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经过康熙的领土扩张和雍正的稳定发展,清朝在乾隆时期统一了准噶尔汗国,国力达到顶峰。在这个大一统的时代,一个拥有56个民族,面积1316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这个大国的形成没有那么容易,边界的划定更是难上加难。
在划定清朝疆域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会想到北方巨大的失地。但是西南地区的划界也很难,在云南划界时也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早期,清朝雍正年间进行土改,土司制度彻底结束,从而控制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为了防止缅甸的入侵,清朝严格禁止边防人员出入境,每年都派官兵到滇西的八关、土司进行布防。边界形成了一条从巴关到滇西土司和木邦的线。到了清代,土司的界限被划定,即“外有蛮夷,内有中国”。只要吐司本地化,就会成为中国领土。随着清缅战争的结束,缅甸成为藩属国后,清朝在边境问题上不再有太多纠缠。由于藩属关系,清朝统治者认为这已经是中华文明体系中的全国统一。
但是,缅甸一直要求清朝归还木邦。为了控制云南边境,清朝派兵巡逻各个关卡,宣誓中国主权。
英属殖民地缅甸
随着英国的不断扩张,一个永不日落的帝国蓬勃发展。英国占领缅甸时,缅甸脱离了中国的宗藩关系。清朝也意识到英国人会在边境问题上发起进攻。由于清朝的内忧外患,清朝无法顾及。中英签署《缅甸条约》后,需要的是尽快划清界限。英国人不承认前者,后者需要重新划分。突破口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叶伦山地区。当英国人想得到这个地区时,他们不断派人到这里来,甚至烧毁野人山的房屋,重建军营。
清朝得知情况后,通过干涉中国与英国的边境进行交涉和谈判,中缅边境因此进入了谈判期。1892年,英国绘制了一张粗略的地图,他们用这张地图要求重新谈判边界。根据英国的图纸,伊洛瓦底江属于英属缅甸,双溪版纳和蒙连属于中国。如果是这样的话,野人山就会划给缅甸。当时清朝提出了三个争议,但是国力不允许。最后,清朝把纷争放在了野人山区,争取野人山。
由于野人山是天然屏障,它的存在可以阻止英国人进军云南。一旦野人山失守,后果只会更糟。曾有一句话:“云南的得失关系到整个世界,野人山的得失关系到云南。如果你能保护野人山,云南就安全了,如果你能保护云南,全世界就安全了。”。我们可以看到野人山的重要性。当时野人山有个英国站,代表清政府谈判的是薛福成。薛福成要求英军撤出野人山。
之后,英国做出了一些让步,撤出了一些地方。但是,英国人认为野人山是无人之地,两国应该划分野人山。就在两国同意分割野人山的时候,被大金沙江分割了,后来英国人拒绝了这个计划。之后,薛福成制定了四个计划:
首先,伊洛瓦底江上游东部属于中国,然后在北纬25度40分属于中国。
第二:北纬25° ~ 40°以外的地区有待调查后确定。
第三,根据上述地区,伊洛瓦底江是主要地区,西岸很多地区属于英国。英国也应该把双溪版纳、孟连、文萨江东乡的土地划给中国。而从文萨尔河以西的蒙茂城、汉龙关到马里,大陆属于中国。
第四,两国出兵边境提到的地方。边界商定后,两国将确定撤军日期。
这时,野人山放弃了,但英国人还是不同意。他们不同意分割伊洛瓦底江上游,要求清政府提出另一个方案。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提出的边界线后退了五里,中英进入了签约阶段,这时候问题又出现了。当时有四个关卡,分别是铁壁关、虎踞关、天马关和汉龙关。
在虎踞关中,英国人认为它不在中国,不属于中国,而是属于英国。双方围绕虎踞关僵持不下,英军不断进入虎踞关,此时已经是1894年,距离甲午战争不远。为了当时的形势,薛福成提出了边界问题,日本把矛头指向了中国。最终,中缅边境被分为三段进行谈判和分割。经过谈判,中国以失去许多领土为代价划定了中缅边界,甚至失去了最后的虎门。
在与英国人的谈判中,英国扮演了强盗的角色,帝国主义思想尤为严重。在清朝不断让步的情况下,他仍然挑起事端,不断蚕食中国领土。现在我们看到清朝的疆域,云南大部分边界都是中英两国划定的。
早期,清朝的云南边境还包括野人山等地。边界线划定时,清朝已经失去了相当于海南岛的领土,约3.4万平方公里。如果我们看看明朝控制的范围,我们损失了1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97年,中英两国签订《滇缅事务延续条约补充条款》,包括果敢等地区。中英谈判相当艰难,英国人多次刁难。清朝时期,北方边界没有划定。目前,中缅边境基本保持中英划定的边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