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 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简介

栏目:军事 2021-11-24 15:32:43
分享到:

夏、商、周三代的卿大夫,都是宗族出于世袭的原因选出来的,一般人是摸不着的。检察制度和九品权制度是指地方政府对人才的推荐,或多或少受到人情世故和利益交换的影响。或者局限于举荐熟识内情的主人为官,或者局限于相互依附的家族,范围比较狭窄。

科举制度是由中央政府组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考生只要报名就能参加考试,就能脱颖而出,获得为官资格,大大扩大了选官范围。科举考试把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个政府部门,增加了人们的家国情怀,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唐代考科举的人数不多,从十几个到二十多个不等,科举对弑君集团的影响有限。而宋朝则不同,不仅录取人数增加到300人左右,而且废除了唐代禁止工商杂科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科举制度成为全社会几乎各行各业选拔人才的方法。空之前选官范围扩大,国家权力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广泛的人才选拔和宽松的政治环境,不仅使宋朝出现了衣冠不整的局面,也使“中华民族文化演变千年,以赵宋之际为顶点”。

考试选官起源于东汉时期的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将考试选官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唐代科举考试最初由吏部主持,后来改为礼部,标准较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使得士人重视功名。唐代进士纪只获得了做官的资格。如果你想得到一份特定的工作,你必须通过官方部门组织的面试。面试有四项——身体、言语、书本和判断,考察新学者是否五官端正、表情清晰、文笔优美、判断公正。

唐代科举考试将人才考试与人才考试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区分选拔出来的人才的知识和才能,维护了选拔人才方法的公平性,为后人选拔官员和用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明清时期,取才标准改为八股文。八股文虽然也是才学的体现,但是限制太多了。程式化的文章、节奏的要求和思维的限制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顾批评“八股文的危害比焚书还大”。但从试卷评价来看,八股文对赋分要求明确,分值明确,参考答案大家都能看懂,更加透明、公开、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