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寒冷、保温不足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容易发生体温过低和皮肤硬结。原因如下:
当不成熟环境温度较低时,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较差,导致体温下降。
对发热耐受性差,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容易散热。寒冷时散热增加,导致体温过低。
对热损失的耐受性差,身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的热量少,对热损失的耐受性差。
缺乏寒战反应寒冷时,棕色脂肪主要产生热量,但其代偿能力有限。早产儿储存量较少,产热能力较差。
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熔点高。体温低容易凝结,导致皮肤硬结。
有些疾病在休克时有严重的感染、缺氧、心力衰竭和产热不足。严重的脑部疾病会抑制不成熟的温度调节中枢,其调节能力进一步降低,使散热大于产热,导致体温过低。
多器官损害低温和皮肤硬结可引起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并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
发病特点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早产儿。主要特征是体温过低和皮肤硬肿。
一般表现为“五不一低”,即不吃、不哭、不动、不增重、不升体温、反应低。
体温过低指的是体温>
硬皮肿胀按压皮肤时有橡胶样的感觉,呈暗红色或蓝紫色,可能伴有凹陷性水肿。硬肿通常是对称的,其发生顺序为:下肢+臀颊-上肢+全身。硬肿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头颈部20%,上肢18%,胸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下肢26%。
严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可并发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