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巨匠享誉海内外
裴文中,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辛庄镇瓦子庄村人,史前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裴文中
1927年,裴文中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这时,周口店古人类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开始了,主持单位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协和医学院。第二年,裴文中和一些年轻的考古学家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他们精力充沛,给整个场景带来活力。1929年,震惊世界学术界的奇迹终于发生了: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猿人头骨。那是今年的初冬。在挖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突然看到一个小洞,洞的裂缝很窄,只有一个人可以进出。裴文中来到山洞,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不顾寒冷,他决定继续挖掘工作。到了12月2日下午,山洞外的天空渐渐暗了下来。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道:“是只猿猴!”每个人都聚集在周围,如果他们发现了猿人的头骨,一半在地面上,另一半埋在坚硬的土壤中。这时天快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经不耐烦了。裴文中毅然决定继续挖掘,直到第一个北京人的头骨完全出土。第二天一早,裴文中派人向北京地质局报告了这一重大消息。几天后,裴文中亲自乘坐公交车,用自己的两床被子、床垫和毛毡包裹着这件稀世珍宝护送到了城里。北京猿人头骨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为人类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经过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和论证,在裴文中发现的北京人被命名为“北京人”。后来,唐山人贾兰坡在猿人洞先后发现了三具猿人头骨化石。
根据北京人的头骨复原
裴文中等人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无数哺乳动物化石,以及4层深达6米的骨灰,经检验为草炭骨灰。遗迹证明北京人已经能够控制和使用火,用火取暖,烹饪食物,一起控制火,并使火持续很长时间。中外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北京猿人遗址的遗迹是世界上人类使用火的最早证据。北京人头骨的发现为人类进化的伟大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人类控制火的伟大创造,在人类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被确立为国家一级博物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裴文中的工作照片
1935年,裴文中前往巴黎大学学习史前考古学。1937年获得巴黎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成为法国地质学会会员。回国后,历任工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术所长、周口店办事处主任、新生代研究室主任,先后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讲授史前考古学。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研究员。195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术委员。1957年,他被授予皇家人类学学会荣誉会员的称号。1963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主任。1979年任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史前与原始历史协会名誉常务理事。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裴文中还对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体系和年代学进行了开创性的、深入的综合研究。早期人类国际研讨会于1937年在美国费城举行。裴文中读的《中国旧石器文化》是中国学者发表的第一篇综合性总结,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中国猿人文化、河套文化和山洞穴文化列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文化的阶段基础,指出它与欧洲旧石器文化不同。1955年、1959年和1965年,他发表了一系列总结性论文,根据新的发现和研究,扩展了论文内容,提出了新的认识。裴文中关于中国旧石器文化体系和阶段的论述的轮廓和基础,在中国旧石器时代研究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裴文中还将研究领域拓展到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为中国旧石器考古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史前时期研究》一书是他的代表作。
裴文中代表作
裴文中在5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非常重视野外实践。他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广泛的史前考古、古生物、地质调查和发掘,发表论文和专著168部。他的代表作有《中国猿类史》、《周口店第一地食肉化石》、《周口店山洞文化》、《周口店山洞》。
裴文中关注的是考古人才的培养。他曾担任考古人员四个培训班的班主任,亲自授课、指导野外实习,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工作者,对中国考古学和博物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裴文中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和第四纪地质哺乳动物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中国地质学、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大师。他开创并推动了中国旧石器考古和第四纪哺乳动物科学,为中国旧石器考古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编者按:
为了更好地宣传唐山,唤起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贡献力量。“你好唐山”微信官方账号选取了52位在唐山出生或在唐山做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图文形式介绍给网友。每周介绍一人,周三上线。全年有52人。
唐山的热土孕育了唐山的历史文化名人,唐山的历史文化名人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共同推动了唐山的历史前进。唐山的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让我们骄傲,激励我们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不懈努力。
你好唐山
请注明综合整理和发布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