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清水,今晚和大家分享《几种“笔”公文写作经验分享与分析》。
“笔杆”属于组织系统的“笔杆”,是公文写作的绝对高手。他们的公文写作经验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相信对大家都是有益的、有启发的。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今晚的交流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分享“笔杆”公文的一些写作经验;
第二部分在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对公文写作规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接下来,依次进行。
一、分享一些“笔杆子”公文写作经验
既然是“数”,那么写公文就是一种相对独立、平行的体验。这些经验与公文写作、日常积累、学习方法、调查研究方法、起草标题、规划文章布局、修改文稿等阶段有关。共11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公文写作应经历的三个阶段
1.“跟着感觉走”。初接触公文写作的人,往往会“跟着感觉走”。他们充满学术趣味、文学趣味和书卷气,指指点点,激扬文字,谈过去谈现在,收集别人的语录。虽然不乏文采和见解,但总让人觉得飘飘欲仙,无法下坠,靠不住,缺乏针对性。有一个老笔杆子在解放动员大会上讲给领导们起草一个讲话,有一个很有力量的题目《论思想冲破牢笼》,领导们看完之后,大笔一挥就可以改成《谈思想解放》。
2.“循规蹈矩”。随着多年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变得诚实了。按照前人的老套路、老范文,很快就上路了,那样写,但开始变得死板、刻板、刻板。这个阶段是必须的阶段,但是长期不好,太危险了。如果你被困在茧里,你就无法破茧而出。你只能多写,多死。目前《极富》里有一种人:被要求写稿子的时候,往往很快就写完了,但你会发现都是一个套路,一张脸,就像从同一条生产线出来,让他改一遍又一遍,还是老样子。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一旦“固定”下来,真的是没希望了。
3.“跟着问题走”。在此期间,人与物、业务与问题都得到了深刻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从摆弄文字到思考事物,作品有根、有魂、有神,不再被形式和文字所困。他们不再以严谨不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为主。相反,他们开门见山,指出关键点,说得清楚,写得到位。
做好日常文档积累的六个步骤
1.“开悟”。“道”的本义是“道”,是万物发展的必经之路,即统一群学、沟通一切原理、改造一切事物的普遍智慧、普遍规律、普遍规律,掌管本源、本质、真理、标准,古人称之为“大道”。那么,我们共产党人的“路”是什么?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写公文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就不会有思想内容、规律性、辨别力和洞察力。“道”主要靠“悟”——感觉、悟、悟、渐悟、顿悟。传递启迪,传递一切,获得一切。
2.“研究”。真理真理,“道”与“理”是不同的,“道”之下是“理”,简单来说就是特定事物或领域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理论体系。既要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写作,又要学习古今中外的文章学著作,深入钻研写作理论,研究写作规律,掌握艺术文化,使成文的公文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3.“学法”。“理”之下是“法”,是创造、制造、改造某物的具体方法、技术、过程和制度。写文章也有具体的方法、技巧、过程和步骤,比如如何选题、规划文章布局、继承变化、用词造句、描述文字,我们称之为“语法”。“法”重在“学”。如何“学”?首先,多学习。阅读尽可能多的好文章和公文,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语法规则,背诵语感灵感。二是多抄。也就是说,要多注意临摹好模型,画瓢。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每一篇都是经典范文,要认真学习。三是多练习。刀磨得越快,写得越难。我们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自己写稿子,和大家讨论稿子,推稿子,改稿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大法而无定法”。学了法律就不能坚持,但要学会灵活运用。
