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凌晨,几声枪响打破了海地首都太子港夜晚的宁静,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加勒比海国家一夜之间惊动了全世界。
根据海地总理克劳德·约瑟夫当天晚些时候发表的声明,大约凌晨1时,一群身份不明的外国人持枪袭击了若昂·法内尔·莫伊塞总统在太子港郊区的私人住宅,并开枪打死了莫伊塞。与此同时,总统夫人马蒂娜·莫伊塞严重受伤,被送往佛罗里达州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
莫伊塞总统遇刺后,海地警察在他的住所外巡逻收集证据。
根据海地政府的最新报告,4名刺客嫌疑人在枪战中被警方击毙,另外6人被捕,3名被扣为人质的警察顺利获释。警方没有透露袭击者的身份,他们来自哪里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猜测。
矛盾的是,在海地这个以法语和克里奥尔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袭击者是“一些说西班牙语的外国部队,另一些说英语的部队”,“声称是美国缉毒署的人员”。这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攻击策划者身份和目的的怀疑。
国家安全不能留住总统。海地的安全局势有多糟糕
约瑟夫对武装分子的背景和意图含糊其辞,其他海地政府官员无法给出明确解释,但坚称袭击者不是美国缉毒署官员,而是一名雇佣杀手。但是,无论武装分子在哪里,都有一个让外界深感不解的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享受着国内最严格的国家安全,身处一个以安全著称的别墅区,为什么我们能坐视武装分子顺利进入并完成暗杀?
海地驻美国大使博基特·埃德蒙解释说,外国雇佣兵和职业杀手在夜幕的掩护下伪装成美国缉毒署的特工,很有可能可以顺利进入莫伊塞的私人住宅。
当地居民上传到社交网络的视频还显示,其中一名男子用带有美国口音的英语对着扩音器大喊“美国缉毒局,大家退后”。
然而,再多的解释和掩盖也无法揭示这个加勒比国家面临的尴尬现实:饱受各种疾病困扰的海地,已经到了国家元首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地步。这背后是让海地几乎绝望的安全局势。
莫伊塞遇刺前,海地面临着严重而突出的安全威胁:政治动荡越来越严重,社会治安问题越来越严重。
首先,围绕莫伊塞的总统任期和任期,已经引发了海地各派政治势力的内斗。在2015年第一轮总统选举中,即将卸任的总统米歇尔·马尔泰利的“指定继任者”、执政党光头党的候选人莫伊塞没有赢得绝对多数票。投票结果也遭到其他政党候选人及其支持者的反对和抗议。第二轮投票一再推迟,第一轮投票结果最终作废。直到2016年11月,第一轮大选再次举行,莫伊塞才以56%的得票率当选总统。
莫伊丝和他的妻子马丁。
由于大选动荡,莫伊塞于2017年2月正式上任,比原计划晚了整整一年。海地总统的任期为五年。按照原计划,莫伊塞的任期应该在今年2月结束,这也引发了总统任期争议:反对党和很多人认为莫伊塞的总统任期已经在今年2月结束;然而,莫伊塞坚称,他的总统任期始于2017年,应该会持续到2022年2月。
莫伊塞推迟议会选举、依靠行政命令进行统治、计划在政治动荡下就修宪举行公投等言行被视为违宪,企图扩大和强化个人权力。此外,他备受争议的行政措施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弹。自去年年底以来,许多人走上街头抗议,要求莫伊下台。反对派甚至引入约瑟夫·让-路易法官来取代莫伊塞。同时,美国和美洲国家组织表示支持莫伊塞留任至明年2月。
今年2月7日,现任总统原任期结束,莫伊塞宣布,至少有23人因试图谋杀自己和发动“政变”而被警方逮捕。同一天,太子港再次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示威者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而莫伊塞则在全国演讲中高喊“有人想杀我”。
随着莫伊塞遇刺,宪法危机及其引发的政治动荡并未消退,暂时行使总统权力的约瑟夫总理及其领导的行政部门也无法独自结束该国长期的政治暴力历史。
除了政治动荡,新冠肺炎疫情、暴力犯罪等问题都让整个海地社会缺乏基本的安全感。目前,海地是西半球唯一没有接种任何新冠肺炎疫苗的国家,其脆弱的医疗系统已经被疫情压垮。自5月中旬以来,海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达到三位数,超过了去年的峰值。政府不得不数次延长国家卫生紧急状态。
长期以来,以“G9”为代表的黑帮联盟一直威胁着海地人民的生命安全。自2018年以来,13起与帮派有关的暴力行动造成437人死亡,129人失踪。去年11月,为了镇压群众抗议,莫伊塞甚至授权黑社会团伙G9向示威者开枪,造成70多人死亡。今年以来,在疫情和经济困难的双重影响下,暴力犯罪导致成千上万海地人民流离失所,妇女和儿童遭受的苦难更大。
在去年年底的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了“不要支持海地帮派”的口号。
本应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军队和警察此时却显得苍白无力,甚至经常遭到黑帮势力的袭击。事实上,海地直到2017年11月才重建军队。在过去22年里,海地不得不依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和美国、加拿大、智利和法国等多国部队来勉强维持局势。
目前,海地政府已宣布进入戒严状态,太子港机场当天关闭。同一天,邻国多米尼克宣布将关闭与海地的边境,并迅速派遣陆军、海军和空部队前往边境监测局势。总统在自己家中被暗杀,不仅凸显了海地糟糕的安全局势,也让整个国家失去了唯一的安全感。
天灾人祸,危机频发,海地“百病缠身”
莫伊塞遇刺后,素有“百病”之称的海地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焦虑。各国领导人纷纷发表声明予以谴责,但这个国际舆论中的“失败国家”却面临不止一次的政治暴力。
