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秦始皇的功绩无需多言。虽然后人称赞他,但许多人称秦始皇为暴君。他的“焚书坑儒”破坏了儒家文化,这是他一生的一大污点。但这篇文章想说的是,我们都误解了秦始皇,后人对“焚书坑儒”的理解可能有些偏差。事实上,秦始皇对儒生并无偏见。虽然他下令焚烧了许多儒家书籍,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也重用了许多儒生。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把他的书埋在儒家思想中,他对儒家思想持什么样的态度呢?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来说说“焚书”。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史记·秦始皇列传》记载,焚书并不是秦始皇提出来的,而是在一次宴会上,大臣们就郡县制和分封制争论的时候,话题终于转到了儒生身上。故事是这样的:在皇宫举行的宴会上,一位名叫周的大臣在宴会上不停地吹嘘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说白了,他是在奉承自己。秦始皇听了非常高兴。大臣说了几句赞美的话来取悦国王,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宴会上有一个严肃的人,名叫淳于越,他开始反驳周所说的话。因为周说,自从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后,国家太平,百姓安稳,战争没有再发生。这是因为秦始皇的政策执行得很好。但是淳于越说郡县制不好,周朝的封建制是秦国应该实行的政策,因为封建制的诸侯国可以为皇帝提供保障。万一有大臣想谋权篡位,诸侯们可以马上来营救车夫,但封建制度废除后,还有谁来拯救陷入绝境的皇帝呢?
在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之前,这一制度在周朝已经延续了800年。刚实行郡县制的人接受不了新秩序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在儒家看来,郡县制更难被儒家接受,因为他们始终尊重周朝的制度,认为延续原有制度是明智的。因此,淳于越建议秦始皇更稳妥地恢复分封制。
李斯 里斯
然而,淳于越的话惹恼了当时的宰相李四。李四是大力提倡实行郡县制的人。听了淳于越的话,他站起来反驳道:“每个时代的治国方式都不一样。陛下开创的伟大事业是那些学者无法理解的。现在的儒生根本不懂现实,只会造谣生事,混淆视听。”之后,李斯还要求秦始皇将一些儒家书籍和百家著作放在一起。
总结我刚才说的秦始皇焚书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出,儒家中有人对秦国的郡县制提出了一些反对意见,但郡县制是秦国的基本国策,不会改变。为了防止这些儒生传播自己的对立观点,阻碍郡县制的建立,秦始皇决定果断焚书。
还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秦始皇焚书,不仅是为了儒家家族,也是为了百家之书。秦始皇的想法是希望人民不要胡思乱想,老老实实遵守秦国的法律。秦始皇虽然禁止儒家私人讲学,但同时又任用了一批儒生为“医生”。作为官员,博士讲学属于“官学”,不会被皇帝禁止,所以这些儒生“博士”还是可以继续讲学的,但是禁止私人讲学。
再来说说“惜儒”。
了解了“焚书”的原因后,就不难理解“焚书坑儒”了。《史记》中明确指出,秦始皇觉得儒生是在用恶言欺人,意在杀鸡儆猴。还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在谴责儒生的同时,对身边的方士极为不满。秦始皇一直痴迷于长生不老,所以他养了许多方士来帮助他实现长生不老的目标。但身边的方士卢生、侯生等人在未能为秦始皇求仙后,便开始议论秦始皇的人品,大致意思是秦始皇人品差,脾气急,自以为是,不懂得任用人才。
秦始皇得知后大为光火,对儒生散布的不当言论也十分不满。之后被坑的人有460多人,所以很多人分析,在被秦始皇坑的人中,不仅有儒生,还有一些方士。所以秦始皇的“坑儒”不仅仅是针对儒生,最让他气愤的是方士们没能为他找到灵丹妙药,而儒生们恰好在气头上遇到了秦始皇,他们一起受到了惩罚。
秦始皇坑儒之后,儒生并没有从此消失。朝廷里的那些大夫也有儒生,不乱说话,清正廉洁。事实上,他们生活得很好,没有受到牵连。我在秦二世的时候,朝廷专门招收了很多精通儒学的学者,其中就有孙同叔叔,他也是秦朝的博士。
综上所述,秦始皇对儒家并没有区别对待。不管是哪一派的学者,只要他心满意足,为人正直,秦始皇都不会对这个学者怎么样,甚至支持他,允许他讲学。但是,如果学者们焦躁不安,总是散布不利于秦朝的言论,他们不仅不会讲课,还会被捕。
秦始皇打压儒学只是一个表象。他真正想做的是用权力控制文化,结束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实现大一统。儒家思想在秦朝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延续,这也是汉朝能够独尊儒术的前提。
欢迎阅读关于文化和历史的原创文章。如果有什么想一起讨论的,请在下方留言或私信,分享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