4.“总督”。也就是说,你要非常熟悉、理解、善于写对象。州长是写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的锐度就靠不住。要把行长的建议和随笔的建议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了解全局,观察大势,知道大事,知道政策,善于经营,了解银行。如果对“事”理解得不清楚、不深刻,草稿就不可能写得清楚、深刻、透彻。当州长有三种方式:学习、研究和实践。
5.“堆积的木材”。就是平时多注意收集材料,做到“手里有饭吃,心里没有慌”。主要是建立“四库”——思想库、素材库、语言库和模型库。善用“两把剪刀”:机械剪刀剪贴报纸材料;电子剪刀,潜在的电子信息。“一支笔”就是提取、临摹各种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积累的数据要打印在纸上,记在脑子里,留在仓库里,避免使用时出现“守仓饿”和“提米袋吃”的现象。
6.“勤奋”。也就是说光收集储存是不够的,还要加工消化。你个人的想法和感受是你自己的事,这样你才能得心应手,得心应手。如果你在日常思考中有更多的感悟,你写空就不会流于表面。
公文写作前的“五个要懂”
1.理解主题、主旨和主线;
2.了解职位、职位和定位;
3.想清楚框架、结构和布局;
4.思考重点、难点、亮点;
5.想想场合,身份,对象。
精确构思的“五观”技巧
1.“向上看”。并准确把握上级领导的精神。写领导讲话,除了要匹配中央精神,还要匹配领导本人,做到:“学领导常态,写前问领导,写时做领导。”为领导服务,必须了解领导,向领导学习。要经常向领导的“账外”学习,包括他们的思想、语言、情绪、兴奋、担忧等。,力求在各方面与领导同一个渠道、同一个方向思考
测试,同样的语言表达,同样的频率共振。“先问领导再写”,即在写作前,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与领导充分沟通,更准确地触及领导的思维意图,增强针对性,克服盲目性,不要自以为是、摸黑写作。要知道,领导不关心的都是垃圾。“当写作的领导”,也就是说,当一个演员进入戏剧时,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主角。需要注意的是:既要想领导想什么,也要想领导没想什么,努力达到“写后启发领导”的效果,防止领导想到一个就只写一个,谈两个就只写两个,然后领导想到三个、四个,使其陷入被动跟进,疲于应对。
2.“往下看”。和基层对表,接地气,了解情况,要回应基层的呼声,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写作的现实依据,否则,所写的文章、发出的文件都没有针对性。
3.“向前看”。而对表的眼光,对趋势的认识清晰,方向正确,不能看得太近。
4.“回头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过去的弯路。
5.“往里面看”。以及自我对准、正确定位、合理预期、政策落实,防止公文内容脱离现实条件和自身实际。
如何写好题目
1.好题目的魅力是什么?标题是燕文,这是主题。它应该明确告诉人们你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抵制什么,话题应该像一面旗帜、一盏明灯、一个标杆、一面镜子,有明确的立场、态度和观点。
2.好题目的标准是什么?好的话题至少有“三新鲜”:一是清晰直接,有针对性。让人一眼就看出,一针见血。二是明钻尖抓人。can——说到人的内心,产生共鸣,唤起共情,同频共鸣,从而达到“每个人心里都有东西,但每个人的文字里什么都没有”的良好效果。第三,生动,有表现力。善于使用一些“白话”、“大道理”等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新颖独特,简洁朗朗。一个好的话题就是“新、巧、活、短、实用”,就像一个人的好名字一样,能让人“眼前一亮,精神抖擞,心中一震”,真正做到“听、记、大声尖叫、广泛传播”,能够“入眼、入心、入心、入人心”。
