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带着1000万的债务出海接管工厂
在山东,朱新礼是一个著名的人物。他创办的汇源集团,风靡全国,出口30多个国家。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他还当选为“2008年央视经济人物”,入围“2014年中国经济领袖”。然而,他的传奇故事应该是从一个负债累累的工厂说起的。
朱新礼,1952年生于山东沂源。他年轻时就展现了他的商业天赋。从二十多岁开始,他先后担任山东省大中型工业公司总经理,还担任过沂源县对外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既节约了商业资源,又节约了政治资源。1992年,他辞职下海,用多年积累的财富回馈村庄。他原本打算自己创业,但受不了政府和村民的恳求,接手了当地的一家罐头厂。
这不是福利。其实工厂是全县最差的企业。虽然是国企,但已经破产了,负债上千万,三年发不出工资。110多名员工中,除了留在机器后面的20个人,其他人都去附近的装卸厂打零工,核心管理非常混乱,根本没有生产效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朱新礼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之路。
新官员上任,第一把火是解决工人拖欠工资的问题,但很显然,即使他破产了,也不足以补足工资,但罐头厂早已被银行黑了,机器被封了,无法启动。朱新礼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了一个奇怪的主意。既然在中国没有出路,为什么不去国外生产呢?他调动了所有的私人关系,最终说服了一家海外设备厂商,对方答应把场地和设备借给他们生产,用卖出去的产品抵价,最多5年就还清了,工厂终于重新开工。
空手套一开始是白狼之后,下一步就是卖了。朱新礼自掏腰包去了德国水果市场,住在最便宜的酒店,喝自来水,吃自己做的煎饼,还把自己的产品给外国人看了几天。最后,他带着满满的诚意,几乎奇迹般地拉回了800多万的订单。有了第一桶金,他很快还清了设备厂家的欠款,工人们有钱了。
02.他是如何把汇源果汁做成名牌果汁的
我的家乡水果资源丰富,但毕竟在山区旅游比较困难,不利于长远发展。盯着地图,朱新礼决定把总部搬到首都,那里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毫无疑问,这个决定引发了公司员工的集体反对,最终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他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努力奋斗?就连他的家人都劝阻他,当地政府也不想逃离财神。然而,1994年,朱新礼带着30多人的团队搬到北京顺义,成立了北京汇源集团。
起初,人力短缺。这30个骨干工人白天当苦力,晚上出去做营销,没日没夜地干。最后他们在顺义小有名气,逐渐将产品推广到怀柔等地,发展了15条国际标准的果汁生产线。为了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汇源集团于1996年底斥巨资7000万元,竞标央视新闻联播5秒广告权。虽然时间很短,但效果惊人。全国人民很快记住了广告词:“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朱新礼的震惊尝试再次奏效。
越做越大的汇源,终于得到了国内外资本的赞赏。自2001年以来,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德龙集团向朱新礼伸出合作之手,收购了北京汇源51%的股份。获得巨额注资的汇源不断设立销售网点,将自己的产业遍布全国。2003年,德龙的资金链开始断裂。经过长期谈判,朱新礼筹集资金,回购汇源股份,重新获得控制权。仅仅一年后,德隆彻底垮台,汇源成为唯一侥幸逃脱的合伙人。在此期间,规模扩大了几倍。
到2007年,汇源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果汁品牌,并在香港上市。可口可乐公司欲斥资196亿港元收购汇源,并亲自给了创始人朱新礼74亿港元。双方在2008年9月达成初步共识,但此次合并被商务部否决,汇源错失了成为千亿级品牌的机会。作为转折点,它开始走下坡路。
03.汇源果汁目前的状况如何?
企业做大后,如何优化管理成为当务之急,但朱新礼在这方面明显欠缺。他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家庭观念,只想信任他的亲戚和朋友。在他的授意下,他的女儿、女婿、侄子、外甥全部进入汇源各大公司,担任总经理、首席运营官等重要职务。只有一个富裕家庭的行为引起了创业团队的不满,纷纷出走。每一个老将出走,必然会带走一大批年轻人才,汇源成了彻头彻尾的家族式企业。
与此同时,大量激进的投资并购也造成了资金链周转困难。子公司脱离果汁定位不仅未能帮助母公司,反而成为增加发展投入的制约因素,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2008年,汇源集团迎来了第一次下滑——销售额和净利润双双负增长。虽然它有很大的架子,但它已经开始显示出衰落的迹象。
由于同类竞争产品越来越多,汇源主打的健康果汁已经无法领先,其创新的生产理念注定被时代淘汰。汇源推出的乳酸菌等衍生项目,比不上蒙牛伊利等老牌乳企。为了提高赔付率,汇源甚至在2015年规定业务员只有拿到赔付款才能拿到工资,导致大量人才离职,造成恶性循环。
到了2019年,汇源果汁已经成为点外卖时的免费饮料,不能再摆在桌面上了。背负41亿债务的创始人朱新礼成了叛徒,并在2020年初被迫退出。汇源集团甚至濒临退市,股价跌幅高达78%,即将停牌。日益混乱的管理和不明智的投资策略最终使这个果汁巨头崩溃,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所有的图片都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