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樾 混乱与内讧 失落与悲壮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结局大揭秘

栏目:娱乐 2021-10-05 20:09:28
分享到:

Xi事变前,东北军为抵抗日本侵略做了些什么?

日本人觊觎东北已久,但东北军的存在始终是日本人心中的一根刺,张对日本也不是很感冒,所以被日本人设计杀害在皇姑屯。迅速接任的年轻元帅张学良,迅速控制了东北,随后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东北三省归中央所有。

张学良去了南京。谁接管了东北军的控制权?控制的怎么样?

庞大的东北军失去了老大,突然变得群龙无首。那么,正如我前面所说,张学良在心理上已经做好了可能被拘留的准备。一般情况下,他会对东北军的未来做出一定的安排。

据记载,在离开Xi之前,张学良会立即委托杨虎城和于学忠把指挥东北军的指示交给杨虎城。随后,12月25日下午4点,他与蒋、宋一起登上飞机,奔向南京。

于学忠是当时驻守兰州的第51军军长,也是张学良发动Xi事变的主要支持者。

但是对于没有张学良的东北军来说,显然于学忠的控制力还是有点弱,他无法完全统一和控制东北军上中下官兵的意志。张学良对东北军的控制是历史形成的。于学忠虽然很能干,但显然不是张学良。

于学忠

张学良入狱后,东北军中的混乱和内讧影响很大

由于余学忠不能完全控制东北军,以及不同派别对张学良被拘留的不同做法,直接导致了东北军中袁老与少壮派的血腥冲突。

事实上,袁老派和少壮派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把放进去,让张学良回到东北军中。

元老学派经验丰富,主张以妥协换取张学良的回归。然而,年轻的土耳其人不同意。他们认为老蒋不可靠,主张通过战争迫使老蒋释放人员。他们还认为元老学派是投降派,他们的立场无法调和。在这种情况下,一场血腥的风暴是不可避免的。

1937年2月2日,少壮派领导人、激进抗日同志会主要成员孙铭九、英德天、苗邱剑率同情他们主张发动军事变革的特务团,枪杀东北军首领、第67军军长王以哲,史称二月事变。

王以哲

前一天在住处被特务团包围的于学忠,和贺一起躲进了杨虎城府,活了下来。

虽然政变一开始势头很强,但毕竟很弱。除了十七路军一些旅长和Xi安左倾势力的同情外,并没有得到东北大部分军队的支持。孙铭九等人只好妥协,连夜逃离Xi。

当政变的主要领导人逃跑时,下级军官就没有好果子吃了。隶属于王以哲的东北第67军对发动政变的少壮派进行了无情的打击,那些激进的少壮派受到了惩罚或清洗。其中,击毙王以哲的特务于文君被解剖,高福源被击毙,四名首长被拘留,一个营逃跑。

需要说明的是,被害人王以哲是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经周恩来介绍秘密入党。

孙明久

这件事影响很大。张学良留下的核心管理团队分心崩溃。东北军第106师、骑兵第10师、炮兵第6旅、炮兵第8旅直接投靠老蒋,脱离东北军。曾经强大而统一的东北军不再辉煌。

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之间出现了隔阂,互相猜疑,不再有以前的密切合作关系。

至此,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因Xi事变而形成的三位一体的合作关系告一段落。

张学良安抚军心后,被老蒋分散转移到东部

应该说,当张学良选择前往南京时,这一行为实际上是将东北的未来置于危险之中。选择南京是张学良的个人行为,但他忘记了自己是东北的脊梁。在这方面,张学良的行为相当自私。

东北军的内讧给了老蒋一个打散东北军的大好机会。他一直想做但做不到的事,他的结拜兄弟张汉卿帮他完成了。

我们来看看“二二事变”后,老蒋是如何控制东北军的,以及东北军各部的变化。

我们知道,事发后,心慌意乱的东北军各部门态度不一。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快与中央陆军取得了联系,而一些不信任蒋介石的部队则袖手旁观。

老蒋非常善于分化和瓦解对手。

老蒋首先利用东北军将领急于见张学良的心理,安排东北军将领去看望张学良。他这样做有三个目的:一是防止东北军失去控制,二是利用张学良的影响力说服这些东北军将领服从老蒋的指挥,三是最重要的一个目的,让这些将领死而复生,要求张学良回到东北军心中。

张学良深知老蒋的思想。这时,他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按照老蒋的要求去做。

第一,在张学良写给东北军高级将领的信中,明确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东北军的热血,服从中央的命令,将来在抗日战场上露脸。

