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榜样学习 致敬终身学习 感受榜样力量

栏目:财经 2021-09-16 02:57:39
分享到:

颁奖典礼现场。

7月21日,哈尔滨开放大学2021终身学习模式颁奖典礼在浦东发展大厦4楼会议厅举行。吕志清、胡守时、孙长雄、林、潘军等5位冰城市民荣获2021年度终身学习模范集体奖。吕志清、胡守时、孙长雄、林等终身学习楷模也被聘为哈尔滨开放大学客座教授。

如今,在建设学习型大国的背景下,终身学习的意义日益凸显。终身学习对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阶梯,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

哈尔滨开放大学肩负着培育终身学习文化、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使命。多年来,它聚集和培养了一大批有志向、践行终身学习的人。他们坚守学习信念,学山明路,学海兴波,成就自己,照亮他人,丰富了我们城市的人文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在建设学习型国家的征程中,我们需要的是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这就需要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者、终身学习模式的倡导者、终身学习平台的搭建者、终身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服务和培养终身学习者的职责,是开放大学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在榜样的引领下,在学习的路上昂首阔步,让我们的生活在书香沐浴中变得越来越好。

吕志清:学会改变命运,我的经历影响别人重启人生

目前这个有自己光环的八旬老人,你可能想不到他通过学习改变了命运。他从一个农村孩子考入名牌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发。长寿,努力,惊天动地的事情;对生活漠不关心,愿意保持匿名。65岁的他挑战“最艰难的转型”,从学习了大半辈子的金属材料,到从未涉足过的建筑领域,自学获得了国家监理工程师证书,继续把余热奉献给社会。

吕志清,1940年出生于巴彦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青海第221厂工作。吕志清主要负责氢弹的成型过程。作为核心人物,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压制机理研究、工艺参数制定、模具设计和工装设计的全过程。吕志清说,他工作学习了30年,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国防事业。工作期间,吕志清获得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进步奖。

退休后,他拒绝过舒适的生活,想给社会一些余热,所以他选择重新学习。65岁时,他挑战了自己的潜力,学习方向与专业完全不同。一年自学获得国家级监理工程师等三项证书。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建设监理公司金牌总监,所监理的项目在全国、省市多次获奖,得到项目参与各方及公司同仁的一致认可和尊重。

终身学习的楷模吕志清,以“60年后人生重新开始”的精神激励和影响着身边的人。只有“一次”,吕志清没想到自己的经历让别人“重启人生”。两年前的一天,吕志清在治疗牙齿的时候,无意中说起了通过重新学习来获得监理工程师的事情。听完之后,一位同时在治疗牙齿的银行行长非常佩服。他下定决心要学习他的精神,并在一年内取得了国家律师资格证书。后来,他们成了学习上的朋友。

82岁的卢志清仍然坚持学习。“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只要我想学,永远都不晚。”

胡守时: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是我的人生座右铭

“早上好,请坐。”。当记者到达胡守时的老房子时,他用英语热情地向他打招呼,并邀请记者一行坐下。

88岁的胡老是2004年春天哈尔滨开放大学英语最好的本科生。现在,他仍然保持着每天阅读学习4小时的好习惯。他践行着永不生活、永不学习的精神,为构建终身学习的生活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也是传承家风学风,感染年轻一代的一个例子。

胡老祖出生在四川,从小就喜欢学习英语。高中毕业后,他参军了。1958年转业后,分配到哈尔滨十中,成为第一批英语教师。1980年,胡老进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深造。近半个世纪以来,胡老先后在69中学、三联中学、47中学担任英语教师。“我一直认为学习没有尽头,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退休后,胡老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还远远不够完美空。

2004年,71岁的胡老进入哈尔滨开放大学,成为年龄最大的学生。“我70岁的时候通过了四级。放学后,我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学习让我感到年轻。”胡老深厚的阅历和扎实的英语功底赢得了同学们的敬佩。这个“老同学”成了班里的“香饽饽”,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自己做早餐。”每天6点,胡老都会准时起床。早饭后,他会花时间练习英语听力。退休后,胡老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自律,每天早上和下午花两个小时学习和阅读。在胡老心目中,学习意味着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长期坚持,他才能体会到意义。他建议年轻人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将是人生最好的收获。