虽然早在1804年就成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第一个结束殖民统治并宣布独立的国家,但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海地陷入了各种独裁和政变的循环之中,期间一度被美国占领。从1957年到1986年,杜瓦利埃父子的独裁统治给人民带来的不是长期稳定,而是更大的苦难。
自1988年举行第一次民主选举以来,海地在过去33年中经历了15位总统在连续的政变和动荡中上蹿下跳。这个加勒比小岛国长期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不得不依靠海地稳定特派团、海地司法支助团和联合国派出的驻海地综合办事处,帮助脆弱的海地政府度过危机。
今天,海地只有10名民选官员。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雷内·西尔维斯特上个月死于新冠肺炎感染,根据宪法,他本应担任临时总统。然而,在莫伊塞遇刺前两天被确认任命为正式总理的阿里埃勒·亨利尚未就任新职,新老总理的交接也因时局而中断。
就连本应解除总理职务的约瑟夫,在代理总统时也存在法律问题:更换总统应该得到议会的批准,但现在海地议会还没有连任,这实际上意味着它不存在。
约瑟夫作为总统,在法律上并不完全合理。
正如弗吉尼亚大学海地政治学教授罗伯特·法顿所说,“现在我们没有议会,我们有一个不再是总理的总理,还有一个已经去世的最高法院院长。警察和帮派在太子港的街道上游荡。没有人真正对这个国家负责……”。谁能带领国家持续稳定前进,已经成为海地最严峻、最现实的政治问题。
无论是政府还是领导层都发生了灯笼般的变化,面对发展经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统治者自然无能为力。海地是拉丁美洲最不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常年徘徊在世界底部。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已经面临结构性问题,如自然灾害频繁、教育普及程度低、熟练劳动力短缺、就业机会少等,进一步降低了海地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据世界银行统计,2020年海地人均GDP仅为1176.756美元,为5年来最低,仅为邻国多米尼加的六分之一;更严重的是,该国近6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平均每日生活费用不到2.4美元,近40%的人口得不到基本食物保障。“穷到可以吃土”,这句在中国语境中戏谑的话,在海地随处可见的真实场景。《中国日报》此前报道称,用土、盐和植物油混合制成的泥饼是海地穷人的“家常便饭”。这种泥饼“吃起来像奶油,但是吃多了会胃疼”。
在海地,人们不得不以吃土壤为生。
而且它位于加勒比海,处于不同板块的交界处,这使得海地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地震海啸频发的国家。2010年7.3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亿美元,至少22.3万人死亡。近年来,飓风和海啸依次遭受重创,霍乱和新冠肺炎等突发流行病造成了更多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持续不断的自然灾害使海地社会更加恶化。
面对海地的困境,国际社会没有袖手旁观。30年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不同国家向海地提供了宝贵援助。仅在2010年地震后,海地就获得了超过90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就连另一个饱受内忧外患的拉美国家委内瑞拉,也曾向海地提供过价值约20亿美元的廉价石油和贷款。
不幸的是,海地并没有走上国际社会期待的重建之路,政府的腐败和不作为不仅让外部援助几乎重创水漂,也终结了联合国现有的输血供氧援助模式。根据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腐败认知指数,海地在180个上榜国家中排名第170位,是政府腐败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自2010年地震以来,海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徘徊在较低水平。来源:世界银行
前总统“人民医生”杜瓦利埃在15年内侵吞国库5.04亿美元,随后另一位前总统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贪污贩卖毒品,随后作为香蕉出口国当选总统的莫伊塞也常年被反对派指控贪污。海地的政府腐败从最高层到基层深入骨髓。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克里特·加德常年研究腐败问题。他在2010年尖锐地指出,海地的腐败不是一些官员的个人行为,更像是“有组织犯罪”。
政府腐败的直接结果是营商环境恶劣,经济自由度远低于地区和全球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严重不足;腐败率一度高达25%的警察部门无所作为,社会治安形势堪忧。团伙和暴力犯罪层出不穷,绑架、死亡威胁、谋杀、入室盗窃、抢劫等较为常见。
腐败不仅是海地的一种严重疾病,还会导致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等一系列并发症。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和宪法危机只会进一步放大这个国家的系统性缺陷。随着犯罪集团和团伙趁机进一步填充势力空,甚至号召民众抢劫企业,向传统权贵宣战,太子港笼罩在一片可怕的氛围之中。
1915年,让-维尔布伦·纪尧姆·萨姆成为最后一位被杀害的海地总统。一个多世纪后,海地的动荡仍在继续。目前还不知道有多少内外力量参与其中,但这个“身患绝症”的加勒比岛国始终难以摆脱“失败国家”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