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和江洋的爱情经常被谈论。在粤剧界,也有这样一对相爱相知相守,一生唱“粤剧”的“神仙眷侣”。
他们是87岁的和96岁的白。两人都出生在粤剧世家。华诞名媛林超群的长女林小群,13岁就进入商界。26岁开始担任大剧团的印刷花旦,代表作《刘一传》、《牡丹亭》、《黛玉归天》、《玉录录》等脍炙人口。
白的父亲是被誉为“平州名伶之父”的金。白16岁进入演艺圈,师从著名粤剧艺术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一直享有良好的声誉。他主演的《梁祝》《桃花扇》《吕布与丢辛的故事》《莲花灯》等角色至今备受好评。
甚至在96岁的时候,白说他“不喝水也能一口气唱10多首歌”。
内部人士亲切地称他们为“大竹姐姐”和“Xi哥哥”。他们志趣相投,共同攀登艺术高峰。20世纪80年代,他们漂洋过海,在美国开设了一个教学生的账号,推广了祖国几十年的传统艺术。如今,他们还在风华正茂的粤剧舞台上活跃,关心粤剧艺术的发展。
12月7日,“大竹姐姐”“Xi哥哥”参观粤剧艺术博物馆。在广东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名家讲堂粤剧新传承”系列活动上,他们以“美国粤剧的创新与传承”为主题,与众多热心的戏曲爱好者分享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人生,以及在海外对粤剧的推广与传播。
默默耕耘永远不会后悔,而爱情是几十年的红豆
分享会上,两位老人大声说话,聊了一分多钟。他们用清晰的思维谈论过去,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老人。在现场,一位剧迷感叹道:“我从3岁就开始听一小群姐姐的剧了。今天,我有幸见到我的偶像,并有一个愿望!和白像洪钟,才气敏捷,可见艺术使人生常青。”
说到进入这个行业的经历,林小群的话是最感激的。13岁入行时,在各级领导、前辈和同行的关心、鼓励和支持下,在广东粤剧剧院演出了多部剧目。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父亲林超群和老师郎于君教会她脚踏实地演戏,唱得一清二楚。“在我30年的艺术生涯中,我的生活很幸福。我总是用我的努力去付出。”林小群说。
谈起自己80年的艺术生涯,白感慨地说,自己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但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坦言从未想过离开舞台。
白回忆,抗战时期,一家人避难香港,与生活在一起。当时,白驹荣请他唱一首歌。当时不会唱粤剧的白唱了一首英文歌。“结果,听了他的话后,他对我爸说,你儿子这么好看,有一副好嗓子,是演戏的材料,而且是粤剧人才。他坚持要带我去当学徒。我父亲想让我去一所英语学校学习。我答应爸爸:如果两年不出名,我就不学打球!”
他年轻时曾与著名粤剧大师在上海同台表演过的《祭·师》。演完勾践,唱了主题曲,然后横扫全场。观众看着白,心里大喜过望,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回到后台,薛觉先对我说:‘Xi仔,今晚玩得开心。掌声雷动!但是你错了,你的掌声是属于节目的掌声,而不是去练习你内心的感受。勾践作为一国之君,被羞辱,表现出内心的痛苦和委屈,绝对比你赢得那些掌声的表现要好。他心里没有感情,只是一个节目想表现好。"
薛觉先的话让他明白,演员最好的动作在于“情感”这个词,应该传播给观众。
出国旅游让外国人爱上粤剧
20世纪80年代,两位老人漂洋过海,在海外开设账户,教学徒,传播粤剧。林小群感慨地说:“刚来美国的时候,我很想家。我经常在家里的窗台上看着祖国,唱着年轻时主演的歌曲《夏虹》说话间,林小群深情高歌:“仰望地平线,地平线上的云遮月,遮住了阳光,照耀着我……”
当时他们在唐人街认识了很多戏迷,很多前辈鼓励他们在国外培养粤剧新势力,于是组织了八喜堂教授粤剧。“这很难。他们基本功差,连锣鼓都听不懂。为了让他们顺利演出,就要补上,教他们演戏,教他们唱歌,台前台后都要忙。”林小群坦率地说。
白曾经有一个十几岁的中国学生,他出生在美国,只懂英语。他在歌词旁边标上英文音译,学习唱歌。“他基本功不错,但有一点我不敢教,那就是空翻。保险很重要。在美国,你不能只教人翻身!”白笑着回忆道。
他们曾经去斯坦福大学示范粤剧,外国人看得津津有味。他们还遇到了黑人学生,他们穿着斗篷,从林小群学水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痴迷于粤剧的魅力和魔力。
“最开心的是观众喜欢粤剧,年轻一代接班,把粤剧一代代传到世界各个角落,让粤剧生生不息。”林小群谦虚地说,她做得很少,是粉丝对粤剧的热爱打动了她。
徐子明
主办单位提供
徐子明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