去世后,其一生收藏的4万余册图书全部进入西藏国家图书馆;陈垣先生的手稿后来由他的儿子、著名历史学家陈乐素和他的孙子、著名宋史学家整理,捐赠给国家图书馆为公众服务。
陈源先生注重藏而求实,他的书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经过仔细阅读和认真审定的。这几本书眉心间留下的注解和补正,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历史修养和严谨的学术精神。陈垣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发展中具有崇高理想和务实精神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论爱国主义:以诚报国
“我没有理由离开北平。我想和年轻人呆在一起,看看这个新社会是什么样子。”1949年4月29日,北平解放前夕,陈垣给胡适写了一封公开信,发表在当年5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这封信是一份重要的文件,也是陈垣告别旧社会、拥抱新时代的勇敢宣言。
20世纪初,受维新思想影响,陈垣曾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与友人创办《时事画报》、《极光日报》等报刊。
△1905年,陈垣、潘大为、高在广州十八府69号创办《时事画报》。
抗战期间,陈垣坚守北平,继续担任辅仁大学校长。他多次拒绝日伪政府的邀请,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辅仁大学及其附属中学成为沦陷区唯一不悬挂日伪旗帜、不阅读日伪奴化教育教科书的学校;还著有《明代云贵佛教考》、《清初僧志》等。,以古为今用,贬奸扬忠,表现为“忠奸之界被越,春秋之义被抑”。
△1940年,陈远在辅仁大学校长办公室工作。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多次派飞机到台湾省接他,但他坚持留在城里等待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当选为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享年79岁。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晓杰:
陈垣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富强的向往,都是非常真挚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由衷地热爱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55年,当他听到清华大学65岁的副校长刘仙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消息时,他在给弟子的信中表达了无限的羡慕。1959年1月28日,79岁的陈垣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把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政治归宿。
在新中国,陈垣先生在空之前以满腔的热情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充分展现了他对党的领导和新中国建设的肯定和期待。
蓬江区传承“陈元精神”
进一步保护和开发陈垣故居
陈源先生早年离开家乡,期间除了回黄庄小学教书,没有机会为桑子服务。但他始终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山川民情充满留恋,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四首缅怀故乡的诗中:“题赠先生草书千字文”、“韩侄书打听俞叔、姚东大近照”、“送韩侄石”、“送韩侄太祖庙”。
△《陈垣全集》记故乡诗四首。
1930年,为了方便路人休息和避雨,陈垣和他的人提议在通往江门和塘厦的道路上修建避雨亭。避雨亭建成后,亭内的石碑上刻着修建亭的原因、捐赠者和倡导者的名字。
1932年,新会士绅计划重建新会县志。1933年成立新会县志修委员会,另设编纂委员会。陈远被任命为总编辑。起初,陈远坚持自己的重任,没能离开学校。在多次收到县志修编委员会的来信后,他最终认定陈垣“不需要长川参加会议”,才接受任命。
△新会县志修订委员会会议纪要。
被录用后,陈远充满了热情。他先是介绍黄为收书人,接着又撰写了《辑佚大纲》,修订了《收案集》,并在信中对辑佚提出了许多意见。但后来陈远得知地方志修志经费不足,采访者收效甚微。特别是贪官、土豪、劣绅相互勾结,修改地方志必然一事无成,于是毅然辞去主编职务。
△1933年5月,陈垣接受任命,提出修改地方志的意见。
陈志超曾经说过一段话令人感动:
“我爷爷一辈子都想念家乡。他要求在北方长大的后代,尤其是男孩,学习白话文。在他后来的著作《通鉴胡著表微》中,他多次提到“发生在我家乡”的崖门海战。他还写了一些回忆乡愁的诗。诗中提到‘霞墟第369期,先生年轻频繁游’‘十年不到古岗城,记得附近的和尚有没有念佛经’等等。”
这种桑葚的感觉
它一直持续到今天。
2017年,陈志超回到蓬江,资助设立“陈源奖学金”。截至目前,已奖励优秀学生30名。
△蓬江区为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9周年举办语言艺术大赛,并颁发“陈垣奖学金”。
家乡人
我一直记得这个时代的巨人。
为了传承陈垣精神,蓬江区将发展陈垣文化列为近年来的重点工作。
目前,蓬江区正在努力打造陈郁阅读品牌,已完成15家陈郁书店和1家“陈郁李云书吧”建设;连续四年举办陈垣先生诞辰纪念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陈远先生生日,成为蓬江区长期的文化品牌工作。
△陈园书店深受读者欢迎。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保护和开发陈垣故居,计划将其打造成以“名人故居、国学文化、民族精神、社会道德教育和爱国爱党教育基地”为主题,集陈纪念馆展览、学习教育、休闲观光、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特色景观综合体。
“陈郁先生学习刻苦,立志学习,一生热爱祖国,值得后人敬佩和学习。”
△陈源故居保存完好,成为蓬江区和江门市重要的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
今年11月至12月,
蓬江区将举办学术交流、图片展览、
特别报道和其他纪念活动。
最近,
江门市委组织部、蓬江区委组织部组织
合拍纪录片《国宝陈远》,
从塘厦镇石头村陈源故居开始。
纪录片制作团队将在北京、广州、蓬江、江门开平等地进行拍摄,深入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图书馆、江门陈源故居、江门华侨博物馆、江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等地。,力求客观真实地还原陈垣先生的生平事迹,并向观众展示陈垣先生不断前进的政治立场和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
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
陈远生平图片展
蓬江区博物馆开馆
陈源生平图片展将持续至11月27日,11月30日至12月30日,将在鹤山博物馆、开平博物馆、恩平市博物馆、新会区博物馆巡展。
然后会有
蓬江区纪念陈源先生诞辰140周年
系列活动预览表
1.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奋进新时代”专题报道
时间:2020年11月19日
地点:蓬江会馆
内容:特邀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教授周少川作陈垣先生生平及学术理论专题报告《陈垣:20世纪杰出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播放主题视频《纪念陈郁先生诞辰140周年,传承爱国爱乡严治学精神》
2.“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蓬江区语言艺术大赛”并授予陈垣奖学金
时间:2020年11月22日
地点:江门文化中心大剧院
内容:大赛主题为弘扬陈远先生奉献教育的爱国主义精神,歌颂“最美蓬江人”“抗疫先锋”“抗疫楷模”,歌颂新时代蓬江文明新景象。参赛选手将通过演讲、朗诵、主持、相声、小品、快板、双簧等形式,展现蓬江区人民的文明风貌和进取积极的风貌。
责任编辑:叶
点分享
点数收集
点击它
指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