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楮林温泉 黄楮林保护区:深山幽谷藏千奇 碧水清溪绕密林

栏目:汽车 2021-11-26 13:35:05
分享到:

10月9日讯生态是一个统一的自然系统,是一条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协调景观、森林、湖泊和草地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作为这一系统的核心成员,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尤为重要。

雄江黄军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闽清县西部,是闽江干流上唯一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三纵一横”生态廊道体系中最重要的生境节点之一,是闽江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为保留这一难得的生态空空间,依托《闽江流域景观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详细规划》,针对栖息地破坏、棕地占用、设施缺失、景观单一等不足,将黄军林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保护作为重点工程推进。

黄军林保护区风景优美。

从江西闽清县到戴云山和九峰山的交界处,有许多奇怪的山峰和广阔的森林。目前,中国连片面积最大、世界罕见的黄军林自然保护区就隐藏在其中。

四面环山,处处绿意盎然,点缀着红豆杉等珍稀植物。梅里香和福建柏。它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森林掩映下的黄军林温泉生态旅游区,增添了些许宁静。游客不仅可以泡温泉解乏养生,还可以沿着蜿蜒曲折的栈道探险,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景象。

“黄玉林保护区就像福州的天然氧吧,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闽江水源具有重要意义。”据闽清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更加整体化、系统化,可以从林权赎回、生产企业搬迁、石塘溪流域整治、封山育林等方面实现保护区环境的整体改善。

工作人员对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进行了调查。

保持该地区良好的生态,除了旧的外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生产企业、砂石料场、施工营地等。被引入这片珍稀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宝地。视觉和噪音干扰、废物排放等。经常扰乱保护区的宁静和安宁。

去年8月,石滩溪口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拆迁撤退行动。各类生产性企业如期停产并迁出保护区的;废弃的工厂、生产设施、碎石场等。遗留下来的一个个被拆除...

“现在‘破旧’的工作已经结束,裸露边坡和溪流湿地的整治和生态修复即将开始!”黄军林储备办主任黄永辉带记者来到石潭溪大桥桥头。妓女和建筑工人正在加紧拆除一座钢架厂房。记者看到,拆除“屏障”后,石潭溪透明多了。

黄永辉告诉记者,减少保护区内的生产活动,可以从源头上直接减少外来对该区域野生动植物的直接干扰,如固体废物、废水排放、噪声污染和人员侵入等。同时,针对保护区宣传、保护、监测及配套设施不足的情况,拟将原地块改建为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基地、野生动物救助站、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等。,配有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让更多市民和游客能够了解和关心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小麋鹿。

管理人员正在将保护区的本地动物标本归档。

重新修复和保护森林的高价值

“留住了青山绿水,就有了金山银山。”黄永辉说,为了把绿色变成村民口袋里的财富,闽清县通过政府赎回的方式,接管了保护区7600亩林权,计划两年实施,努力实现“保生态、惠农”的双赢目标。据了解,今年的4000亩赎回工作已顺利完成,剩余的3600亩林权赎回工作将于2020年完成。

救赎只是第一步。未来这些林地将因地制宜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并适度更新。林下补植乡土阔叶树和珍稀阔叶树如闽楠、红豆杉、红锥等,促进其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有效解决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的矛盾。

在加快救赎工作的同时,为了让黄陂林区的绿意、绿质和“新绿意”更加明显,保护区及其周边的东桥镇封山育林工作同步启动,总面积2.25万亩。“对自然繁育能力较弱或封山育林区苗木、幼树数量少或分布不均匀的地块,我们将进行补植或补植,使森林质量更好。”黄永辉说,这样精心的护理将有助于森林养分的积累,促进天然林的再生,达到恢复的目的。此外,封山育林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偷、盗、伐树木,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扩大更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空,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抓住核心,打造有特色的好景观

在注重保护区风貌整体提升的同时,为使沿线景观更具特色和生态性,生态修复还计划对重要节点景观进行全方位升级,努力提升黄军林的吸引力。

石滩水系,发源于百丈镇,属于自然保护区四大溪流生境之一,为核心节点,面积12.6平方公里,最终从石滩溪口流入岷江水口电站库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塘溪部分沿岸遗址被一些生产性工业项目“攻陷”,出现了棕地污染、水系淤积、河道板结、林地裸露、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这些都是山水林湖草协同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为从根本上改善沿线生态环境,石潭溪被列为生态修复重点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护岸、恢复生态护坡、建设基础配套设施、道路改造及公园景观整治、绿化工程等。总规划面积超过46.6万平方米。结合沿线实际情况,规划有入口服务点、棕地修复园、生态科普廊、科技培育园等。,从而保护石潭溪沿线的自然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目前,施工图设计和历史遗留遗址迁建拆除等前期工作已顺利完成,我们力争年底前推进。”黄永辉表示,通过协调山川、河流、沿河农田等生态斑块的治理,将在保护区内构建山川秀美、物种丰富的自然生态格局。

保护区里的冠鹰。

黄军林自然保护区连绵起伏的山脉。

目击者说

保持一个“家”14年

黄永辉,黄菊林保护区办公室主任

从2005年开始,我就在自然保护区工作,参与了它的每一点“成长”。作为“国字号”保护区,其管理保护要求更高,内容更多。为了把这个“后花园”养好,在市、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企业搬迁、封山育林、林权赎回、生态修复等工作不断推进。当然,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必须与困难的问题作斗争。对于保护区持久的美丽,很多村民和企业主都能理解和支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自然保护区内尘土飞扬的建设场景早已消失,绿化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整体景观更具层次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逐渐稳定。

为了长期守住这块生态金字招牌,系统性、整体性的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虽然我们的任务比较多,比较忙,但还是坚守“阵地”,期待储备的进一步飞跃。

保护区的“活地图”

黄玉林自然保护区雄江管理站站长林姣榆

我是一名服役40年的“老兵”。我从1985年开始在林业系统工作,从那以后我和保护区结下了不解之缘。2014年,雄江管理站建成,我一直驻扎在这里。

很久以后,我知道了这里的一切,这被称为“活地图”。我们管理站的管护“版图”相当大,涉及雄江镇、橙林乡辖区面积12万亩。自然,这项任务并不容易,它经常需要多个工作。巡逻野生动植物,清理垃圾,预防森林火灾,制止非法采伐和盗猎是我们的职责。因为经常有突发情况,我们的工作是24小时“在线”,每天要完成50-60公里的巡山任务,大部分时间只能往前走。在微信朋友圈里,我们的脚步是长期的“霸屏”。

我见证了森林植被的恢复和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加。相信随着保护修复工作的推进,这片宝地能够被更多人认识,共同呵护。

保护区内生产性企业的搬迁和拆除工作即将完成。

专家观点

实施顶层设计,寻找生态“家”

李,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自然保护专家,生物多样性专家

黄军林自然保护区具有全国无可替代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和生态多样性,这是其独特的品牌优势和生态资源。这对保护岷江沿岸生态环境、涵养水源、运营下游电站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为了做好保护区的顶层规划,我参加了黄军林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并于2010年发表了《福建雄江黄军林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为了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不断扩大保护区内的栖息地范围,划定保护区核心区,面积超过30%,为黄竹林的保护和恢复守住底线。随着对“家庭”的理解,保护区的功能定位、管理和权力划分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在省、市政府的支持和管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近年来保护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当前最重要的是围绕顶层设计加快落实各项行动,强化保护区在自然保护、风景旅游和区域发展中的定位。也希望各部门和相关机构在专项资金和专业人才配置上给予更多支持,让保护区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