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制作文字|李红京编辑|深海
2月22日,据北京市纪委消息,中国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振坤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对此,同仁堂宣布,公司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将尽快召开董事会会议,选举一名董事代行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职责。
拉多财经注意到,高振坤在任期间,发生了“问题蜂蜜”事件,并因此受到处罚。
同仁堂作为一个有着350多年历史的品牌,近年来屡屡遇到一些问题。此外,中药行业增长动力不足,同仁堂试图跨界多元化。目前这个老字号已经布局了新零售,开了一家咖啡店,但要检验效果还需要时间。
董事长因严重违法而被调查
北京市纪委监委发布的简历显示,高振坤是安徽人,1979年6月参加工作。2005年8月,任同仁堂总会计师;2006年3月,升任同仁堂党委书记。2015年6月起,同仁堂法人变更为高振坤,董事长由梅群变更为高振坤。2019年12月,高振坤升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0年中期报告显示,目前同仁堂共有165家控股或参股公司,同仁堂科技为子公司,其余为孙公司。高振坤目前是4家公司的法人,5家公司的高管。
高振坤在任职期间一直保持低调,只在媒体上出现过几次。在2017年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上,高振坤表示,厂家提供优质安全的药品是保障消费者安全的基础。
然而,执掌同仁堂的同仁堂却因为诸多产品质量问题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因蜂蜜事件受到严厉警告。
早在2018年12月,同仁堂就被爆回收了大量过期即将过期的蜂蜜。滨海县市场监管局发现,北京同仁堂子公司同仁堂蜂业以再生蜂蜜为原料生产蜂蜜,标注虚假生产日期,处以近1409万元罚款。
北京大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收同仁堂蜂业违法所得11.17万元,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五年内禁止申请。
2019年2月,北京同仁堂官网发布消息称,公司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启动对相关责任人员的调查,并进行严肃处理。经上级决定,对时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时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振坤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直到今年2月10日,同仁堂宣布召回蜂蜜产品进行报废,共计394.98万瓶,账面价值5058.27万元。
近一年,同仁堂的产品在多个省份被爆出存在质量问题,让这块金字招牌同仁堂面临相当大的压力。
2020年5月7日,香港卫生署发现一批同仁堂“健体五步丸”汞含量超标约5倍,责令产品经销商回收;7月23日,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25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公告》,显示天津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元胡止痛片中检出金胺O,不合格。
2020年9月,珠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发现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浙贝片不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
主营业务收入下降
同仁堂的业务涉及中药产业的全链条,包括中药的种植、研发、加工和生产,以及下游的零售和分销。中成药年产量超过400个规格,产品剂型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类别。
2019年年报显示,同仁堂营业收入前五的主要品种为安宫牛黄系列、铜仁牛黄清心系列、铜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金桂参芪系列。
受“过期蜂蜜”事件影响,同仁堂在2019年首次出现业绩下滑迹象,连续十余年的增长被打断。根据其2019年全年财务报告,公司营收为132.77亿元,同比下降6.56%;净利润为9.85亿元,同比下降13.12%。
2020年10月30日,同仁堂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2020年1-9月,同仁堂实现营业收入90.53亿元,同比下降9.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5亿元,同比减少15.89%。
中成药一直是同仁堂的主导品类,品牌背书力度较强,但其增长动力不足成为拖累其业绩的主要原因。2020年上半年,同仁堂前五名产品的收入虽然占总营收的30.34%,但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5.30%至18.21亿元。
根据同仁堂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的回复,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运输配送受限,药店客流减少,对公司持股的三家公司业绩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其中,港股上市公司同仁堂科技主要从事中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剂型包括丸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剂等,同仁堂持股46.85%。2020年上半年,同仁堂科技营业收入22.41亿元,同比下降9.45%;净利润为4.06亿元,同比下降31.01%。
另一家持股33.62%的子公司同仁堂国药集团也在HKEx上市,主要发展分销网络,在海外制造和销售中药产品。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15亿元,同比减少27.56%;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3.12%。
持有51.98%股份的同仁堂商业,主要经营中成药、中草药、化学制剂、生化药品、投资管理等。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9亿元,同比下降14.41%;净利润8753.68万元,同比下降47.24%。
在门店扩张方面,同仁堂也放缓了脚步。2020年上半年,同仁堂门店扩张速度大幅放缓。公告显示,同仁堂2019年底门店数量为852家,截至2020年6月底,门店数量为855家,半年内仅新增3家门店。与2018年相比,同仁堂一年新增门店112家。
有中医界的研究人员分析,疫情只是一个催化因素。近年来,辅药目录、医保使用限制、说明书修订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中成药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中药在部分省份被列为辅助用药,报销比例降低,使用受限。
此外,同仁堂此前以营销驱动的产品布局已经难以抵御政策监管的冲击。从国外经验来看,新药研发是推动医药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方向,但同仁堂的研发投入并不高。
根据iFinD数据,2016 -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R&D投资总额分别为2亿元、2.18亿元、2.34亿元、2.41亿元和6560.31万元,R&D投资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7%、1.64%、1.65%、1.82%和0.72%。
跨境多元化布局收效甚微
面对医保控费的打击,不少中药公司试图摆脱医院渠道,做保健品,发展成为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等中草药后市场的大健康产业;或者转型多元化布局,将中医与保健、时尚、日用品结合起来。
去年夏天,同仁堂试图跨界转型为新零售,并在北京部分门店开始咖啡业务。据了解,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肉桂卡布奇诺等。在同仁堂咖啡厅都是中西合璧。
同仁堂表示,咖啡店只是其新零售转型的落地产品。此前,同仁堂推出了名为“知健康”的新零售子品牌,旨在打造横跨大象、食品、保健、医药四大品类的产品和服务,覆盖多元化购物休闲场景。
智纳健康业务负责人余睿曾表示,智纳健康将打造大健康生态,将全国同仁堂门店所有中医、营养师连接到平台,实时跟踪用户身体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最优的解决方案,“成为亚健康、慢性病领域的数据公司”。
新变化的效果还有待市场检验。在推出新的零售旗帜之前,同仁堂已经涉足药妆、凉茶、保健酒,甚至是与中药没有高度关联的日化、母婴行业。
2003年,同仁堂推出了“同仁本草”、“庄毅”、“李艳芳”等系列中药化妆品。2016年,同仁堂科技年报披露,其对北京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年度净利润仅为14.2万元。2018年,同仁堂陆续推出化妆品和卫生巾,声称“你的面膜也能带点草味”。
前几年加多宝、王老吉凉茶火爆的时候,同仁堂趁机推出凉茶。然而,因为市场不买,经销商终止了合作。
同仁堂集团官网显示,20年来,北京同仁堂共开发新产品679款;其中药品176种,保健食品92种,食品288种,化妆品123种,后三项占新开发产品的74.07%。
但这些跨界产品并没有成为同仁堂的主要营收力量,频繁出现的质量和服务问题容易砸招牌,造成“品牌透支”。
2020年8月,广州明凯化妆品有限公司因北京同仁堂明凯发膏染发剂成分“苯甲基吡唑啉酮”含量超标,被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收产品4982箱,罚款8.79万元。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对媒体表示,许多中国企业没有跨国经营的能力。作为国有企业,同仁堂的体制机制、产品、团队运营能力、客户服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空。
注:本文为雷达财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