3.好的话题从何而来?好的话题来自干部群众,来自火热的生活,来自平时的思考和积累。第一,好的话题来自群众。群众是最聪明的老师,群众的语言是最生动、最形象、最朴实、最简洁的。群众是语言的主人。比如什么是官僚主义,什么是形式主义,群众说:领导干部不下来,就是官僚主义;不下去就是形式主义。这是从群众语言中提炼话题的好方法。第二,好的话题来自基层。基层是创新的摇篮,直接面临矛盾、问题和困难。从问题和现象中提炼话题是个好方法,有时候问题就是好话题。第三,好题目来源于实践。高楼深宅压抑不住好问题,苍白无力。这只是一个文字游戏。实践是探索的沃土,主动创造来自实践。只有实践才能产生真正的知识和好问题。第四,好的话题来自领导的演讲,尤其是一些即兴演讲。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在于他站得高,看得远,思考得深,领导者掌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大量信息,信息量大,含金量高,思想上有许多闪光点。稍加提炼和捕捉是个不错的话题。
公文写作中的“五个注意”
1.注意“皮薄馅厚汁多”。皮薄意味着过渡和穿靴子戴帽子的话比较少。不要拐弯抹角,不要拐弯抹角,错过话题。聊了很久,也不能进入正题而错过话题,给人“只听到楼梯声,看不到主持人”的感觉。厚馅就是有想法、有见解、有内容、有干货、有“真”。一篇文章的生命在于思考,一篇真正能吸引人、打动人的文章,不在于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和工整的对抗,而在于独到的见解。意见来自于你是否有一双慧眼。只有对观察敏感,勤于思考,才能善于表达,才能善于观察别人没有观察到的,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说出别人没有说的。很多汁意味着一种味道,意味着一定的文采,一定的修辞手法,更好的文笔。干货不是指干的,要好用好看,让人“吃”得有味道。
2.注意“虎头豹尾”。所谓“虎头豹尾”,第一,“头要亮”。也就是一开始就吸引人,要抓人,要“刺激”,要让人想读书,爱读书。通常可以采用“树目标”、“列现象”、“谈问题”等方法引出话题。第二,“尾巴要翘”。你不能趾高气扬,但你可以而且最好在写作中趾高气扬。趾高气扬就是要有力量有气势,这样文章的结尾才能提起来而不是掉下来,让人耳目一新,有感染力,有效果。
3.注意“从头到尾”。文章讲究一个“章法”,好的文章可以“开合”,开合严密,收放自如。一篇文章一定要注意如何“切入”,如何“破题”,如何“接”和如何“过渡”。这些节点都要仔细推敲,精彩纷呈。文章可以跳,但要避免显得突兀,不能“死”,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看起来街道是用石头铺成的,但实际上逻辑严谨,零散有序。写一篇文章,要学会拔丝剥茧,一步一步深入,像竹笋一样一层一层剥开,一步一步深入推进。《从头到尾》就像一首音乐,它经历了门、高潮、速度、节奏和起伏。
4.注意“破立”。好文章往往是“破而立”“破而立”,破而立结合。一般是站着之前就坏了。"破房子有利于建造新房子."。“破”就是告诉人们“你不能这样”,即反对什么,防止什么,抵制什么。“破”更多的是设置事实,讲现象,讲问题,就像“验脉”一样;“站着”就是告诉人们“做什么”,即倡导什么,鼓励什么,表扬什么。“立”意味着更多的方法、推理和规则,就像“开药方”一样。“断而立”就像去诊所量脉搏,“问而听”和“开方”。总之,“破而立”是文章的核心要素,以说理为主要特征。文章的针对性和生动性往往体现在破与立的结合上。有破有立的好文章,生动有趣,不枯燥死板。
5.注意“选词造句”。有人说写文章要从三个方面做,即原则、考证、发言。说理和考证属于文章的内容,修辞属于文章的形式。演讲章节讲的是如何选词造句。一个好的演讲篇章在于恰当的词汇和语法。单词和句子需要推敲、修改和仔细权衡。文章用词要准确、严谨、规范,要生动、深刻、形象。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情感是有形的,情感在内,形式在外,情感和形式都依赖于语言表达。
对稿件修改的几点认识和态度
1.修订公文的过程,是一个推敲观点、提炼主题的过程,是一个推敲结构、优化布局的过程,是一个推敲政策、完善整改的过程,是一个推敲内容、拾遗补缺的过程,是一个推敲文字、修改润色的过程,是一个感悟、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
