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工作需要,同时接触了戊唑醇和己唑醇。我去农村的时候,很多农民问我己唑醇和戊唑醇有什么区别。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回来后,我收集整理了资料,分享在这里。但是,我确信排序是不完整的。希望大家能改进一下!
一、戊唑醇简介:
用途:戊唑醇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种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重要经济作物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施的高效杀菌剂,可有效防治谷类作物的各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丝黑穗病和种传轮斑病。
规格:原药的95%、98%。叶面喷施125克/升水乳剂、25%乳油、25%可湿性粉剂、43%悬浮剂、80%水分散粒剂;Raxil,FS。DS,WS,LS,用于种子处理。
毒性:根据我国农药毒性分类标准,本品为低毒杀菌剂。该药对鱼类毒性中等,按要求使用对蜜蜂安全。实验室试验在土壤中分解缓慢,在田间降解迅速。
戊唑醇使用技术:
戊唑醇是一种三唑类农药杀菌剂,是一种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重要经济作物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施的高效杀菌剂,可有效防治谷类作物的各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丝黑穗病和种传轮斑病。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农药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根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水性制剂,不污染水果表面,内部吸收强,上下导电。
戊唑醇用于防治苹果叶斑病、褐斑病和白粉病。环腐病、梨黑星病、葡萄白腐病等真菌病害是生产优质高档出口水果的首选杀菌剂。对菌核病、水稻病、棉花苗病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明显的特点。该产品还可广泛应用于小麦、蔬菜和一些经济作物。戊唑醇防治菌核病,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明显的特点。
戊唑醇的历史与未来:
自20世纪70年代三环唑和三唑酮上市以来,三唑类杀菌剂因其高活性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杀菌剂,直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出现。目前,三唑类杀菌剂仍是市场份额最大的类别之一。2007年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的销售额均超过1亿。其中戊唑醇全球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在所有杀菌剂中仅次于嘧菌酯。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于1986年研制成功,并于1995年、1999年和2000年在中国注册。2%干混剂、2%湿拌种剂、6%悬浮种衣剂富里库25%水乳剂、43%悬浮剂、90%李克秀母粉。1999年,国内企业开始对原药、单剂、复方制剂进行注册登记,主要用于防治水稻、果树上的小麦锈病、赤霉病及各种病害。三唑类一直是杀菌剂中销量很大的品种。戊唑醇以其高活性、良好的防治效果和较高的性价比在三唑类中一直位居第一。戊唑醇具有很强的市场,正在成为防治小麦锈病、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替代品。戊唑醇在未来几年将快速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戊唑醇因其防治小麦赤霉病、果树多种病害及对水稻纹枯病的显著效果而受到市场青睐。一段时间以来,三唑类杀菌剂的消费量排名第一,但近两年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一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下降。二是被德国拜耳作物科学、瑞士先正达等跨国公司高端产品挤压。同时,国内企业生产的戊唑醇在国际市场处于劣势,出口增速放缓。2009年,欧盟成员国在欧盟会议上达成协议,禁止在农药生产中使用22种有毒物质,包括戊唑醇。这一禁令严重影响了中国在欧洲广泛使用的戊唑醇的出口。
近年来,由于井冈霉素等超吨位品种的药效下降,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被广泛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然而,戊唑醇的市场需求在增加,但由于成本问题,戊唑醇的市场消费量远低于井冈霉素。去年纹枯病使用季节,5%井冈霉素水剂1000g/瓶,3.5元的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g/袋,零售价1.5元,而进口产品“那地平”肟菌;戊唑醇5g/袋零售价高达7元。虽然戊唑醇的每亩使用成本高于井冈霉素,尤其是进口产品高出数倍,但从去年开始,戊唑醇在南方水田药品市场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日益青睐。毫无疑问,未来几年戊唑醇仍将占据三唑类杀菌剂的最大市场份额。有业内专家表示,戊唑醇虽然在国内已广泛使用多年,但仍有空的扩张空间。目前,扩大戊唑醇在农作物使用中的注册范围是进一步开发戊唑醇市场价值的有效手段。
由于杀菌剂发展势头日益强劲,近三年来注册企业和注册产品持续增加,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仍在继续。戊唑醇市场已从市场饱和转向产能过剩。因此,面对前景广阔的戊唑醇市场,厂家也要审时度势,避免价格战等恶性竞争。
二、引入己唑醇
理化性质:米色散粉;纯产品为无色晶体,室温下至少9个月不分解,30天内在酸碱水溶液中稳定。在PH7.0水溶液中紫外线照射下,10天内稳定。
