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边肖说
由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院承办,教育部小学教师培训指导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2019年小学教师教育国际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致力于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者、工作者和一线小学教师提供一个跨文化、跨学科、跨时间空的对话平台。本次国际会议由“国际视野”、“中国经验”、“多元化分享”三大论坛,以及“小学教师培训理念与模式”、“小学教师教育未来发展方向”、“小学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三个分论坛组成。论坛邀请了40多位国内外学者进行讲座。在这里,让我们分享一下他们的主要观点。
一个
未来已经到来。未来对小学教师有什么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改变教育管理的生态、环境、模式和方式;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必须改变教育和教学方法;但技术变革不会改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使命,也不会改变以德育人的根本目的,更不会改变教育的本质。“人只能被人训练,而不能被机器训练。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
中国有大量的小学生和小学教师。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教师教育非常重要。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凡华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形成了以实践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双向激活、服务前后一体化”为基本特征的教师教育模式;由“大学-地区-中小学”组成的教师教育共同体有助于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实践体系。
首尔国立大学教育学院白春根教授: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小学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理想的小学教师应具备八大核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审美体验能力、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研发能力、整体观能力和兼收并蓄能力。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杨宝忠教授:
教师的素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能力,其中学识包括知识和素养。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王秋英教授;
数字素养和技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知识,这也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要求,课堂教学要适应这种变化;科技时代有一些特殊的伦理。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学院克里斯汀·麦克马斯特教授:
在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教育读写能力较弱的学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时,教师会受到挑战。教师可以利用个性化数据库作为工具,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方式提供个性化教学。
澳门城市大学教务长、教育学院院长李淑英教授;
新时代新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智慧教师”。教学方法要从“喂孩子”转变为“主动吃饭”;人工智能不能完全代替老师,不能预习的东西,比如人文情怀和价值观,也不能代替。
2
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方法的新思路和新探索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彭教授;
虽然已经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模式来培养小学教师,但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挑战。教师教育课程必须适应小学生学习目标的变化,新一代教师需要培养一系列高标准、多样化的能力。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师教育理念,全球对话可以带来相辅相成的变化。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小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学智教授;
在小学教师教育中,要明确具有“德、理、适、发展”特征的优秀小学教师培养目标,构建全日制与全日制相结合的通用课程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院戈伟博士:
教师的实践知识可以分为三类:领域知识、工匠知识和个人/人际知识。职前教师教育在超越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时会遇到张力。在某些情况下,职前教师的反思能力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赵教授:
我们可以培养以审美价值为核心的小学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院朱永海副教授:
我们可以从“认识过去”、“认识现在”和“面向未来”三个角度来理解教师角色的转变。未来需要培养具有结构化知识体系和高层次思维能力的教师,其角色应转变为人机协作者、生命教育者和深度学习领导者。
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系主任易晓明教授:
培养“研究型普通小学教师”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满足小学教育性质的需要。
匈牙利罗兰大学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系副主任乔伯格·西科斯教授:
为了更好地处理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教师教育大学课程应具有双重功能:为职前教师的实践提供支持,分享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小学教师的教师必须具有小学教育和专业学科的双重资格。
三
世界各国小学教师教育的独特经验和问题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助理校长岩田康史教授;
在日本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职前培训也发生了变化。日本的国情和政策取向造就了今天的日本教师质量保障体系;日本的小学教师教育和质量保证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温德教授:
如今,芬兰的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未能培养出能够教授学生跨文化的教师。跨文化交际应该具有相当的思辨和反思能力。教师教育应尊重文化多样性,鼓励跨文化教学。
日本创价学会大学董副教授;
国际教师的素质受课堂主体和课堂形式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有助于国际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和具有国际素质的教师对今天的小学教育非常重要。
法国波尔多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里吉斯·马拉斯教授:
教育中的公民意识和包容性一直是欧洲政策的核心,但由于欧洲国家不同的教育制度、对儿童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不同使命,欧洲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如今,越来越多的混合模式出现了。
瑞士图高教育大学的埃斯特·布伦纳教授:
小学的“全科老师”在瑞士非常普遍,可以更好地建立牢固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和社会工作学院教育系主任默里·普拉特教授;
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现已具备全球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小学教师教育在全球公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冰岛大学教育学院扬·卡亚兰教授:
异质性的增加对学生的成长有影响。冰岛最新的《国家课程指南》注重包容性,学校应该适应不同的身份类别。
四
中国小学教师教育的独特经验与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长朱旭东:
目前一流大学小学教师参与度低,底层小学教师教育体系不完善,小学教师教育机构升级压力大,办学资源严重匮乏,小学教育学与小学教师教育学学科边界尚未确立。改善这些问题后,应加强应用型大学小学教师的培养,重构一流的小学教师教育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院院长刘辉教授: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小学教师培训已经形成了许多模式,比如优秀教师培训模式。学术与师范、通识与分学科、德育与教学都值得深入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肖教授:
农村小学普通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一般教学能力和特殊教学能力。农村小学普通教师具有“乡村属性”,从事乡村教学需要树立信念,培养情感动力。
南京晓庄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曹慧英教授:
我校实施“1+X专业及辅助学科,四年全日制实践”的培养模式和PESGE螺旋递进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教育见习、随师学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和就业实习等。符合当地对小学教师的需求和小学教师培训的规律。
临沂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李中华教授:
教育扶贫、教育精准扶贫、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和重点领域。精准教学促进精准扶贫;山东省通过“省级统筹、校地协同、问题导向、衔接课堂、强化实践”的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王立华:
目前小学教师教育中儿童研究基本缺失,小学职前教师的儿童研究能力至关重要。
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副教授;
以“通识教育”、“儿童研究”、“教育理解”、“学科方向”、“实践反思”为主要模块的课程结构,能够有效支撑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
肖,高等教育出版社师范教育分册学前教育分册: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保基础、求卓越;要从教师道德课程和教育实践两个维度加强合格教师的培养。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蔡副教授;
教师教育惩戒有两大要素:“善”与“育”,可以从目的、过程、效果三个维度进行探讨,而“育”则是教师教育惩戒对善的追求,可以从动机、过程、效果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考察。
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玟:
教师德育专业化正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推进。教师具备什么样的“德育素养”,是当前德育专业化发展中亟待厘清和探索的重要问题。德育素养强调教育者作为“人”的素质,以“责任”和“行动”为两个支点。
文章来源|本文综合自“2019国际小学教师教育大会”论坛,部分嘉宾发言未收录
微信编辑|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