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徐羽杨
自2016年积极参与四川出版振兴工程以来,四川教育出版社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裁雷华总结道:“影响力更大,经济规模也在直线上升,更重要的是大家精神全面提升。”
四川教育出版社社长雷华
数据:
净利润第一,增长1600%
2019年对四川教育出版社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首先表现在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11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净利润7000万元,到2016年净利润达到3亿元。2019年四川教育出版社营业收入7.8亿元,净利润3.66亿元,在全国上市出版企业出版社中排名第一。
《新闻出版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四川教育出版社整体经济规模在全国图书出版单位中排名第十,在全国地方图书出版单位中排名第三。
以市场为导向的图书出版方面,仅2020年上半年的销量就达到了4000万元。与去年240万元的销售额相比,增长了1600%。在我国市场化图书普遍疲软的情况下,各地纷纷涌现。
2020年一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增长12.4%,净利润增长6.21%;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全国图书零售市场销售代码排名同比增长101位。
四川省教育学会出版的书籍
改革:
目录教育产品+市场化图书双轮驱动
2019年,四川教育出版社最大的变化是放开了对市场化图书出版的限制。过去目录教材和补充图书的出版分散在各个出版社,造成了严重的内耗,无法集中精力进行系统化生产。为了提高效率,从2010年开始,各类目录、教材、辅导书都集中在四川教育出版社,由单一网点出版,各方面效益都有很大提升。这是四川出版业的一项创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出版社前来学习。此次改革后,四川教育出版社集中力量只做目录教材和补充图书,整体效益和利润得到质的提升。但同时也限制了市场化图书的出版。因此,从2018年底开始,四川教育出版社开始实施新一轮改革措施:增强教育出版策划、市场开发和教育服务能力。
基于此,四川教育出版社设立了基础教育分馆、文教分馆、学术分馆、北京分馆四个分馆。在继续完善国家、省、地、区、校各级教材出版体系的同时,我们也开始谋划和打造有竞争力的市场化产品。
四川教育出版社社长雷华用一句话概括了此举带来的变化:人还是那些人,但人不是那些人。“相比各种盈利数据的提升,我认为最重要的变化是人们整体精气神的提升。每个人的工作热情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他们放开手脚跑起来。”
仅今年上半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市场化图书销量就增长了1600%,这是完全放开的结果,四大分支机构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雷华认为,探索市场化图书改革为四川教育出版社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聚合:整合专家、内容和技术资源
探索“教育出版+互联网”
近年来,四川教育出版社与中国教育科学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新华社、成都七中、课内课外杂志、上海金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从专家、内容、技术等方面汇聚资源。
特别是在技术开发方面,四川教育出版社正在进行更加精细的探索。“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育与它们紧密相连。教育出版仅限于纸质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纸质书的形式是有限的。”雷华表示,四川教育出版社树立“教育出版+互联网”的思维,以最小的投入快速完成数字化业务基础建设,开发有声图书,利用二维码技术为教育图书提供数字化增值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教育出版社正在开发“基于AR技术的教材整体解决方案”,即利用增强现实与其他高科技书籍的结合,为师生提供更直观的教具。比如“秒懂地理”项目,目前已在除港澳台外的所有省份顺利完成。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书籍,让图像动态立体显示,感受眼前的大地,让学习更加直观。“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发AR在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应用。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中,出于安全考虑,他们现在正在记忆和掌握理论。但使用AR技术后,就可以自己动手了。”
在雷华看来,从生到死,每个人都离不开教育出版这个范畴。在今天的科技时代,教育出版的范畴正在逐渐扩大。“目前我们做得最多的书还是基础教育类的书,但未来,相信四川教育出版社覆盖的领域会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