作用机理:该药能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疾病,特别是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疾病,如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褐斑病、炭疽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但对卵菌和细菌无效。按推荐用量施用于适宜作物,对环境友好,对作物安全。己唑醇具有渗透性和内吸收性。比如在苹果叶片中间,条纹交叉施用,药物渗透到叶片厚度可以引导运动和再分布,对未施用部分和基部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防治对象:己唑醇在黄瓜苗期的抑制作用与戊唑醇相当,但强于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根鲜重和茎粗的增加最为明显;防治白粉病的效果比戊唑醇强。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己唑醇>戊唑醇>氟硅唑>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在香蕉叶斑病的防治中,丙环唑是市场上的主药,但其对香蕉黑星病的效果并不理想,成为了市场上其他产品其他成分的把柄己唑醇也在这个地方大做文章,对香蕉黑星病有很好的效果。对梨树疮痂病和草莓白粉病有很好的效果。
用法:茎叶喷雾,用量一般为15 ~ 250 g/hm2。喷施10 ~ 20 mg/l,可有效防治苹果白粉病、苹果黑星病和葡萄白粉病;20 ~ 50 mg/L喷施可有效防治咖啡锈病或30g/hm2防治咖啡锈病,优于三唑酮。20-50g/hm2可防治花生褐斑病。15 ~ 20 mg/l可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黑腐病。我国己唑醇的主要剂型有水分散粒剂、悬浮剂、乳油和微乳剂。
5%己唑醇悬浮剂防治梨黑星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喷施1000~1500次,防治桃褐腐病800~1000次。防治水稻纹枯病的5%悬浮剂60-100克。据介绍,还可用于贮藏葡萄白粉病、白腐病10 ~ 15mg/kg,苹果白粉病、锈病10 ~ 20mg/kg,对咖啡锈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每亩有效成分用量2g,防治花生叶斑病有效成分用量3 ~ 4.5g/亩。
当前市场:
先正达注册的安福主要在梨黑星病、苹果叶斑病、水稻纹枯病、桃褐腐病上注册。截至2009年7月,己唑醇主要为单剂,复方制剂由3.5%微乳剂和11%可湿性粉剂组成。13单剂5%微乳剂、5种5%悬浮剂、3种10%悬浮剂、1种5%乳油、2种10%乳油、2种25%悬浮剂、2种30%悬浮剂和1种50%水分散粒剂的生产商证书。
根据市场的发展,乳油的份额被进一步压缩,5%微乳剂成为市场主流,5%悬浮剂成为新的对象。高含量逐渐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高含量己唑醇的主要市场方向主要集中在果蔬市场,而低含量己唑醇主要集中在大田作物。香蕉、柑橘、苹果和梨是果蔬的主要市场,防治对象为香蕉叶斑病、柑橘疮痂病、梨黑星病和苹果叶斑病。低含量主要针对大米、小麦、蔬菜市场,以5%悬浮剂、微乳剂为主。
己唑醇防治纹枯病的市场分析:
井冈霉素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生物农药,曾长期占据我国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市场份额。但由于药效下降,近年来产量下降至3-4万吨,己唑醇取代其第一杀菌剂的地位。
在国内品种中,己唑醇是防治水稻纹枯病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品种,农民称其为“低成本、速效、治病、增产的良药”。经过国内农业技术和植保部门的推广,近年来己唑醇在市场上不断升温。目前原己唑醇药为14万元/吨。由于厂家增多,竞争激烈,价格同比有所下降。己唑醇单批次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成本高于井冈霉素,为每次3.5元,但防治时间长,用药次数少,每亩总成本低于井冈霉素
己唑醇增产原因分析:
己唑醇对禾谷类作物病害有突出的防治效果,具有增产效果。正常情况下,水稻顶端的小穗先开花受精。受精后,种子胚形成过程中会迅速产生赤霉素等生长激素,促进水稻体内有机养分向种子的转运。这样,开花受精形成的种子在养分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充足的灌浆;开花较晚的颖花,尤其是穗下部开放较晚的颖花,在养分上处于竞争劣势,常因籽粒灌浆不足而形成皱缩籽粒。如果开花后一周不能获得足够的养分填充,这些籽粒就不会被填充,最终变成空籽粒。大规模生产实践表明,在水稻断穗期和齐穗期使用己唑醇,可削弱顶粒争夺养分的优势,使其他籽粒获得更好的灌浆条件,最终提高结实率和产量。
在实践中,稻田合理使用己唑醇不仅可以防病,还可以促进增产。该药在水稻拔节期前使用,有利于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从而防止倒伏;在水稻断穗期和齐穗期使用,可抑制水稻顶粒的生长优势,提高结实率;在水稻后期使用,还能减少叶片病害,增加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产量,最终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但己唑醇与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唑类杀菌剂一样,对作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应注意合理用药。对于30%己唑醇悬浮剂,每亩用量一般为10 ~ 13g,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增加到15 ~ 20g进行后期处理。一般来说,大米每个季节最多使用3次。
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和苯并咪唑的比较
丙环唑和氟硅氧烷对生长抑制最明显,戊唑醇居中,苯醚甲环唑和己唑醇相对安全。
花后前两次不宜使用戊唑醇和己唑醇,因为浓度控制不好会使苹果茎秆变短,影响果实膨大。苯醚甲环唑安全,对白粉、黑星有很好的效果。这三种药可以在套袋前最后一次使用,幼果套袋前深度杀菌。北方果园尽量不要使用丙环唑,安全性相对较差。
苹果在落花后一个月内,即套袋前三次,一般以推荐浓度,至少添加一种唑类药物防治白粉、叶斑病、褐斑病等病害。比如43%戊唑醇一般使用5000次以上,10%苯醚使用8000次以上,相对安全。
唑类杀菌剂能抑制作物生长,使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一般来说,这些药物可以按照标准浓度使用。如果浓度过高,可能会抑制生长,所以在开花和幼果期最好不要使用。如果你使用它,不要把它贴在花和幼果上。来源:农业资源联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