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tocracy 区块链治理与 Polkadot 的链上治理实践

栏目:旅游 2021-11-23 17:56:27
分享到:

区块链的治理结构包括决策和沟通的过程,在区块链的生态中,尤其是公共链中,发挥着无形但长期的作用。上一代的公链从链下治理开始,而新一代的公链对链上治理更加开放。我们认为链上治理和链外治理有各自适用的边界。Polkadot和其他公共链对链上治理模式进行了许多改进。从长远来看,链上治理符合区块链的开放内涵,不应放弃探索方向。

区块链治理的意义和作用

治理是对组织决策过程的描述,它包括几个模块,如负责人、参与者选择、决策过程、部署过程和执行过程。区块链治理是区块链参与者为改变区块链特征而做出的决策过程,特别是对于共识和经济分配,可以说是“共识上的共识”。

Vitalik认为,治理分为两部分:一是决策模块,二是协调模块。决策模块类似于一个功能。所有利益相关者通过决策模块收集他们的意见并形成解决方案。

协调模块类似于决策模块,协调模块中的行动者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影响决策模块,使其做出更多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治理的作用是使区块链体系进入一个更长、更有序的发展过程。例如,Matt Corallo认为,比特币最重要的治理意义就是让其处于不信任状态。另一些人认为,其目的是使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看起来这两点是可以调和的,即一个去中心化系统的价值在于提供一个不信任的环境,让用户只有信任开源软件,才能最大化去中心化系统的价值。因此,治理的意义是在规则层面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分布式参与系统,并体现在结果中,它是让利益相关者乃至外界信任该系统,从而提升系统价值。治理的对象是去中心化的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是去中心化系统的一套规则,使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按照这套规则进行活动,包括共识、参数、激励、惩罚、数据结构、资源分配规则等等。因此,治理的意义大概是:改变区块链体系的一套规则,让利益相关者更有效地开展经济活动,提升整个网络的价值。

与国家治理和公司治理不同,分散的区块链治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如何从全球参与者参与决策和协调的过程中抽象出一套合理的治理流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全区块链都在探索自己的治理模式,可以分为链上治理和链外治理两种模式,以及它们的混合。离线模式是基于互联网的模式。例如,开发人员在bitcointalk上讨论它,并在Ethereum的GitHub上提交EIP。社区对这种模式非常熟悉。但区块链的特点是,所有这些功能都可以移到链条上。因此,链治理和链治理似乎都形成了可行的模式,相互之间有很多支持者、怀疑者和反对者。链上模式是部分区块链的自发模式,也面临诸多挑战。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公共链条的治理模式和特点,从而总结出一个治理的发展脉络,看看区块链在链条治理和链条治理之间的治理是如何造就了现在的局面。

区块链治理发展概述

比特币

作为第一个公链,比特币的治理模式比较简单,主要是链下治理的推进,核心开发者比特币核心对协议进行升级。从历史经验来看,比特币的线下治理相当碎片化,核心开发者和矿工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这也是PoW币的缺点:矿工相当于资本家,但缺乏治理权。一旦矿工和开发商的利益不一致,协调过程就会非常复杂。记账权相对集中,治理权也集中,但两个中心并不一致,这就是比特币治理的现实。也是因为两个中心的关注点不同。矿工注重经济利益,而核心开发者注重代码、技术和治理,但两者都依赖于比特币系统的繁荣。

比特币的治理结构是前一个时代的产物,设计者也没有想到比特币的生态会发展到如此规模。而且,比特币的经济功能已经开始偏离设计者的初衷,大部分人只做逐步优化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大部分参与者并不关心如何治理,而是更关注分割对货币价格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比特币的离线治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非常流畅,几个重要的bip也是离线完成的,比如分层的确定性钱包协议。

以太博物馆

以太馆的治理主要围绕EIP,如何提出,如何讨论,如何实现,如何合理纳入核心开发者的意见。由于Vitalik和Ethereum基金会的存在,链条下的治理相对集中。即使因为DAO事件,Ethereum社区在分叉后仍然是向心的。