2.写稿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怕修改,反对修改,拒绝修改,就是拒绝进步。当然,修改文稿时,要尊重、透彻理解文稿,防止出现看似懂、假装懂、以权压人、轻易否定、盲目改稿等情况,避免出现画蛇添足甚至化金为铁、“改而不改、来回修修补补”、“九稿十稿还复初稿”等情况。
3.“知道的越多,知道的越少,知道的越少”。意思是写的越多,越能感受到自己的差距。写得越多,越觉得肤浅无知,反之亦然。
4.“凡事用心,功德无形建”。这意味着公文写作一方面要投入,另一方面也要理解为是辅助服务人员的幕后工作,“只写文章不署名,只写报告不发言”,不能到处炫耀这份文件是你起草的,那份发言是你手里来的,那份想法是你出的。
5.请向别人请教。你要有头脑,还要有诚意,不怕丢面子,要有勇气承受别人的尖锐和尖锐的批评,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要有头脑向高的人、别人甚至比自己差的人求教;给别人提建议,也要真诚,采用恰当的方法,断立并举,以立为主,不炫耀,不过分坚持,不嗜口快言。
6.写初稿的人要有“目标精神”。愿意做“目标”,无怨无悔做“目标”,脚踏实地做“目标”。成为“目标”是艰难甚至痛苦的,也是光荣的。即使最后被打得千疮百孔,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一句话也没有留下,也不是没有贡献,一无所有。至少,我训练了自己,激励了大家,定下了修正完善的“起跑线”。当然,做“目标”也应该是一个强目标,尽量是一个聪明目标。不加任何修改,一枪打不倒你。
学习“十法”
1.比较研究法。比如比较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的报告。
2.系统学习法。党建理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有哪些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总平面布置和总任务。
3.专注于学习。重要工作、理论和观点。比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
4.研究性学习方法。创新和前瞻性。比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比如: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则。
5.接触学习法。从这个到那个。比如:党建和团建。领导干部要始终履行忠诚、整洁、责任、好干部五项标准。
6.借鉴学习。这个领域不熟悉的领域和创新,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自己的观点。比如:政治生态。
7.记忆学习法。经典名句。《温孤观志》等222部经典,篇幅适中。每篇入选文章篇幅不长,通俗易懂,内容和体量相对均衡,极适合普及和普及。
8.反刍学习法。关键理论和经典文章。从严治党等关键理论。
9.扫描学习法。基于理解和理解的学习。通过扫描,我们可以抓住关键点和差异,有目的地学习。比如组织工作或者部长讲话。
10.写作学习法。“解构”与“重建”。
研究要围绕“五个地方”
1.着眼全局,把握大势。比如“四综合”研究。
2.着力研究难题,推动创新。比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关键问题研究。组织体制改革研究:基层治理与党员处置。
3.专注于学习商业和提高技能。政策、节点和关键环节。比如选拔任用干部的议案,比如要精准、精准,比如对官员要求严格。
4.注重学习实践,把握规律。总结和改进实践。比如“五基”“一校两聘”。
5.重点研究材料,提高认识。例如:研究资料和书籍。调查研究。
做好调查研究的“八子”技能
公文写作离不开“四个研究”: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商务研究和语法研究。其中,调查研究最为重要,其核心和本质是“问题研究”,其内涵包括四个层次:“调整”,即取样本,包括区域样本、行业样本、层次样本、工作样本、群体样本、事物样本、问题样本等。;“查”,即查真相、查问题、查数据、查前因后果;“研究”是指研究机制、形势和规律;“究”即究其根源、本质和对策。
1.用你的大脑。往下走之前要深入思考研究的主题和主要方向,不能太盲目,缺乏针对性;下去之后,要边看边想,边听边说边走边写。