经过几十年的坚持,胡老真正践行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年轻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孙长雄:终身学习,坚守对一座城市的热爱

“作为一名党员,要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就必须学习。只有学习你的技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我坚持终身学习。”有着50多年党龄的哈尔滨市委办公厅退休干部孙长雄,有着爱党的使命和对家乡的深情。退休后他仍然坚持学习。用了10多年的时间,建成了“哈尔滨对俄合作展厅”和“一带一路公共文化文化科技博物馆墙”,充分发挥余热,默默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他是学习型城市的信徒。

曾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哈尔滨市城市文化贡献市长特别奖等多项荣誉。2006年退休后,孙长雄仍然想为自己热爱的城市多做一些事情。2006年开始建设,收集了10多年的积累数据,2018年正式建成开放。凝聚着老年人毕生心血的“知识宝库”弥足珍贵——这座建在民居院落“一带一路公共文化创新馆墙”内的“哈俄合作展厅”占地约700平方米,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区域,展品4000余件,汇聚了“一带一路”多个国家的多元文化同时建立了国际合作信息平台, 引进国外专家和先进技术,为我市地铁、供水、应时矿山等项目联系合作伙伴和对接项目。 还创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书店,面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阅读学习。孙长雄认为,“积累是无价的,只有学习和收获,才能积累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这是一个修复和记录;是收藏,也是对话。一位老人依靠自己的努力,修建了哈尔滨与俄罗斯合作的展览馆。这是一个老人对城市的热爱,是一个学者对城市希望的信仰,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对城市发展的歌唱。通过他一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触摸到哈尔滨历史的印记,感受到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正如孙长雄自己所说:“终身学习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林:不断学习创新,时代呼唤大国工匠

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装配式低能耗建筑施工技术创始人,中国EPS模块低能耗抗灾建筑施工技术创始人,“特种建材”省级领军人物,中国装配式聚苯乙烯模块低能耗抗灾建筑施工技术创始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集结达、山建大等20余所高校兼职教授..这么多头衔只是林无比丰富的履历。

67岁的林虽然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他依然肩负着黑龙江宏盛建筑科学研究院总设计师的重任,以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不断学习、实践、创新、创造,开发了一个又一个专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带领年轻一代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

林年轻时学过木工。当技术员时,他吃了很多苦,学会了一门好手艺。1979年参加高考,成为建筑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建筑系统一线工作40年的林,致力于建筑节能系统和低能耗建筑施工技术的研发,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将自主研发的200多项专利产业化、标准化。他主编了4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和省、市、自治区地方标准,以专利技术实施学科,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60多个产业化基地。

在繁忙的工作中,林仍然坚持学习和充电。他知道,要想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就必须始终坚持学习。他经常鼓励年轻人,要永远充满激情,敢于思考,敢于做,做到第一,凡事先尝,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发现规律。林认为,大国优秀工匠应通过不间断的技术整合,培养将自身知识与相关交叉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的习惯,做到知行合一、易用,实现产业链前端的示范引领,而不是末端的模仿徘徊。他希望年轻人能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开拓进取,“奇迹”不是行业大师的专利,而是执着的人创造的。

潘军:学习就像吃喝一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学习对我来说是永无止境的。一天不学习,就像一天不睡觉。你几十年都改变不了你的旧习惯。”哈尔滨开放大学副教授潘军今年62岁。在学校任教近40年,在哈尔滨开放讲堂开设免费公益讲座20余年,在网站上发布讲座近千场。总点击量已超过400万,成为面向社会的重要文化传播阵地和对外宣传的窗口。潘军也被人们誉为“冰城演说家”。

1982年,潘先生进入哈尔滨开放大学讲授电工学。"我教过计算机、物理、电子、科学等许多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潘先生从未停止学习,期间还前往经济系教授金融等相关学科。“学习并不枯燥。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突破瓶颈。”潘老师喜欢研究哲学和学习方法,写过一本叫《学习论》的教材。

为了传播所学,1999年,潘先生创办了哈尔滨开放大学“503讲座”,以传播各种先进文化为主题,面向社会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来听,校内校外的学生都可以。”公益讲座的名气逐渐传开,潘老师的课也经常座无虚席,因为受到大家的欢迎,讲座一周最多要开四五次,全国各地的很多粉丝都带着“飞天”来听课。讲座也成为哈尔滨开放大学重要的文化传播阵地和对外宣传窗口,弘扬正确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成为国家终身学习品牌。

