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弄之战 瓦弄之战 印军据险而守地堡成群 好打吗 将军的回忆充满骄傲

栏目:汽车 2021-11-29 16:12:35
分享到:

在1962年对印反击战中,华容之战是最难攻的战役,也是关键的决战。

瓦弄,易守难攻

瓦农是中国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东南部的一个小镇。1942年,这个地方被英国非法占领,独立后印度继续占领。印度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侵占政策”,万农成为印度军队的重要据点。

印度军队选择万隆作为军事基地有两个原因。一是万农距离中国实际控制线不到20公里,可以作为前沿基地;二是万隆地势险峻,万隆地区是典型的山地、峡谷、密林区。这里山高谷深,悬崖峭壁多,四面环山,可以说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随着摩擦的不断升级,印军在万农地区增加兵力。反击前夕,这一地区的印军增加到一个旅,兵力强大,共用四个步兵营、两个炮兵连和旅级勤务单位,共计2000多人。

瓦农在印度人手中经营多年,专门修建了通往附近城市的道路。在军事补给和运输方面,印度也在这里修建了简易机场,可以起降运输机。印度步兵以连队为主,依托据点,在瓦弄地区修筑了大量工事。

打过隆美尔的印度王牌11旅

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万农据点必须撤出,因为它是印度军队争议领土上最大的军事基地。一旦万农被征服,就意味着印度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彻底失败了。

第54军负责万农的硬仗。后来印度媒体吹嘘万隆印军如何英勇抵抗全军解放军,但实际上参加战争的是54军130师,130师一个都没有上船。

130师不是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当时该师主要在重庆、四川分散生产任务,然后大家紧急集结后下达战斗命令。130师也留下了很多留守部队,很多没走的士兵都在哭。直接进攻凡尔纳的130师有几千人,人数上优势不大。

驻扎在瓦隆的印军第11旅是王牌部队,主力部队中的主力部队。这个旅在二战中被用作英国在北非的军事序列,与“沙漠之狐”隆美尔领导的德国军队竞争。这个旅的官兵非常嚣张,看不起解放军。战前,他们甚至声称“一个印度士兵可以打十个”。

用刀切开黄油

印度军队在万农修建了大量碉堡,只有一个连修建了50多个碉堡。印度军队建造的碉堡数量相当多,可以说是成群结队的碉堡,易守难攻。

印度军队驻扎在重要的地方,而130师的指挥官和战士从四川旅行到西藏,然后越过喜马拉雅山。每个士兵的体重至少有60-70公斤,有些士兵甚至有100公斤重。他们在高原上跑了几千英里。正常人会花很大力气在高原上奔跑,而我们的指战员却负重前行,超乎想象。

130师来到万农后,发现印度军队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不会建碉堡。丁胜将军在战后回忆说:“印度碉堡建筑太宽,射击孔太大,所以你不必冲到附近,你可以从射击孔扔手榴弹,从而杀死里面的印度士兵,摧毁他们的碉堡。”

于是130师制定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作战计划,即部队集中在印军侧翼,迂回路线包围,切断印军主力的退路,造成关门打狗的趋势。与此同时,印度军队被穿插和分割,敌人通过混战和夜战的方式进行防御。

战斗一打响,我军就迅速掌握了战局,印度碉堡依次被清理。经过激战,我们攻克了万农,歼灭了印度三个营共1200多人,其中大部分为一个营和印军第11旅。

焦傲德江军

华容战争在印度各行各业引起轩然大波,印度媒体又补充说,解放军投入了10个师,但当然,他们的嘴巴很长,挡不住,也许这是他们最后的自尊。

美国媒体形容我军与印军之间的战斗就像“用小刀切黄油”一样犀利。后来谈到这场战争,丁胜将军说:“印度军队根本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这是西方报纸的评论。外国舆论是这样评论的。我在沈阳、广州讲过:就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我们五十四军是三等军,战斗力不如别人。叫你沈阳或广州的部队,或者其他军区的野战部队,比较容易。我们三等兵把他打得落花流水,更别说你们一等兵了。”

丁胜的记忆中充满了骄傲,而这种骄傲应该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