2.放下你的架子。也就是说,放下思想包袱,愿意做“小学生”,不懂就问,不要怕别人说你不懂,说你不知道,就不用说下去了。
3.打破避孕套。不要总是拘泥于过去研究的旧思想、旧套路、旧模式,增强调查的活跃性、流动性和随意性。
4.下沉。如果你不是水里的葫芦,你应该是水里的鸭子。一次跳水到最后,一个极点到最后,你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5.向前一步。少一些闭门讨论,多一些实地考察,意想不到的、原创的东西,往往更真实、更珍贵。
6.拓宽道路。多条腿走路,边走边看边听边问,既要开展“实地调查”,又要注重“公文调查”“会议调查”“培训调查”“信息调查”“监督调查”“网上调查”“电话调查”等。,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侦查体系。
7.清理管道。也就是说,要畅通信息收集、情况沟通、民意收集的渠道,多“高速公路”“直通车”,少“二把手”“中转站”,多面对面、手拉手、肩扛,少“键对键”“管对管”“文字对文字”,防止信息衰减、失真或中间梗塞。
8.消化水果。对于调查结果,要围绕“研究”二字,在“研究”二字上下功夫,分析分解、消化转化,不能把结果囫囵吞枣、按顺序接受,不能把调查和研究脱节。
“诗外功夫”的五大“诗外功德”
文章是作者的影子。人们常说,人如其人,人如其人。文学,比如人品,只能由有生活品味的人来写。一篇文章可以反映作者的品德、品行、修养和涵养,什么样的文章是由什么样的人写的,什么样的文章反映什么样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功夫在诗外”。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应该在“五个要领”上下功夫,也就是五个“诗外功德”。
1.懂美。美国英语是生活、生命和人性之美的反映,是我们身边一切美好事物和理想的体现。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但未必真的懂美。要学会认识美、理解美、热爱美,善于发现美、表现美。一个不懂欣赏美的人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
2.要有品位。写文章一定要有很强的性格,字里行间有一种令人敬畏和敬畏的性格。文章的品格是文章的灵魂。风格是文章上品的灵魂。只有有性格的人才能写出有性格的文章。“用铁肩扛道德”是“用好双手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高尚的精神”,才能实现“高尚的写作”。做那种肩膀硬,背直,勇于承担责任,为人正直的人;那种恶有恶报,爱憎分明,有骨气的人;那种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理解得透彻的人,是聪明的、聪明的、聪明的、充满大气的。
3.喜怒无常。真性情是万物生长的沃土。有真性情,就有真善美。你敢说真话也敢说真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篇好文章讲的是真话。写文章要充满激情,所谓的写作冲动就是这个道理。真正的气质会有激情,而且会有一种对问题的激情。一个永远朝气蓬勃的人才,会一笔一划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真正的写作是关于感觉的,是“感觉”和“感觉”。
4.积累。宋代苏东坡曾指着自己的一箱箱读书笔记和摘抄好句,对学者苏说:“收录天下佳句,古今之声。”“厚积薄发”是他提出来的。所谓“积累”,就是积累生活经验、写作素材和名言。所谓“细毛”,就是从丰富性中提炼出最好最美的一层水晶。老作家姚写《李自成》时,光史料就有两万多张。有了积累,用书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少恨。
5.冷静点。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需要煞费苦心的思考,仔细斟酌用词。你需要能够耐得住寂寞,稳住心神,坐在“冰冷的长椅”上,有时候还得“听听窗外的事”,静下心来打坐。一个人只有安静下来,心情才能像秋水一样清澈。好文章一定要在自由的状态下从心底流出。总之,华丽的文章应该有一颗平静的心。
我坚信,只要我们掌握以上11项技能,有意识地练习,并灵活地运用到日常公文写作中,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和新的飞跃。
