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遗址。图/视觉中国
扎达土林中的砂岩与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具有相同的性质,在上面打洞不塌陷很方便。这种地形易守难攻,逃亡的吐蕃王室后裔在上面建造了巨大而复杂的洞穴。
借助地形,王国被建成堡垒,宫殿在悬崖的最高点,四面八方一览无余。古格王朝建立,“古格”意为洞穴。
托林寺,古格王朝建造的第一座佛教寺庙。阿迪霞大师是来传授佛经的,藏传佛教所用的佛经大部分都是从这个时候翻译过来的。图/江妍《发现西藏》
古格王朝尊崇佛教,邀请印度僧人传法,僧人逐渐进入统治阶级。11世纪以后,佛教基本将博尼教赶出了阿里地区,这是佛教和博尼教互相争斗的传奇时期。
斗争平息后,苯教教徒仍视遥远的冈仁波切为“众神的居所”和“宇宙的中心”;事实上,佛教吸收了大量的博尼教,成为一种独特的“藏传佛教”,将冈仁波切视为传说中的苏米山。
曲龙遗址。图/卡布《发现西藏》
这里出土了大量葡萄、杏肉、丝绸等非土特产。这座宫殿也是用大量木材建造的,但是附近的高原上没有树木生长。根据壁画,人和牲畜携带木材,来到海拔近5000米的喜马拉雅山。
扎达位于西藏的一个偏远地方,但它的贸易很繁荣。直到现在,还有印度和尼泊尔的商人,用牦牛和马驮着蔬菜和水果,翻越喜马拉雅山;我们用最古老的物物交换方式,与阿里人交换盐、牦牛肉、羊毛等物品。
古茶马古道东段。事实上,茶马古道并没有在拉萨结束,而是一直向西走,越过喜马拉雅山,一直延伸到印度和尼泊尔。直到今天,印度还在喝产自四川雅安的酥油茶。制图/辣椒粉
千百年来,马和牦牛在这个“只有老鼠和鸟才能经过的地方”走出了狭窄的小路。在严酷的高原上,人们交换需求,互相帮助,这样生活才能延续至今。这些步道形成了著名的“古茶马古道”。
有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制成的蓝色颜料,也有来自亚欧大陆的诸多文化元素,如敦煌的飞天、波斯的双狮等。还有大量的印度教雕像。事实上,它位于古代茶马古道的中心,连接着中西文明。
古格王朝红庙遗址/视觉中国
藏族文化学者敦珠·拉吉认为,古象雄文明产生的鲣鱼主义也传到印度产生影响;对圣山圣湖的崇拜可能通过古老的茶马古道传播开来。
现在,除了藏传佛教和博尼教,印度教还把坏疽博奇视为三大主神之一,湿婆修行和苦行;耆那教称冈仁波切为精神上的“阿契塔波达”,意为最高的山,是解脱的圣地。对冈仁波切的崇拜,跨越了不同的文明、宗教和种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得到固化。
圣湖和鬼湖
冈仁波切可以成为藏传佛教、博尼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圣山,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马边勇的错。图/周燕《发现西藏》
汉朝时,人们溯黄河而上,认定昆仑山是黄河的源头,于是便把它视为传说中的昆仑山。因此,有学者认为冈仁波切孕育了这么多河流,各族人民开始崇拜她。
冈仁波切脚下的湖泊也被公认为圣湖:10世纪战斗结束后,该湖改名为“马边永措”,意为“不败而胜”。
这是中国最透明的淡水湖,清澈、波光粼粼、一望无际。在大唐西域被称为“西天瑶池”。冈仁波切和马卞永措合称“冈措”,与圣山圣湖同时崇拜。
马边勇的错在北岸。在藏语中,“马边”的意思是无敌和无敌,“马边勇的错”的意思是“无敌或无敌碧玉湖”。图/黄宇
马边雍措是著名的“圣湖”,但她的同伴却是一个“鬼湖”——拉昂措,藏语是“毒黑湖”的意思。拉昂措是一个咸水湖,呈深蓝色。周围有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牛羊不喝。
广阔的湖区/高原风很大,在兰考特湖的湖面上掀起巨大的涟漪,这显示了这里的波浪。
兰科。图/卡布《发现西藏》
在西藏众多神圣的山川湖泊中,“鬼湖”的存在有些奇怪。更奇特的是,这些“鬼湖”大多位于圣湖的一侧。比如“天湖”纳木错旁边还有一个“鬼湖”色林断层;它似乎在光明的背后,黑暗总是伴随着它。
无论是“圣湖”还是“鬼湖”,其实在西藏都备受尊崇。藏民不在湖里洗澡倒垃圾,也不捕食野生动物。因此,西藏的湖泊总是异常干净清澈,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马邦永措湖边的黑颈鹤。图/蒲新志《发现西藏》
藏族人认为,不管事情有多丑陋,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总有一天,圣湖和鬼湖会被某条河连接起来,这样拉昂措的水就会像马边永措一样圣洁甜美。
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其实还是挺有道理的。马边雍措和拉昂措曾经是一个湖。水源来自附近的冈仁波冯祺和纳穆纳尼峰的融水。随着气候的变化,融水的供应量远不如以前,湖水水位逐渐降低,河床上升,一个小土堆分离形成两个湖泊。但是当雨水充沛,水位上升时,两个湖泊很可能会继续再次连接。
远处的坏疽。图/熊伟
这个土堆现在是进出普兰郡的主要道路。在这条路上开车,湖水清澈干净,白云很低,似乎触手可及;而远处是白雪覆盖的坏疽博奇。除了圣山和圣湖的传说,它仍然是一种纯粹和极端的美。
科拉琴
