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木马 19年前 河南一农民发明“智能木马”杀17人 因一句话放走第18人

栏目:历史 2021-09-26 21:49:20
分享到:

"当一个人开始沉溺于幻想,他失败的人生就开始了."

我们每个人都幻想过成为超级英雄,幻想着自己每年会成为百万富翁...幻想可以在现实的挫折中给我们短暂的安慰和解脱。其实年轻的时候也可以有幻想。基于这些幻想,我们会有前进的动力;然而人到中年,太多的幻想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有时甚至会把自己带向错误的道路。

黄勇,看似一个普通的农民,实际上是一个沉迷于幻想,渴望被认可的杀人犯:19年前,2001年,他在三年内接连杀害了17名青少年。那么,他到底在幻想什么,又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呢?

童年梦想

1974年,黄勇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偏远乡村,是三兄弟中的老大。他的父母是当地的普通农民,他的家庭相当尴尬。因为父母不冷不热的态度,黄勇从小就极度渴望成功,渴望吸引别人的目光。然而,由于他不善言辞和不合群的性格,他经常无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想法或才能。因此,他把这一切都寄托在电影上,尤其是《侦破》《刺杀》等一些电影,往往让他深陷其中。黄勇12、13岁时,一部名为《自由黑仔》的电影让他彻底迷上了杀手这个“职业”,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成为一个“酷”杀手。

2001年,黄勇的父母带着两个弟弟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黄勇。孤独的生活让黄勇想起了多年前的愿望。是的,他想体验一下当杀手的感觉。

他清楚地知道,在外面杀人容易暴露,但在家里相对隐蔽,但由于体型小,体力有限,如果他想100%杀死对方,他需要一个杀人工具。

于是他发明了“智能木马”:把家里的擀面机重新粉刷一遍,然后对上面的支架稍加改进,让人们只要躺下就能轻松操控。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认为自己很有能力,有挑战自我的想法。我之所以把它命名为智能木马,是因为它能让人放下戒心,我也能轻松成功。”

这是黄勇在警方质疑“为什么叫智能木马”时的回答很显然,黄勇虽然社交圈小,但他了解年轻人的心理。

有了智能木马,黄勇想找人试试,但他没打算杀女人,因为没有表现出英雄气概,所以他的目光放在了没有深入参与的年轻男子身上。

三年内有17人被杀

9月的一天,黄勇在县电影院的录像厅遇到了15岁的初中生王平。短暂的聊天后,黄勇发现王平家境不好,便以帮助他上学为由骗他回家。

到家后,黄勇指着智能木马说:“这是我发明的测试人反应的游戏。”说完自己也亲自示范了一下。王平觉得有趣,主动要求测试:脸朝上,头卡在两根木棒之间,双手绑在木马腿上。

却不知道,下一秒,黄勇拿出白布,掐死了王平。不一会儿,王平失去了呼吸。

杀了那个人后,黄勇想了想,最终决定把尸体肢解,埋在自己的院子里。处理完一切后,黄勇有了一点小快感,因为他多年的梦想实现了,第一次,黄勇也有了勇气,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

2002年夏天,黄勇在镇上的游戏厅遇到了17岁的失业青年吴菲。黄勇以介绍工作的名义把吴菲带回家,然后黄勇又做了同样的事情。他指着智能木马告诉吴菲:这是雇主设计的游戏,申请人必须通过海关,否则雇主不会接受。吴菲信以为真,主动去找木马接受测试,又和黄勇掐死了对方。然后,他花了几个小时肢解了吴菲的尸体,埋在王平旁边。

“杀人之后,感觉自己已经是杀手了,就是手法不够熟练,想再练一次。”这是黄勇到案后对记者说的话,但他平淡的语气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到2003年11月,黄勇已经杀害了17人,最大的22岁,最小的只有14岁。然而,当第18个人躺在智能木马上时,黄勇并没有下手,而是让对方走了。为什么呢?

受害者用一句话影响了黄勇

11月6日,16岁的张磊去县城网吧,坐在一旁的黄勇用各种借口骗他回家。同样,张磊对智能木马毫不怀疑,乖乖地躺下了。然而,这一次,黄勇没有直接杀死他,而是开始折磨张磊,比如用注射器刺伤他。

虽然张磊极度害怕,但他仍然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他试图用言语影响黄勇。11日,黄勇在屋里徘徊许久,到底要不要杀?站在一边的张磊在之前的四天里也从黄勇那里得到了很多信息。他知道对方在犹豫,于是灵机一动说:“你放我走,我以后养你。”

黄勇听后惊呆了,然后留下了眼泪。最后,黄勇放了张磊。

张磊一走,黄勇就知道自己很快就会被抓。所以,他没有逃跑,就在家里写了遗书,等着警察上门。张磊回到县城后,因为怕黄勇跟着他回家,就去同学家住了一晚。直到第二天,在家人的陪同下,公安局才报案。随后警方逮捕了黄勇。

人会死,会说好话。在等待判决的过程中,黄勇曾坦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希望每个人都不要走我的路,代价太大。”

2003年12月26日,29岁的黄勇被枪决,结束了罪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