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发动事变,夺取沈阳城。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采取“先留在国内再出国”的政策。对日本的侵略没有有效的抵抗。到11月,日军已经占领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蒋介石的政策引起了中国各界人士的不满。国民党内的反蒋派趁机向蒋介石施压,要求其释放国民党元老胡,并坚持要将蒋介石赶下台。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宁愿辞职也不愿改变对日绥靖政策。
虽然蒋介石暂时顶住了政府内部反对势力的压力,卷土重来,但来自外部日寇的压力丝毫没有减弱。蒋介石回来的时候,日本正在上海挑起事端,也就是“一二八事变”。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增兵时,蒋介石起初主张隐忍。但是,当时负责京沪驻军的陈和粤军十九路军对日军的侵略给予了忠诚的反对。
沪宋战争扩大后,蒋介石不得不在国内舆论压力下积极应对日本侵略。他以中央军第87师、第88师、税务警察总队、教导总队为第五军,由张治中指挥,于2月16日入沪。;之后,在江西围歼红军的第18军陈城步被调往浙江。中国军队在江湾地区抵抗日军进攻至3月2日,日军在太仓六合登陆,形成两面夹击的局面,于是全面从前线撤退。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
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了《淞沪停战协定》。6月,蒋介石正式宣布“出国前必须先定居”为国策,随后又竭力围堵红军,镇压国民党内部的反对派,而日本则不断利用这一政策的外部弱点,制造事端,侵占中国领土。
显然,在列强急于侵华的情况下,“先留在国内再出国”的政策对当时的中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直接给了日寇一个机会。但是蒋介石为什么会提出“一个人在国外忙的时候必须先安定下来”的想法,他的心理动机是什么?这可以从蒋介石1934年12月以笔名许道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找到。
蒋介石用假名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敌人?朋友?——中日关系回顾。文章说:1927年以后国民党开始反对共产党,日本不应该再怕中国;如果日本进一步侵华,国民党政权只有在中国民族意识上升的时候才能抵抗,我党就会乘势而上,日本也会因为中国的长期抵抗而耗尽国力。最终的结果是中日政权同归于尽;因此,中日应该合作,而不是敌对。
不难看出,在蒋介石的逻辑中,我党领导的中国会更强大,日本人会更难对付。所以,如果日本人一味地和国民党为敌,日本人和国民党就会同归于尽。因此,日本人应该和国民党合作。这篇文章确实引起了当时日本政界人士的注意,此后中日关系一度缓和。
然而,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日本并没有停止侵略的步伐。蒋介石对日本人民的美好幻想只是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