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战役 诺门坎战役的猫腻:苏军钢铁洪流伤亡比日军大 日军藏了多少数字

栏目:历史 2021-09-25 08:09:58
分享到:

文学/商业领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东亚,日本试图独自吞并远东,包括朝鲜、中国东北和印度支那半岛,并袭击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几乎一路从北到南。拿下朝鲜和中国东部三省后,没有向西去蒙古,基本没有向北去苏联。反而一路南下,直到美国最终消灭了他,不敢北上。

有人说日本的南进政策是因为海军强大,但实际上只是日本大本营的无奈选择。

早在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初,军部高层计划中就有两种不同的战略,分别由陆军和海军提出,一种是北上苏联,一种是南下东南亚。日本陆海军一直不和,南北推进战略在军部争论不休。直到1939年的一场战争,日本彻底打消了北上的念头,全力南下。这就是苏联日本爆发的“诺门坎战争”。

诺门坎战役在二战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甚至将其列为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因为此战之后,日本人彻底放弃了北上的计划,百万关东军原地踏步,这让苏联得以向西转移兵力抵抗德军入侵,扭转了欧洲战场的战局。

那么,诺门坎战役到底发生了什么,日本和苏联军队的伤亡是多少?为什么苏联军队在一战中打败了日本军队?

第一,北上是战略,南下是无奈

20世纪30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轴心国”,决定挑战当时的世界秩序。以消灭当时世界上其他强国为目标,三国同意在战争胜利后瓜分世界。

日本远离东亚,面对中国和苏联。1931年占领东北后,日本人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开始在中国东部三省发展自己的实力。根据与德国的协议,轴心国应该有共同的敌人,并在军事上相互合作。德国希望日本有朝一日在远东“踢苏联屁股”,两面夹击苏联,协调欧洲战场。

按照这个策略,日军计划在伪满洲国集结兵力。苏德战争爆发后,将北上西伯利亚,进攻贝加尔湖。它将利用西伯利亚的资源支持日本军队,最终摧毁苏联。

但1939年,日苏诺门坎战争使日军的希望破灭,日军带着仇恨放弃了北上计划,海军主导的南下战略成为唯一选择。

二、针尖对芒——日本踢铁板

日本是20世纪30年代东亚地区的主导力量,也是亚洲罕见的对手。日本人很难在中国打败这座城市,但他们没想到会在诺门坎被苏联人打败。很多人以为这场战役是一边倒的大屠杀,但实际上诺门坎战争的残酷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苏联和日本军队都伤亡惨重。据史料记载,“获胜”的苏军伤亡比日军更为严重。

在当时的地图上,人们找不到“诺门坎”,一个位于中蒙边境的小地名。《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是“一个世界无法注意到的地方”。

1939年,由于当时中国战场的胜利,日军大本营的军队北进派占了上风,关东军开始计划在满蒙边境制造摩擦,探索苏联的实力。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率先发动进攻,关东军第23师在诺门坎地区入侵蒙古,并于5月14日开始与蒙古军队交火。

三天后,苏联根据《苏蒙互助协定》开始介入战争。

日军和苏军第一次交手,苏军第11坦克旅占得先机。装甲部队在中国战场上从来没有遇到过日军,日军也觉得有些棘手。关东军从后方紧急抽调第1坦克团的70辆坦克支援第23师,两军于6月18日正式交火。

在东亚战场上,日本自1931年以来一直占据上风,苏联的坦克、飞机和重炮给了日本人民现代战争的重火力。6月22日,200架苏联飞机袭击了日军阵地。日本战斗机与苏联军队战斗了三天。日军损失惨重,最终撤出了战场。

朱可夫率领的第57特种兵于7月1日进攻日军,在哈拉哈河用重炮和轰炸机袭击日军第23师。日军被苏军的火力压倒,坚持十天后宣布撤退。仅在哈拉哈河上,日军就留下了4000具尸体。