维塔利克和弗拉德反对链治理,弗拉德认为链治理剥夺了所有节点参与分叉节点的自由。Vitalik的观点是,连锁治理最终将成为由大资金持有者控制的局面。然而,货币的大持有者实际上更关心货币的价格,但开发商关心的是治理的权利。阿健曾指出,开发商通过线下治理获得声誉和影响力,而这种收入的流动性很低,所以开发商更关心让系统繁荣,而不是短期投机者更关心经济效益。这种声誉和影响是通过EIP的推行而不断扩大的。

目前所谓的链式治理,只是尽可能把链下的一些职能移到链上,链下的个人影响力无法消除。比如,无论链条如何治理,区块链创始人的声音几乎不容忽视。选民的任何信息都来自链条和核心开发管理团队,这是一个中心-外围扩散的过程。

Dash-第一个链控制PoW链

Dash是最早关注隐私保护的公链系统。它的基本特征与比特币相似,但有两个区别。一是增加混合货币机制匿名发送Dash,二是增加Masternode设置,使得基于PoW的网络成为两层网络,即一层以PoW为算力底层,另一层支持治理决策层。

Dash采用双层网络是因为,第一,它认为比特币的整个节点非常重要,比如帮助用户发送和同步信息;其次,整个节点的激励不够,导致整个节点负担过重,从而减少服务的提供或成为轻节点,影响网络安全。因此,Dash的双层网络提出Masternode类似于比特币的整个节点,但会给予更多的激励,45%的挖掘分配给主节点,45%分配给普通节点,10%分配给项目开发者支持基金。然后,每个主节点可以对链中的治理方案进行一次投票,由于主节点的全局分布,可以相对分散。

效果如何?罗伯特·格林菲尔德提出的问题:1)1000 Dash抵押贷款成为主要节点,需要7.7万美元左右的市场价格,对于普通个人来说难以承受;2)主节点激励到位后,经营者更关心收益分配和货币价格。参与治理不影响收益。如果货币价格大幅上涨,就不那么受关注了;3)缺乏执行决议提案的约束机制。4)提案多由Dash Core提出,相对集中。

的确,Dash的做法是从PoW链到链治理的一大步,但在机制设置上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Dash Core的影响力太大,无论是表面的还是潜在的。所以Dash网络有局限性,其主网节点最多也只有5000多个,低于1万个比特币左右。另外1,000 Dash的抵押贷款也限制了分权治理的进程。节点数不能作为去中心化的标准。其实可以看出,小节点几乎没有发言权,所以后期的区块链投票制度已经开始改变。

tezos——治理PoS链的第一条链

Tezos是Arthur Breitman于2014年创立的区块链项目,旨在解决比特币系统中的硬分叉、成本与集中化、包容性治理、缺乏智能合约和代币创造等问题。AB的立场书中提到了这些改进,其他所谓的altcoin生态系统或多或少也参与其中。然而,Tezos与其他去中心化的公链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立场书中的“自我修复”理念。

Tezos强烈反对硬分叉,认为直接硬分叉会降低整个系统的价值。因此,他提出的自我修复理念是通过系统内的投票和反馈,不断改变系统共识乃至治理规则的功能。AB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分叉链都是繁荣的,一个分叉链比另一个更好。在这种情况下,不如解决纠纷,即通过协调博弈推动Tezos不断升级,让Tezos在区块链整体技术成熟时更好的吸收,而不是分裂成多个阵营。探索自己的道路,会大大降低网络的价值。

Tezos的投票规则并不复杂,但难点在于有一个巨大的参与门槛,即80%。按照一套修规全流程三个月的时间长度,提交-审批-达到法定门槛-实现四个子“季度”。然后将在第三个“季度”进行测试。对于通过测试的提案,验证者将对提案进行投票,这需要两个强有力的规定:通过率和参与人数超过80%。如果通过,新协议将被激活;如果失败,将根据预设的共识调整参与规则。

