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窟元宵 味蕾的记忆--老鼠窟元宵

栏目:娱乐 2021-11-29 04:03:35
分享到:

编者按:吃饭变得“无形”,乍一看很难理解。这样的具象成分怎么能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其实所谓舌尖上的非物质遗产,并不是指食物本身,而是制作美食的烹饪技巧。自2006年以来,中国已经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00多项。我们熟悉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工艺、医药,美食的烹饪手法也占5%以上,不容小觑。

山西不仅有特殊自然环境造就的自然美,更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人文魅力。它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省份”,而传统烹饪技艺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主题报道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疯狂“呼唤”,挖掘美食背后珍贵的历史文化,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美起来、火起来、传承下去!

黄河新闻网食品安全频道消息从古至今,吃元宵是我国正月十五的传统饮食习俗。在太原正月十五,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老鼠洞灯会”,有“味道铺天盖地,名声拴州”的美称。在太原长期居住或临时来太原探亲、访友、旅游的人,都应该去“老鼠洞”品尝一下。2009年,它们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街头叫卖到今天的老招牌

老鼠洞灯会的名称原名“恒宜城糖果店”,因位于重楼街“老鼠洞”巷窑口而得名“老鼠洞灯会店”。

“恒宜城甜品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叫沈悠,太原宋庄人,从小就学习制作元宵节的艺术。它在一四街和重楼街摆摊卖元宵。1937年,沈氏家族在街老鼠洞巷入口处,以生意萧条的局面接管了“恒宜城肉店”,并改名为“恒宜城甜品店”。在原作的基础上,更加细致和精炼。当时,顾客每次拿走它,都会附上一张印有“姬神灯会暨老鼠洞口”字样的红纸,并贴上自己的招牌,由此,大家熟知的“老鼠洞灯会”便逐渐被称为开放。

1956年公私合营后,“恒宜城甜品店”隶属于太原市餐饮公司,成为所有制企业。“文革”期间改名为“宏伟甜品店”,直到1984年才恢复了“恒宜城甜品店”的旧招牌。

选择原材料,严格控制工艺

元宵面由晋祠花塔村的糯米制作而成,采用浸泡、石磨、制作薄芦苇等多种复杂精致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地面面条香浓、柔软、细腻、丝滑。

元宵节馅料的成分很特别。所用的玫瑰、桂花,初花时采摘回来,再用白糖反复揉搓腌制,配以其他辅料制成。在室内通风的地方晾晒两三天才能送到店里处理元宵节,对晾晒的温度和环境有严格的要求。

“老鼠洞元宵”有严格的擀制工艺,擀面粉时不能中途停止,至少要六蘸六卷才能完成,保证了元宵的成品既瓷又软,这也是“老鼠洞元宵”口味独特、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老鼠洞元宵节负责人说:“淡季每天卖两三百公斤。临近正月十五,每天卖出上万公斤。工作人员每天加班,需要四台以上的机器来卷元宵节。在“老鼠洞元宵节”附近,你可以看到顾客像长队一样在路上排队。”

当时“老鼠洞灯会”最出名的是什锦桂花味。现在,我们根据时代的需要,在继承中坚持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开发出了新的口味。不同的馅料混合在一个碗里,顾客可以品尝每种味道。

从街头叫卖到如今的老招牌,“恒逸城”经历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传统口味的‘衡宜城灯会’是很多老人的童年记忆。他们过来都认得这个味道,传统味道不能丢。”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