二、公文写作规律分析
接下来,进入编写规则的环节。我觉得这个环节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抛砖引玉,先说说我对公文写作规律的粗浅认识和体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第二阶段,我们邀请大家互动讨论公文写作的规则。
首先介绍一下我对公文写作规律的粗浅认识和体会。综上所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公文写作的要素,坚持从要素出发,逐个击破,提高公文写作能力。要素管理方法是一种非常科学和有用的方法。无论是做什么工作,掌握了基本要素,就能掌握工作的基本规律和计划,全面准确地推进工作。比如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抓组织、队伍、活动、制度、保障等要素。我们从事公文写作,也是如此。首先要明确公文写作的要素。我理解主要有六个要素,一是主题,这涉及到文章立意的问题;二是结构框架,涉及布局问题;三是语言表达,涉及选词造句的问题;第四,标题起草涉及大小标题的问题,或者大小观点的表达。标题就是观点,观点就是标题。这篇文章由标题串联在一起,由观点支撑。五是材料组织,涉及材料组织、案例列举等问题;如果说标题起草主要是论证,那么材料组织主要是论证和论证。第六,逻辑层面,贯穿公文所有要素,是串珠子的核心要素,无论是主题确定、结构操纵、语言表达、标题起草、材料组织,都要注重逻辑层面,符合逻辑规律。在明确把握这六个要素的基础上,逐一分解,有针对性、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我相信我们会有所成就。
2.起草领导讲话时,要做到“举重若轻”、“返璞归真”、“化繁为简”。这三个成语的灵感来源于我平时起草领导讲话时产生的,我认为它们符合领导讲话的写作规则。所谓“举重若轻”,就是接到领导讲话的任务后,一定要讲究战略战术,在战略上轻视它,不要有“如临大敌”的紧张感,以平常心对待它;战术上要重视,充分了解领导意图,充分了解政策要求,充分掌握相关情况,充分研究文稿使用场合,谨慎积极。所谓“返璞归真”,就是贯彻公文的务实原则,坚持以务实有效的工作推进为基本点,把握文稿使用的实际情况和要达到的工作目标。打个比方,要处理好装饰与自然的关系,关注它的自然实用价值,不要因为过度装饰而掩盖它的基本实用价值。所谓“化繁为简”,就是把握稿件内容的逻辑起点,掌握稿件层次的基本规律,从最简单、最严谨的思维去规划稿件的布局。要认识到“路很简单”,善于化繁为简,用最简单的层次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总之,“举重若轻”、“返璞归真”、“化繁为简”,就是要正确处理战略轻视与战术重视的关系、变通与自然的关系、简单与复杂的关系。
3.起草领导讲话的较高标准是站位高、思维严谨、表述准确。这种感觉是我从县级机关到市级机关最大最深的感受。个人认为,在县级机关起草演讲稿时,更要注重务实性、可操作性和接地气性,更要注重对仗性、概括性和精细性,便于记忆和落实,更要注重具体任务部署和具体工作安排。但市级机关级别越高,所面对的对象质量越高,以前的标准显然不适合。首先要站得高,时刻体现讲政治的要求,时刻站在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求事,甚至把整篇文章用“政治”串起来。其次,思维要严谨,通过严谨的思维,体现领导者的执政思想、思维和能力。在这里,我们不应该是片面的、孤立的、割裂的。总之,要从文稿中获取领导者的长远战略眼光和系统战略思维。第三,表述要准确,要有参考依据。对真理的解释要依法、充分论证,不能有逻辑上的争斗和理由上的不足,不能有因果倒置和牵强附会的问题。
4.如果领导讲话的起草可以用实例和数据来表达,就不应该简单解释。领导讲话虽然讲究站位高、理论思维强,但要落到实处,生动好听,全神贯注。让它生动有趣的最好方法就是充分利用例子、数据等更直观、生动、易记的材料。通过对比不同层级领导的发言,我发现上级领导更喜欢用实例和数据。受此启发,在起草具体领导讲话时,可以用实例和数据来表达,但不能简单解释。这也是很多“笔杆子”强调需要“素材库”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互动交流阶段。欢迎大家多提问题。我会告诉你我知道的一切。不一定正确或全面的观点,请辩证地、批判地看待并吸收。谢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