按照AB的说法,Tezos还可以让治理规则更加智能化,比如通过改进“shell”,可以帮助其理解token、balance、public key等概念,增加更多的语义来表达用户的兴趣。另一方面,它引入了预测机器,并将其与链治理相结合。

单说Tezos的链治理只是简单的描述,但对其进行深度开发,是一套反映其“自我治理”理念及其链功能实现的逻辑,其链治理是实现其理念的必要步骤。由于本文只谈治理,其他方面就不展开太多了。这里要提到的是,我们可以看到,链式治理是观念和态度的反应,是手段而不是目标。

宇宙

宇宙枢纽的治理需要通过链条进行。参与者需要至少投入512个Atom,并成为验证者节点。普通用户不具备成为验证者节点的能力,大多数Atom持有者可以委托验证者节点进行投票。

Cosmos Hub的治理过程也非常简单明了。例如,合唱团给出的示意图分为四个步骤:1。存款;处于抵押阶段;2.投票阶段的投票;3.理货;在计数阶段;4.在实施阶段实施或拒绝。需要注意的是:1。只有质押代币才能参与投票;2.认捐数量决定投票结果;3.客户可以自己投票来推翻验证者的投票。

与Tezos相比,接受提案的门槛似乎并不高:1。40%的令牌参与;2.50%的人投了赞成票;3.行使否决权的票数不到33.4%。行使否决权的门槛提高了客户的权利,即更少的令牌可以表达更大的否决权。特别是,客户可以覆盖那些不同意自己意见的验证者的投票,从而增加直接参与的意识和发言权。

对于验证者节点代表用户参与治理的情况,社区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Figment研究员Gavin Birch曾指出,如果验证者节点降低费率或通过信誉吸引更多用户,很容易因为经济利益吸引大量大用户转移,这就利用了客户更关心代币的经济利益而放弃其治理权的特点。Cosmos的研究员Sunny Aggarwal也同意将治理权分配给所有人而不仅仅是验证者是非常可行的。验证者的节点更安全,社区治理交给整个社区,鼓励代币持有者投票,可能是更好的模式。但这还只是在讨论阶段。

波尔卡多链中的治理探索

波尔卡多的连锁治理理念

我们认为Polkadot的治理是与整体设计理念相结合的。如前所述,在早期的区块链体系中,如比特币或以太琴,社区通常通过线下治理的形式形成决策。这种模式在当时是很自然的,因为当时区块链的重点是去中心化,对等化,智能合约系统功能的实现,以及更好的底层完善,所以通过大多数开发者的决议快速实现某些功能是最重要的。

但分权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理念的表达,因此忽视治理的事件开始慢慢浮出水面,比如2016年以太琴的DAO分叉,2016年香港共识的比特币分叉等等。不是分叉不好。分叉本身就是治理自由的体现。但分叉后,社区、矿工、用户被分割,引入了更多的集中权力,降低了整个网络的价值。

在PoS时代,分叉会被视为一种恶意攻击,也就是一种不感兴趣的攻击。而且在不攻击的情况下,即使少数人选择退出群,在其他叉链上仍然没有相应的表达权。所以这种不必要的损失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

所以博卡早期的设计理念其实包含了不分叉的概念,比如博卡核心开发者Jack Fransham就提到:不升级,只有分叉。自从有区块链以来,这一直是一种模式。

既然区块链已经进化,我们可以考虑从底层设计一个链式治理机制,这也是波尔卡多想要做的。在Web3.0时代,以Web3.0的形式实现治理,相当于实现了Vitalik提到的决策链。

关于连锁治理的优势,波尔卡多的Phil Lucsok已经明确指出,大概有几点:1。透明度和开放的治理流程;2.整个过程可以追溯找到责任人;3.强绑定,治理决策和执行之间不会有摩擦成本,根本不会有不执行。

论波尔卡多的连锁治理内容

波尔卡多的链治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法案和公民大会;2.理事会和技术委员会;3.平行链槽的分布;4.财务管理。