接着,老蒋请东北军代表周福成、霍守义、吴克仁到溪口迎接张学良。张学良再次表示,东北军不是我自己的,而是国家的。你应该服从命令,服从调动。

先不说张学良当时的实际想法,应该说已经不错了。

东北军各部东移的情况如下:

完成这些行动后,老蒋开始改组东北军。他离开了他选择效忠的东北军,并给予了援助;其余东北军分散转移到河南、安徽、江苏,进行了整编。

第49军随司令员刘多荃调到河南南阳、方城、新野。

第51军随司令员于学忠调往江苏淮安淮阴、安徽蚌埠。

第53军,仍然驻扎在保定及其附近,是万福林的指挥官。

调到河南周家口、淮阳、西华地区的第57军,司令员是苗刘成。

第67军调至豫鄂边区正阳、罗山、武胜关,司令员为吴克仁。

没有动的第二骑兵团暂时留在陕西,司令员为贺。

东北军各部的训练、巩固和改组如下:

在完成东北军的东移和拆解后,此时的东北军已经无法对中央军构成威胁,因此缩编是顺理成章的。

第一,东北军由A型军降为B型军。原东北军的军队没有动,甲类军四个师三个团一个师降为乙类军两个师一个师两个旅两个团一个旅,只有第二骑兵团保留了三个师。

撤销原属东北军的八个师的称号,其中117师、118师和119师的称号分配给中央陆军,中央陆军由老蒋指挥的第一战区直接管辖。

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被分配给改编为八路军的红军部队。

东北军整编后,分成不同的作战单位,东北军不可能再凑在一起。整体实力大幅下降,只有原来实力的三分之二左右。曾经功能强大的衡器被拆得七零八落,老蒋也成功控制了衡器的各个部件。

杨的十七路军被撤销。

铁血抗战,浑然不觉历史上最后的辉煌

1939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北军迅速驶上抗日战场。

第49军、第57军、第67军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会战。面对强大的日军,东北军官兵毫不退缩,浴血奋战,鲜血淋漓。他们想洗刷九一八事变给东北军带来的耻辱!

淞沪会战中,旅长伤亡惨重,士兵减少了60%。当67军军长吴克仁将军率部在苏州河架设浮桥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67军参谋长吴同刚和67军108师322旅旅长刘奇文也在淞沪会战中英勇牺牲。

第67军军长吴克仁将军

在于学忠的率领下,51军参加了淮河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随后与57军一起挺进鲁南。

53军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抗日战场作战,奉命进入缅甸、越南与日军作战。

在与日寇的激战中,东北军第67军军长吴克仁、第53军副军长、第130师师长朱鸿勋、第67军参谋长吴同刚、第2骑兵团第6师师长刘桂五、第51军第114师师长方淑红等将领接替黄德兴, 51军114师师长刘奇文,67军108师322旅旅长胡先美

东北军各部的最终结局

49军后来被老蒋拆解肢解,于学忠被剥夺51军兵权,53军保存完好。第57军军长苗激流因通敌罪名被拘留,第57军番号被撤销。淞沪会战后,损失惨重的第67军番号被撤销,第二骑兵团在抗战胜利后被撤销。

从东北军中走出来的开国将军

张学良在老蒋被软禁后,东北军的一些将领逐渐脱离国民政府的控制,走上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道路。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被授予上将称号时,东北军中有25位将军被授予上将称号,其中有1位上将、1位中将、23位少将。

开国上将吕正操是东北第53军691团团长。

中将·万依,原东北第57军111师333旅旅长。

张学良的弟弟少将·张学思,曾任原东北第五十三军见习排长、上尉参谋。

1955年,他被授予前东北陆军上将军衔

上将:吕正操

中将:万依

少将:解方、陈瑞婷、、沙克、冯永顺、赵东欢、俞、赵、高存信、、徐明、宋、金、、杨友山、张嘉洛、罗文、季廷燮、关松涛、郭伟成、王正安、蒋超、张学思。

投靠日本汪伪政权的东北军中的那些汉奸

这部分汉奸主要来自事变的主要人员,他们是孙铭九、鲍、英德天。

孙铭九,1943年春,任汪伪政府参赞、武官,次年因工作需要晋升为山东伪保安副司令。解放后,任上海市政府参事。

投靠日本的鲍成为汉奸,任汪伪政府军政部次长。1980年,鲍因病在台湾去世。

汪精卫伪政府时期的英德天,是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张左林的次子、张学良的弟弟张薛明,1943年被迫接受汪精卫为伪政权军事委员会委员。

曾经在中国叱咤风云的东北军,在抗日战争中经历了辉煌、屈辱、损失,经历了铁血和惨烈的牺牲,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后人铭记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