7月23日,日军补充人员后集结2.5万人发动反击,但被苏军击退,指挥部下令修筑战壕坚守阵地。但就在这个时候,苏军司令朱可夫已经决定发动反击,第57特殊军扩编为第1军。这支机械化军队有10万人,配备了1000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500多架飞机。相比之下,日军的装备在苏军面前不值一提。

两军相持不下,直到8月中旬,苏军率先发起总攻,日军第23师才知道什么是地狱。苏联人用重炮向日军阵地打了几万吨弹药。日军虽然发动了强大的反击,但还是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击退了。最后日军第23师只剩下2000人拼命突围。

8月底,关东军想从山海关调遣数万人再战苏联,但被日军大本营阻止。日本驻苏联大使向苏联提出停战申请,两国签署停战协议。

第三,令人困惑的伤亡

在三个月的战争中,血流入了日本和苏联之间的河流。然而,诺门坎战争的伤亡人数在后来的历史中总是令人困惑,成为了“罗生门”。

长期以来,主流记录记载苏联伤亡大于日本伤亡。

先看后世统计的两军伤亡情况:1939年诺门坎战役中,日军第23师阵亡7600人,损失1000人,受伤8600人,伤亡总数达1.9万余人。

苏军的伤亡比日军更大:第57特种兵扩编的第1军阵亡9700人,受伤1.5万余人,患病700人,伤亡共计2.5万人。

在装备损失上,日军损失了180架飞机、120多辆坦克和80多门大炮,其中重炮20多门;苏军损失了250架飞机、242辆坦克和50多门大炮,几乎都是重炮。

作为胜方,苏军伤亡更大,装备受损也比日军更多,真是一场“惨烈的胜利”。在战后双方的总结中,日本和苏联都高度赞扬了对方的军队。日军认为,苏军有着坚定的战斗意志,士兵士气高昂,军队火力强大,尤其是装甲部队;苏联评论日本军队是一支“可怕的军队”。由于缺乏反坦克武器,日军竟然用自杀式袭击摧毁苏军坦克,弹尽粮绝后也不投降,令苏军震惊。

很显然,苏联军队在装备和士兵素质方面并没有落后,但是为什么苏联的伤亡人数要高于日本军队,这让后来的历史学家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根据后来军事专家的分析,日本谎报了诺门坎战役的伤亡情况。

第四,日本人的面子和里子

诺门坎战役结束,日军主动退出战场,大本营停止增兵,讲和。事实上,它已经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战后,日本军队的关东军经历了一次大换血。司令上田赤几、参谋长谷连杰都被革职,连诺门坎第23师团长也被撤换,足以看出诺门坎在日军失败的严重性。

所以日军上报的伤亡人数要考虑很多因素,不能太假也不能太丑。1.9万人的伤亡人数还不到一个师,这个数字对于大本营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事实上,这次战役的日军不仅是第23师,还有“伪满洲国”军队和日本“生殖军”。比如满洲兴安的3000个骑兵师几乎全军覆没,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也参加了战斗,但这些部队并没有计入日军的“伤亡人数”。

日军的伤亡越来越晚。历史学家认为,诺门坎战役双方伤亡人数都在6万左右,苏军2.5万人是肯定的,而日军1.9万人显然是隐蔽的,实际人数应该在3.5万以上,接近4万。

日军隐瞒了一半的伤亡。毕竟,这是二战历史上,精锐的关东军第一次遭受如此惨重的伤亡。日本关东军为了向国内政客和民众解释,只能牺牲“里子”换“面子”,咬碎牙齿吞掉。

在1966年日本靖国神社举行的诺门坎战役纪念仪式上,多达1.8万名日本士兵在诺门坎战役中丧生。战场上的伤亡比例一般是1:2。这样,4万多日本人的伤亡是一个可信的数字。这场战争真的打碎了关东军的骨头,让这支“皇军之花”再也不敢觊觎西伯利亚。

参考文献:

1.“从昙花一现的树谈和议:从日本资料看诺门坎事件”,刘佳欣、朱晓青

2.“诺门坎事件对日本南北推进政策的影响”,沈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