谈及自己的退休生活,潘老师说:“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我特别感谢学校给了我最大化成人教育价值的机会。”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潘先生刚刚完成了每天要做的“作业”,写了一篇原创文章。这个习惯坚持了20多年。“终身学习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有了精神追求,我的心永远是明亮的。”潘老师说,通过终身学习,他将始终坚持自律,快乐的精神世界和健康的身心。

中国国际教育教师特长班

坚持启蒙教育服务国家战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聚集在一堆火里,分散在满天。班里有149人,其中55%具有硕士以上学历,30%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他们聚集在一起是为了一个信念,那就是奋斗和创造。

职业院校“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班是由国家开放大学本部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合作,哈尔滨开放大学承办,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的专题学习班。是哈尔滨开放大学搭建对外合作平台,转型为开放教育的新型大学的创新尝试,也是学校开辟全民终身学习新路子的重要举措。

这个特殊的班级是“不寻常的”,“三个优势”是响亮的-

以力量为后盾。新开设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悠久的国际语言文化教学历史和深厚的国际合作交流基础,在满足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和国内外学历需求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实力搭档。国家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是国家职业教育“走出去”工程的探路者,为汉语国际推广发展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搭建了新平台。

实力基础。凭借语言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远程和网络教育教学实践、丰富的校企合作办学实践,不断朝着开放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迈进。

哈尔滨开放大学人文教学部教师薛说,他很幸运能成为开放大学的一名教师和一个特殊班级的学生。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模范集体里,他始终坚定学习的信心,尽力利用每一个机会主动学习。“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出色,面对新领域勇于挑战自我。如果他们不努力,就会被甩在后面。”。

据介绍,该专班成立于2020年秋季。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开放,教师占学生90%以上。学校创新采用学习管家模式,一对一提供细致热情的教学指导和服务,邀请海内外汉语国际教育“大咖”现场授课。截至2021年春季学期,专升本招生149人,本科44%,硕士51%,博士4%,中级职称39%,副教授27%,教授3%;已有18门专业课,30多门直播多渠道多类型课程;今年上半年共有110人参加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83.64%,远高于社会考生的平均通过率。

特级大师推动了“六网融合”的开放学习,融合了1+X创新学习,在获得本科学历的同时,也有机会获得含金量非常高的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

坚持教育初心服务国家战略。他们承担任务并在开始前节约能源。

政府管理干部高级研讨班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

他们是局级干部,但他们没有停下来。他们应该注意大自然和长寿。他们通过终身学习培养政治道德,不断学习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一旦爬到山顶,你就会看到,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矮的”的决心。,他们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求知与学习相结合,真正拥有了心中的“光”和脚下的“路”。

2019年,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为培养具有政治素养、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国开放大学在哈尔滨开设了政府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这个组的35名学生都是哈尔滨市党政机关各委办局的局级干部。他们的平均年龄是55岁,学历都是本科和研究生。

平日里,他们利用零碎的业余时间积极进行线上学习;周末,根据课程安排,我们专心学习,听专家讲座,交流经验...正是这些人眼中的“大领导”和“大忙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断实践、坚持学习,为推动哈尔滨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让我们的城市建设更加科学有序贡献了智慧。

政府管理干部高级研讨班学习形式新颖灵活。虽然是基于网络,但有各种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学生中不仅有外部的老师,还有各种优秀的学者,当老师的学生没有违和感。

政府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学员、二级教授、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哈尔滨市优秀中青年专家、哈尔滨市技师学院原院长郎义夫教授有幸成为此次学生讲座的第一位主讲人。他与时俱进,以《蓝色国土》为题,阐述了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海洋形势,倡导树立蓝色国土意识,强化海洋理念,从海洋价值、新能源可燃冰、海洋保健品开发、海洋深度开发、未来海洋技术等方面展示了海洋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郎一夫教授说:“其实学习是一种习惯,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和目的是不同的。年轻的时候,我们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寻求更好的发展,或者为未来的职业做储备。如今,在这个年龄学习更重要的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让生活更有趣,通过集体学习促进自主学习,在相互交流和鼓励中联系感情,碰撞出许多灵感,激励我们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