每日提案由理事会提出。理事会成员的选举过程遵循顺序的弗拉格曼方法,就像验证者一样。详情见非营利组织选举办法。共有13个席位,任期为2*理事会成员人数*周,然后固定一年。治理过程依赖于令牌DOT。DOT的主要功能是:1)提交建议书;2)赞成议案或提前解决议案;3)对所有活动提案进行表决;4)成为理事会的当选成员;5)选举成员。

所有的议案都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票据类型如下:

公开披露法案

立法会已通过大部分议员或全体议员提出的议案

上次有效公投中的一些提议

由技术委员会提交并由理事会通过的紧急法案

该委员会类似于众议院系统,负责提出日常议案。为了避免理事会成员的垄断,公众也可以直接提出公开建议,要求公众质押代币。当然,这并不能完全避免理事会被成员垄断,所以成员任期是有时间限制的,继承了比例正当代表制的优点。同样,成员的选举仍然可以发挥线下影响力。立法会提出的议案需要全民投票,这也是避免被立法会操控的方法。

重要的设计系统1:产生偏向-增加投票率,平衡主动和被动投票者

波尔卡多设计了一个重要的投票偏向机制,以平衡不同投票类型中支持者、投票者和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公开披露法案

应用正偏投票机制。参与率低的时候,倾向于反对投票;当参与率高的时候,他们倾向于投票。

反对/sqrt

议会多数票

参与率不是用偏见来判断的,按照正常的简单比例来投票。

反对

全体议会投票

应用负偏差投票机制。即全体安理会成员支持的表决,与积极趋势相反,参与率低时倾向于通过表决,参与率高时倾向于反对表决。

反对/sqrt

下图描述了道岔偏置机构的动作过程:

系统分析:

对于大规模投票,波尔卡多倾向于维持现状,比如一些无足轻重甚至恶意的修改,需要更高的参与率才能修改,有利于维护制度的稳定性,调动更多的投票结果,比如一些更容易引起公众争议的法案。

对于只有大部分董事会成员同意,但不是全部统一的情况,代表董事会内部存在歧义,可以采用简单多数票,不会涉及财阀行贿。

对于一项获得立法会一致通过的议案,需要更多的公众投票来否决,也就是说,公众可以否决立法会的决议,但需要很高的参与率。

当参与率达到100%时,三者都成为简单多数原则。

重要设计制度2:仓库上锁制度——体现公众参与的信念

还有一个促进参与的设计,就是所谓的最大票数会作为乘数加入到投票参数中,而投票参数就是选民锁定DOT时间的简单映射:maxvotes = tokens * vote _ multiplier

为了让选民对自己的意愿和建议有更多的承诺,这是提高他们参与度的一种方式,选民付出了真正的经济利益来促进他们的想法得到实现。

重要设计系统3:技术委员会-应急措施

技术委员会的设立来源于草间弥生网络的三院制,三院制的三个分庭是转诊分庭、理事会和技术委员会。在波尔卡多的治理结构的原始版本中,这种结构并不存在。

技术委员会由以前在波尔卡多或草间弥生参与过协议实施或讨论的团队组成,由理事会根据简单多数原则选举产生。正如乔·彼得罗夫斯基所说,技术委员会是防止系统问题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将预防和控制各种安全问题,并提交紧急国家决议。公民投票决议只有在理事会三分之四成员和技术委员会三分之二成员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提交,此后的公民投票机制与普通程序相同。由于技术委员会的选举可能不那么民主,其决议可能不会在涉及政治敏感性或战略重要性的紧急情况下生效。

波尔卡多治理机制综述;

Polkadot的治理机制并不复杂,只是Polkadot众多精妙设计中的一小部分,但却体现了Polkadot的设计初衷,即以Web3.0的模式实现对Web3.0的治理,在实践中也需要各方的真正支持,并在链条中遵守行为准则。当然,在Web3.0和Parity的强势领导下,Polkadot的治理机制很难看到问题。预计考验会在“真正的”分权之后到来,但当时的治理结构会更加不同。