藏族先民认为,一旦山是神圣的,转山后就会得到祝福。冈仁波切是山顶。如果你把她转过来,你就能得到救赎。转十圈就能在轮回中避开地狱。如果你转一百零八次,你可以得到一个积极的结果。
翻山之路大致可以分为外环和内环两条路线。外圈以坏疽博奇为中心,从塔钦出发,经过曲谷寺,到达哲里铺寺,然后在卓玛爬上拉山口,最后返回塔钦。内环线以银界沱山为中心。据传说,翻山越岭的路线是由13世纪噶举派大师库仓巴开创的。制图/辣椒粉
几千年来,人们不畏辛苦,每年都跋涉千山万水,在这片苦寒的高原上祭拜。
荣格说:“每一个原始形象中都有一个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片段,它重复了我们祖先历史上无数的悲欢离合,始终遵循着同一条路线。”
翻山越岭的信徒。图/图虫创意
西藏解放后,西藏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宗教元素实际上已经融入了藏族人的日常生活。藏族人往往会选择在冬季,也就是农忙季节过后来朝拜,然后朝拜后回归日常生活。
自我救赎不能只通过朝圣来完成。通常藏族人可以拜佛祈福,这体现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尊重自然,不涉湖水,不随意杀戮,死后选择天葬...
冈仁波切变成了山人。图/沈静
当生活遇到无法解决的困惑和痛苦,或者是急于消除罪恶时,藏族人也会选择去坏疽博奇朝拜。你不允许在朝圣途中杀人或发誓。看到朝圣的队伍,路过的藏民往往会慷慨地给钱和食物以示敬意。
在纪录片《古茶马古道》中,一对失去儿子的夫妇决定去朝圣。这位相貌平平、饱经风霜的中年男子说:“每个人的生活有时都不顺利。在这条极其艰难的朝圣之路上,我愿意牺牲自己,为活着的生命祈祷。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能为家人找到安宁和平静。”
如今,公路和铁路相继贯通,许多藏族人从四川前往坏疽博奇朝拜——走的是历史上古老的茶马古道路线。在高速公路贯通之前,基本上是不可想象的。藏族人去朝圣的时候,会为“这些辛辛苦苦修建公路的了不起的人”祈祷。
准山路上的藏族信徒。图/朱梦媛
在去往颛善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长着长脑袋的藏民,手持护手,穿着长围裙,双手合十,表示已经领会了佛祖的意志和教诲,摸着额头、嘴巴和胸口,表示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意义与佛祖融为一体。
这是最盛大的朝圣仪式。纪录片《翻山越岭》中,一个头上背着包的藏族人说:“过去我爱喝酒,生活一团糟。我意识到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朝圣者匍匐在坏疽博奇下祈祷保护。图/高
张杨在冈仁波切的拍摄笔记中写道:“拍摄冈仁波切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虽然我自己不是佛教徒,但我觉得自己很接近佛教。佛教有许多帮助一个人修行的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心中的很多东西可以看得更清楚。”
站在冈仁波切脚下,仰望她那座巨大的山峰,很多人会突然生出一种敬畏之情;这种情感与信仰无关,信仰是人类本能的表现。
冈仁波·冯祺:2018年7月,他第二次顽强地在5800左右的高空拍摄。图/李志军
在坏疽博奇,佛教徒顺时针转山,逆时针转山的是苯信徒。当他们在去山上的路上相遇时,不同的会众只是静静地经过,互相崇拜。
他们来来去去,只是一圈又一圈。突然,似乎你脚下的大地,天空空,整个冈仁波切真的转了。
-结束-
作者苏
照片编辑| |弘毅
地图编辑器辣椒粉
印章图照片|沈静
特别支持:广场猫火,筑波大学世界遗产硕士,佛教艺术史方向
参考材料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发现西藏》主编李拴克
《多彩中国:中国自然大百科全书》,杜政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美丽的地球:高山》,斯特凡诺·阿尔迪托著,中信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八线入藏》主编蔡华业
敦珠·拉吉《西藏教育简史》,西藏人民出版社
冈底斯及其周边古文化中的神山崇拜。中国藏学,1996
国电陈。试析藏传佛教朝圣者的圣地情结。宗教研究,2006年
尕藏加。民间信仰与村落文明——以藏区神山崇拜为例。中国藏学,2011
丹镇多杰家。浅谈西藏圣山崇拜与生态保护。甘肃民族研究,2010,
国电陈。藏传佛教朝圣功能之我见。历史月刊,2006年
冯,董瓦尔登。解读西藏博尼教文化中的冈底斯神山。《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2008年
刘伟。浅谈西藏的泛神信仰。中国藏学,2008
《西藏的文明》,施泰安著,西藏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书》,民族出版社
《西藏文化发展史》,丹竹昂本,甘肃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