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的联盟完美印证了这一论断。赤壁之战前,孙权迫于曹操的巨大压力,不得不抛开与荆州的矛盾,与刘备结盟。双方齐心协力打败曹操。后来孙权把刘备的地盘借给刘备,把妹妹嫁给刘备,联盟进入蜜月期。直到刘备长大,孙权感到威胁,联盟开始不稳定。后来甚至演变为攻打荆州,撕毁联盟。
然而,无论夺取荆州的理由多么正当,他都无法改变孙、刘弱,曹强的客观形势。因此,孙刘联盟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夷陵之战前,孙权曾派使臣讲和。然而,暴怒的刘备断然拒绝了。此外,东吴并没有太多的诚意去讲和。直到双方打了一场大战,兵败如山倒,曹丕才准备趁火打劫,再次走向统一。
那么,究竟是谁拯救了孙刘联盟呢?据《三国志·邓芝传》记载:“丞相诸葛亮对先主之权思虑甚深,恐有异计,未知之事...却差智去修功。”从这段记载来看,正是在诸葛亮的坚持和邓芝的实际操作下,孙刘联盟才得以再次缔结。
因此,大多数人自然认为诸葛亮和邓芝是恢复孙刘联盟的关键人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诚然,复辟同盟是在诸葛亮、邓芝时代完成的,但这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诸葛亮时代,真正的关键人物只是别人。可以说,拯救孙刘联盟的关键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刘备,一个是曹丕。为什么这么说?一起听我说。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十月,丞相梁婴住成都南郊、北郊。孙权文先住在白帝城,非常害怕。他派了一个信使去取悦他。”虽然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败,但随着残兵败将的覆灭和赵云、马忠的救援,刘备在永安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孙权起初准备一举击败刘备。一旦成为盟友,就尴尬到这种地步。然而,面对刘备的实力,孙权却是服软。
一代枭雄刘备,虽然战败,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拿出了保住家业的勇气。孙权看到刘备的实力和决心,害怕了,于是再次派人去求和。由此看来,如果刘备不止步于白蒂城,而是逃回成都,估计孙权也不会害怕。如果蜀汉势单力薄,孙权甚至可能生出吞并西蜀的念头。因此,刘备在两大家族的和平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三国志·吴专诸》载:“十二月,太忠大夫郑权聘刘备为白帝,复通。”刘备对孙权的诚意也反馈了自己的意见。《三国志·列传》记载:“先主许之,遣太乙大夫报其命。”从这段记载来看,战败的刘备,虽然不愿意再与孙权结盟,但也不得不接受战败的现实。因此,刘备虽然没有与孙权结盟,但也释放了和平的信号。
另一方面,曹丕是真正促成孙刘联盟的关键人物。曹丕希望吴蜀双方都输,这样他就可以利用渔民,所以他一直在观察。可惜刘备说自己战败就战败了,没有给曹丕任何犯错的机会。不甘心的曹丕在与孙权的外交中受气后,毅然发动了对吴的战争。这一次,孙权将同时面临刘备和曹丕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无法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因此,曹丕对孙权施加的巨大压力,使得孙权吞并蜀汉的希望彻底破灭空。
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刘备,单独对抗曹丕,显然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向能屈能伸的孙权,不惜与刘备讲和。显然,没有曹丕的压力,孙刘联盟可能不会成功。之后,孙权和刘备开始不断联系,协商进一步结盟。
虽然刘备在白帝城去世不久,但他为两国关系定下了基调,这使得诸葛亮与东吴联姻成为名正言顺的事情。否则,如果没有刘备生前的态度,诸葛亮很难在刘备死后不久与东吴重聚。邓芝派人去东吴的时候,他详细讨论了完美,没有阻碍大局。所以,真正挽救孙刘联盟的是刘备和曹丕,而不是诸葛亮和邓芝。
参考书:《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