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被很多人熟知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6年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并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他们获奖时,他们都是中国人,所以他们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然而,我们后来都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分道扬镳,没有共同努力继续创造更多更大的成就。在那之后,杨振宁在物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李政道似乎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这到底是为什么?
今天,我们将告诉你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一些小事,以及为什么后来会有很大的学术差距。
01
杨振宁和李政道曾经是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他们被视为校友。杨振宁比李政道大两岁,比他大四岁。因为两人都是学物理的,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学霸之间的交流自然就开始了。后来两人都去了美国留学。
杨振宁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去了普林斯顿工作,得知李政道在加州柏克莱大学不太开心。于是杨振宁向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寻求帮助,于是李政道来到了普林斯顿,两人的合作正式开始。
两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每天在一起学习和工作,很快就取得了成就。1952年,这两个人写的一篇关于“统计力学”的论文,让很多人认识了这两个年轻人。当时的领先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关注了这两个年轻人,邀请他们到办公室面对面交谈了一个半小时。
02
奥本海默曾这样描述杨振宁和李政道:
李政道和杨振宁坐在草地上讨论问题的照片是普林斯顿最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然而,这种风景不会持续太久。当两人之间的科研蒸蒸日上的时候,他们是不开心的,但是这种不开心仅仅是因为一件事情造成的,那就是两人在论文和科研成果上的“排名问题”。
发表这篇论文时,李政道认为应该是《李政道与杨振宁》,因为按照当时的惯例,作者的署名应该用英文首字母排列。杨振宁认为他比李政道大四岁。如果李政道不介意,他希望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第一位。
李政道起初对杨振宁的提议感到惊讶,但为了不影响双方的合作,第一次勉强同意了。然而,在第二篇论文中,李政道提出,按照国际惯例,他的名字应该写在前面。至此,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在普林斯顿发表论文。
03
李政道对杨振宁不满,决定离开普林斯顿,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原本以为他们不会再合作了,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政道看到杨振宁的论文中有一个疑点。他联系了杨振宁,指出了其中的疑点。两人才再次合作,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这种合作为他们找到宇称不守恒奠定了基础。
1956年,他们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后来,在吴健雄博士的帮助下,他们验证了这一理论,最终他们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奖。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奖项是他们决裂的真正开始。
两人争夺首次发现权
这样一个重量级的理论,最先发现正确的,当然值得关注。然而,这两个人的观点却各不相同。李政道认为他首先提出,然后说服杨振宁一起研究结果。杨振宁的观点完全相反。
奖项排名顺序
在颁发诺贝尔奖时,杨振宁提出希望按照年龄在李政道之前颁发,他的妻子杜致礼也希望国王陪他参加晚宴。也就是说,领奖时杨振宁第一,李政道第二,举行晚宴时杜致礼第一,杨振宁第二,李政道和他的妻子在后面。这让李政道非常不满意。为此,杨振宁还特意问了李政道夫人秦惠若。秦惠若觉得如果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发生争吵,对中国来说太尴尬了,所以他劝李政道勉强同意。
新闻报道排名
后来,一位美国记者写了一篇宇称问题的简介,记录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并报道。两个人还是很不开心,因为谁在报告前面的问题。
此后,两人决定停止一切合作,黄金搭档就此结束。当物理界的其他人知道这两个人因为这件事情分手后,都在哭,感觉有些不解和无聊,这对物理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试想,如果两个人能一直合作下去,后续会不会有更多的可能?
奥本海默对此非常失望。他之前一直对两人抱有很高的期望,最后很难理解他们会因为这个分手。最后,他毫不客气地说:李政道应该停止做高能物理,杨振宁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04
当大家还在后悔分手的时候,我没想到这次“分手”会成为他们以后事业的分水岭。
先说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不是杨振宁学术工作的巅峰,而只是开始。杨振宁相继提出了两个理论,即“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对世界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人评论了20世纪世界物理学的发展:
如果说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的旗手,那么杨振宁应该是在20世纪下半叶被推动的。爱因斯坦在第一个层次上有三大贡献: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理论,杨振宁在同一层次上也有三大贡献:规范场、杨-巴克斯特方程和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
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促进了微分几何的发展,杨-巴克斯特方程促进了许多数学领域的发展。虽然杨振宁从未获得过诺贝尔奖,但这两个方程帮助至少十几位物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菲尔兹数学奖中至少有六位通过推导杨-米尔斯方程而获奖。。
2000年,《自然》杂志评选出了近千年来世界上20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这份名单包括爱因斯坦、牛顿、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其中杨振宁也成功上榜。他是唯一活着的科学家,这是对他成就的肯定。因此,后来有人说杨振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让我们再来看看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后,李政道于1961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于1962年成为美国公民。尽管此后发表了许多论文,但从未有过突出的成就。
05
杨振宁与李政道决裂后,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的故事一直在江湖上流传。但是,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杨振宁的成就比李政道大得多,他在世界物理领域的影响力有很大差距。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杨振宁曾经给他们共同的老师,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大猷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杨振宁首先向吴大猷解释了他与李政道决裂的大致过程。同时,他评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时直言不讳地说:
“郑导是一位非常聪明的物理学家,吸收能力强,工作勤奋。但是洞察力和数学能力稍逊一筹,所以虽然从1962年开始写了很多文章,但是没有特别重要的成果,也没有很大的影响。
这可能是杨振宁总结两人学术差距的主要原因。杨振宁认为李政道虽然很聪明,但在数学计算能力上有一些缺陷。但是,杨振宁本人在数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一生的物理工作中有着奇妙的数学风格。
数学对物理研究非常重要,因为物理研究需要大量的计算。杨振宁这样看待数学和物理之间的关系:
我的大多数物理同事对数学采取了功利主义的态度。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赞美数学的美丽和力量。让人感到奇妙的是,数学中很多奇妙的概念都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你如何看待杨振宁和李政道之间的“恩怨”?欢迎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