未来治理的发展

从目前公共链治理的发展来看,链上链下没有一致的结论,双方都有公共链的支持。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新一代公链基本上是三种态度:1。连锁治理是中流砥柱;2.反对连锁治理;3.采用链式治理,但链式治理开放但谨慎,分布相对均匀。几乎所有的意见都没有完全抛弃对方的意思。链上和链外治理问题自然存在。每个链只能选择链上或链下,但普通参与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参与。无论治理模式多么微妙,最终的选择还是在于公众和市场。

例如,Near认为:“一些公共链依赖于链治理,协议中的一些决策由链投票决定。虽然这个过程是透明的,但是需要仔细对待每一个决议,同时也面临着受到一些常识性错误影响的攻击的可能性。”

索拉纳也持类似观点:“我们对链治理更加谨慎,自动变更将成为安全攻击的载体。”但对于连锁治理,他也觉得有探索的必要。“连锁治理最终会成为一个相对重要的特征,我们会从相对较小的事件开始,比如交易费用的决定。但最终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治理模式不能影响绩效。”

也有中性的,比如Nervos:“……已经研究了很多治理方案,但是还没有实用的方案,所以Nervos Network的治理方案还会继续迭代。在早期阶段,Nervos基金会将是项目治理的主体。随着时间的发展和Nervos社区的壮大,我们希望社区成为治理的主体。”

被攻击的链治理的特点经常被人诟病,尤其是在一般提到会有一些偏离实际需求的改进例子的时候。而线下治理主要在于决策的透明性和完整性,但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其实并没有完整的线上治理,大多数线下的影响还在继续,Polkadot也不例外。关键在于如何使协议更加有效和健壮。

除了安全问题,连锁治理中还有一个财阀政治问题,即代币数量决定决策过程的走向。支持者认为,持有最多代币的人更关心网络的发展是正常的。反对者认为,这样会导致财阀政治,也就是大家族说了算,所以链条下的治理是优越的。

社会上有观点认为,分叉是治理在链条下赋予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事实上,硬叉和退出网络有什么区别?大多数问题总是有人反对,有人支持,少数问题可能会引起分裂,无论是链上还是链下。所以,把分叉作为一种上级手段,或许我们没有考虑到,所谓的“不分叉”链治理也可以是:退出所有token,重新复制源代码,另起炉灶,所有节点仍然可以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这个新的“分叉链”。

不可否认,区块链仍处于早期阶段,仍在升级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紧急问题,需要各种链条下的解决方案。但在相对成熟后,连锁治理的比例要提高。比如2016年,DAO问题经常被各种文章引用来批评链上的不足,最后被链上解决了,但是技术界也在进步,所以不能说不会出现类似DAO的问题,但是可能性在降低。

区块链治理的有效性与五点有关:透明度、完整性、有效性、合作和安全。这五种品质中,链条明显透明,而链条有效,而整体性、协作性、安全性则不那么明显。不存在一方在链上或链下一定能跑赢另一方的情况。优缺点是与生俱来的,取决于分布式系统的选择倾向。

链上和链下不是绝对的好问题或坏问题,而是适用的边界问题。达西·艾伦和克里斯·伯格提出,链式治理只能是整个治理协议的一部分,能够被链式化的是控制。但由于区块链的多边市场、技术生态和企业需求,这些隐性合同只能线下进行。同样,链下治理也是整个治理协议的一部分。

一些法律学者也在思考链中和链下的问题。例如,Wessel Reijers等人在《Now the Code Runs Itself》中提出,尽管链条中的治理是脆弱的,但可以通过宪法治理赋予特定群体有限的特权,在紧急情况下解决问题,这类似于波尔卡多的理事会和技术委员会的作用。

试想几年后,当早期创始团队退出舞台时,将需要什么样的治理模式来规范这种分布式组织?不可否认的是,和现实世界一样,会有一代又一代的领袖,各种充满个人意志的法典会烙印在区块链体系上,无论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毕竟需要一个相对清晰的体系来限制和精简这种影响,这应该是连锁治理的终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体系不应该放弃连锁治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