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胡建芳李星通讯员胡航
“王工,河堤下的桩已经被土推了,我该怎么办!”“别担心,我马上就到。”
21日凌晨1点,接到向阳湖镇求救电话,刚刚在向阳湖指挥部躺下休息的王工,艰难地起身,抓起手电筒,穿上衣服,急匆匆地小跑着来到斧湖堤北陵村段的斜坡上。
“有裂缝的地方要多打两桩,两排桩之间要填两包寸口石……”王工一到坡口,就开始指挥处理险情。
半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直到早上6点,王工跟着干部群众在现场,或检查、判断、或处置,险情基本得到控制。
“暂时没问题,我们回去休息吧。”听了王恭的话,忙碌了一夜的紧张人群,不顾泥泞,一屁股坐在地上。
原来,大家都在谈论的王工,是西安区水资源和湖泊局副局长,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我看到他在困难的时候很瘦,很能干,很冷静。
这位有30多年水利工作经验的老人,也是一位“绝命三郎”。他不知道自己跑了多少次西安大大小小的河湖水库的池塘,哪里有危险,哪里需要整治,他心里有一个详细的交代,没有去现场。
6月下旬以来,西安地区遭遇多轮强降雨,斧湖水位快速上涨。高水位作业时,路堤危险经常发生。7月20日下午5时,在斧湖堤防北岭村段附近发现有压浸平台有掉坡危险,掉坡长度超过30米,有十多个渗水点。接到通知后,王新立即带着救援队去堆料、填滤料、开挖排水沟、处理边坡,继续奋战了一夜,一刻也没有马虎。
“王工,你每天都要面对烈日,来回走近8公里,一大早就要来湖堤指导救援工作。你受得了吗?”认识王新的乡镇干部群众好心提醒他们。
“我很好,谢谢你!要加密检查,请立即报告危险。”面对大家的关心,王新和蔼地笑了笑,完全无视前年医生说胃癌手术需要休息的命令。然后简单洗漱后,我去现场和区联防办的专家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后续处置方案。
为了长远解决问题,确保万无一失,在王新的建议下,区指挥部决定投资30万元,用3000立方米袋装土填筑450多辆车,并在放坡位置外填筑一个14米宽的压浸平台,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动手吧。在过去的三天里,王新戴着草帽站在大坝上,白天在烈日下指挥,晚上巡逻。他的衣服又湿又干又湿,指导一卡车土料填筑坝脚,带领群众挖掘排水沟,直到23日晚险情全部处理完毕。
“我宁愿变形也不愿变形。”望着向阳湖万亩荷塘深处人民美好的家园,王新暗暗发誓。
责任编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