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它们是描绘物体的符号,所以被称为象形文字。古埃及人认为象形文字是月神的发明。象形文字通常刻在寺庙的墙壁上,主要是寺庙里的僧侣使用,所以古希腊人称之为“圣书”。在古埃及的中央王国,“笔”是由微小的芦苇制成的,写在纸莎草上,因此象形文字中出现了简化的僧侣身体。公元前7世纪左右,修道体演变为书写速度较快的世俗体,在罗马统治时期演变为科普特文字。
古埃及衰落后,埃及被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和阿拉伯人征服。当这些统治者参观埃及的寺庙和其他宏伟建筑时,他们在墙壁和柱子上发现了许多带有类似文字的图片,但他们对这些东西根本不感兴趣,所以他们根本没有研究它们。到公元4世纪,只有少数埃及僧侣能读懂这些象形文字。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下令关闭罗马帝国所有非基督教寺庙。从那以后,埃及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象形文字的寺庙。最后一个书写象形文字的地方是一座建于公元391年的寺庙,位于埃及南部。僧人死后,再也没有人认识这些文字了,象形文字成为了死语言,被人们彻底遗忘。虽然后来欧洲旅行者在埃及挖掘了大量文物带回欧洲,但因为看不懂上面的文字,只能作为装饰品。即使有人对象形文字发表意见,也大多是毫无根据的猜测。
1799年,拿破仑率领一支军队远征埃及。当一位名叫布沙尔的法国军官带领他的士兵在埃及罗塞塔挖掘战壕时,他发现了一块黑色的玄武岩石碑。石碑上刻有三种文字,上面一种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间一种是古埃及世俗象形文字,下面一种是希腊语,是后人称为“罗塞塔石碑”的著名石碑。
法国《埃及通讯》刊登了发现罗塞塔石碑的消息,立即引起轰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试图破译石碑上的象形文字。当时很多人都懂希腊语,所以石碑上的希腊语很快就被理解了。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了解,这块石碑上的铭文写道:公元前196年,古埃及第15王朝法老托勒密继位后不久,他取消了古埃及孟菲斯僧侣所欠的赋税,为寺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对寺庙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为了表达对法老的感谢,僧侣们写了一封感谢信,用三种语言刻在这块黑色玄武岩石碑上。
虽然人们知道罗塞塔石碑的内容,但他们不理解那些象形文字的含义。然而,石碑上同样的内容用三种语言记录,这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一把宝贵的钥匙。
“罗塞塔石碑”引起了11岁的法国语言天才让·弗朗西斯和商博良的极大兴趣,他们决心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经过20多年的努力,1822年,商博良终于破译了象形文字。这一研究成果的发表标志着埃及学的诞生,商博良因此被称为“埃及学之父”。到19世纪30年代,人们几乎完全破译了象形文字。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象形文字由表意文字、形声字和部首字组成。大约有500,60个表意文字,用图片表示事物。形声字也是一些图画,有24个辅音,构成了大量的双子和三辅音。部首字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字,其主要作用是区分不同类别的事物。大多数象形文字都有偏旁部首。
象形文字原本只是象形文字的一种,后来发展为象形文字。它用图形来表示事物或概念。比如代表水,画波浪线“≇”,星星画“★”。还有一些表意文字,比如很多蝌蚪表示“多”,牛在水边跑表示“渴”。要写一个句子,把这些象形文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放在一起。
比如在一张纪念公元前3100多年法老梅内斯统一埃及的石板上,刻着他用权杖打跪着的犯人,犯人身上有一只鹰。一只鹰的爪子抓住一根穿过囚犯鼻子的绳子,另一只爪子踩在六棵植物上,这意味着梅内斯俘虏了6000名囚犯。
象形文字中的表意文字大多刻在寺庙的墙壁或石碑上,而僧侣和世俗的身体则写在纸莎草上。所谓的纸莎草是一种沿尼罗河生长的又宽又大的高杆植物。古埃及人把它切割、展平、晾干,就成了“纸莎草”。钢笔是由细小的芦苇管制成的,而墨水是由植物浆制成的。古埃及人用这样的书写工具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