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员是否应该参加这个综艺节目是一个意见问题。然而,最近的两个新闻故事给人的印象是,演员“自贬身价”,有的“掉价”。
8月24日,#艾伦粉丝脱粉#上了头条。有粉丝在微博上写了一篇长文,列举了艾伦这两年的工作日程,指责艾伦不谙世事,缺乏专业素养,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录制综艺节目上。纵观整个娱乐圈,没有一个崛起的小生是这样的。
当天,另一个话题#周迅回应参加综艺节目#,也是热搜。原因是周迅今年接连参加了《乐队的夏天2》、《向往的生活》、《忘了餐厅》、《很高兴认识你》等综艺节目,被网友批评参加综艺节目和“走出云外”。对此,周迅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在云端,她只是不喜欢说话。她承认是来找自己的综艺节目的,但她选择的标准很简单:“我喜欢,我愿意做,我觉得适合我”。
《向往的生活4》中的周迅从周迅和艾伦在综艺节目中的状态来看,两人都玩得很开心。粉丝和网友都不高兴。演员为什么会在综艺节目上招来非议?
艾伦在综艺节目中非常开放。说白了,它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影视圈一直有一条无形的鄙视链:电影优于电视剧,电视剧优于综艺。
电影咖去演电视剧,媒体和网友常用的词是“下世界”;电视咖啡去演电影时,大家都会默认这是演员演技得到肯定的标志,或者担心电视咖啡的演技是否经得起大银幕的考验,因为大家默认演电影更难;说起综艺咖啡,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长得不那么好看,还能拿他们开玩笑的搞笑艺人,但他们从心底里并没有那么恭敬。
为什么说是“沦落”综艺咖啡?
电影表演、电视表演、综艺节目各有一套完整的专业体系,就像菜花、西蓝花、西红柿,都是蔬菜,各不相同。电影咖啡可能不是一部好的电视剧,电视咖啡也不一定能转化成电影咖啡,而电影咖啡或者演技好的电视咖啡可能是综艺节目最大的bug。所以,电影咖啡、电视咖啡或者综艺咖啡,只是搭配不同的工作,并不代表地位的高低,所以没必要看不起综艺。
周迅和艾伦在综艺节目上。我们可以讨论的是,他们是演员。综艺效果如何,是否适合?
第二个问题,演员演综艺太多会不会破坏演员的“神秘感”?
很多演员依然以演戏为主业,但也频繁参加综艺节目,主要是在真人秀时代。综艺节目周期短,赚钱快,曝光率高,是翻红洗白的好工具。然而综艺节目的高曝光率往往与真人秀的“人性化设计”和演员的神秘感相冲突。
英国著名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说:“作为演员,你不能让观众知道你穿的袜子是什么颜色。”韩国国宝级演员宋康昊也明确表示,“我不会让观众在电影之外看到我。”这些顶级演员在作品之外的曝光方面非常克制。他们总有一层神秘的面纱,观众对他们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这时,演员就像一个干净透明的玻璃瓶。他在新作品中的角色是什么颜色,观众看到的是什么颜色。
然而,如果一个演员在综艺节目中树立了根深蒂固的个性,那就像事先给玻璃瓶涂上了某种颜色。当演员出演其他作品时,观众可能会跳进剧中,想到他在综艺节目中的出场,而不是他在剧中的角色。比如邓超、孙、朱等人或多或少都被综艺节目“拖累”。
孙洪磊在“王艳”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了。这是否意味着演员不上综艺是最好的选择,是“艺术家”?
不完全是。第一,在当今全媒体时代,信息高度发达,新生代艺术家不可能保持所谓的“神秘感”。
第二,我们也要看到,娱乐圈“冷”是极少数演员的“特权”。很多演员也想像梁朝伟、金城武一样“神秘”,但是一旦真的神秘了,就没有机会拍了,或者说神秘了,只能“演红的人不红”,机会少,片酬低。很多观众不仅要求演员“清高”以凸显自己的好品味,还随波逐流,对冷门好演员表现出冷漠。演员不必讨好这些人。对于一些专业能力比较强的演员来说,综艺节目有额外的曝光渠道,所以有合适的机会可以尝试一下。
第三,我们也应该看到演员在表演综艺节目时可以双赢的一种可能性,就是演员在综艺节目中赚取曝光,拿走片酬,不会让观众玩。黄波和周迅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是由于他们在综艺节目中对综艺节目的选择和个人形象的塑造,相对符合他们最佳角色类型的气质,或者换句话说,符合观众原有的个人想象。此外,他们有良好的演技和优秀的作品可以依靠。综艺节目虽然不能反哺演技,但至少不会造成“消耗”。
对于艾伦来说,如果他还想继续当演员,他真的需要好好考虑一下。虽然他那种深入人心的“胆小”特质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人气,但如何避免这种特质对他性格塑造的影响呢?在团队为艾伦选择角色后,他们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与艾伦的综艺形象高度兼容的角色。玩耍的路可能更窄,但你也可以更努力更深入。
第三个问题,粉丝看不起综艺节目,是基于他们对偶像的职业判断。那么,职业粉丝以“为偶像好”为由,担心和干涉偶像的职业选择是否合理、正当呢?
粉丝掉粉是因为偶像玩综艺。艾伦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去年章子怡拍了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2》,有粉丝脱粉热搜。粉丝们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被崇拜。有人看重颜值,有人把恋人的影子投射在偶像身上,有人关心偶像是否因为爱情飞累了,而事业迷则关心偶像是否因为爱情飞高了。
章子怡粉丝为什么要从陈身上脱粉,就像那句老话“父母若爱子,必有长远之计”,事业粉丝也是如此。他们热爱偶像,自发自觉地对偶像有着深远的规划——不管偶像是否需要他们。商粉是偶像的民间经纪人,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经纪人不着急,可能是先着急了。所以饭圈发生了很多粉丝撕经纪人、经纪公司等风波,事业粉的影子肯定少不了。
不能说对事业粉的判断是错误的。有些艺人的团队真的很不专业,没有事业粉那么有思想,那么全面。但舆论对事业粉的认知比较笼统,因为事业粉往往没有相关的演艺经验,让人联想到控制欲极强的中国父母:打着爱你、尽力而为的旗号,跨越一切界限,试图干涉、支配你的决定。孩子不听话,父母会生气,事业粉会起飞甚至踩上去。脱粉的时候有时候要发出很大的声音——好像被自己感动后的拒绝充满了不情愿:我这么想你,你为什么不感激?
但周迅的回应已经明确了答案:“我喜欢,我愿意,我觉得适合我。”粉丝还是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你把中国父母的控制权带给偶像,但你不是别人的父母。你有什么权利?偶像到底该走什么样的路是他自己的事,偶像红不红翻牌都是他自己承担。每个人都是成年人,闭上眼睛就喜欢。有意见可以提一下佛教制度。如果你不满足你的眼睛,你会被分散。你们不互相放松吗?偶像想参加综艺,让他去吧。谁说崛起的小众不能转型为综艺咖啡?综艺咖啡没什么好鄙视的。
毕竟,放松。相比电影咖啡和综艺咖啡的身份,我们不妨关注一下:这位艺人的综艺搞笑吗?他的影视表现合格吗,他是否因为过度参与综艺节目而让观众玩?比起“谁做什么”的教条主义,做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