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 伊莎白·柯鲁克: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栏目:旅游 2021-10-09 10:43:48
分享到:
点击标题下「昆明女声」可快速关注

日前,全国妇联发出倡议,向广大妇女学习申纪兰、屠呦呦、宇易等国家级奖章获得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等英雄模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新时代的女性奋斗者。为积极响应倡议,《昆明女声》推出“向英雄模范学习,争做新时代巾帼奋斗者”专题,刊发国家勋章、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等英雄模范事迹,供广大女干部姐妹学习。

今天,为您讲述的是荣获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的国际友人,104岁的加拿大老人——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

“姐姐,

我登上白鹿镇的白鹿顶啦!

很棒吧?"

“姐姐,太不可思议了,

我没有勇气。"

“不到长城非好汉,

哈哈哈!"

这样一段姐妹间对话,

听着,这可能很正常,

但是,

如果你知道姐妹们的年龄,

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爬上山顶的姐姐伊丽莎白已经103岁了。

妹妹101岁。

伊丽莎白目睹了

一个国家从战争到和平的巨变,

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这个巨大的变化,

为世人留下宝贵的考证资料;

和她丈夫一起,

拓荒了中国的外语事业,

让更多有远大理想的人,

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如果你今年超过100岁,

依然风华正茂、朝气蓬勃。

01

逆行的女战士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签署了总统令。

在荣获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的国际友人中,

有一个104岁的加拿大人伊莎贝尔·克鲁克。

回到19世纪末100多年前,伊丽莎白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

在十九世纪末,加拿大掀起了传播福音的运动,开始有组织、大规模地派遣传教士来华。

伊丽莎白的父母来到了当时还很闭塞的四川成都,在这里相识相恋,结了婚。

少女时代的伊丽莎白和她的父母

父亲饶和美是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曾担任华西协合大学教育系主任。母亲饶珍芳任成都弟维小学校长。

凭借着父母的言传身教,伊丽莎白从小就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并立志要为中国的进步努力一辈子。

伊丽莎白和中国朋友合影

1938年,23岁的伊莎白从多伦多大学儿童心理学硕士毕业,就迫不及待地飞回四川。

此刻,这个她出生长大的“故乡”正遭受着战争的蹂躏。很多人避之不及,但她却像一个逆行的女战士,毅然决然地定居于此,投身于人类学研究。

伊丽莎白在中国农村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伊莎白投身于一场乡村建设运动,她和战友一起,在璧山县兴隆场进行逐户调查,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

一个有着西方面孔的女人,去家里调查农民的生活并不容易。

伊莎白套上蓝布衫,戴上草帽,穿上草鞋,操着一口四川话,从白富美秒变“村姑”,很快和农民打成一片。

伊丽莎白回忆说,即使在与村民们熟悉并受到热情款待后,她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小心,以免引起别人的不安。

就这样,白天入户走访调查,晚上回家用英文打字机做记录,伊莎白和战友俞锡玑完成了兴隆场及周边村社1500余户居民的调查。

这些信息有多详细?

13起案件,

每箱都有详细的目录,

她用“繁密的田野笔记”记录了兴隆场村民的婚俗、种植、养殖、交易等日常生活。

堪称“史上最全兴隆场大数据”,让现在的年轻人得以了解到当时乡村的发展轨迹。

伊丽莎白挨家挨户调查农民的生活和经济状况

除了整理乡村建设的资料,伊莎白还完成了两部伟大的着作。

这两部作品的完成可谓“一波三折”,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离开兴隆场后,她先后6次重访璧山县大兴镇调查访问,于1994 年完成了一部三卷本的人类学着作——《经济、政治与社会》,共二十五章,加上后记总计四十五万七千余字——篇幅几乎是其他常见学术专着的四倍。

之后,ISA花费大量时间将研究重点从人类学转向历史学,最终编写了《兴隆场:抗战时期四川农民生活调查》,并于2013年1月正式出版。

这是社会人类学史上第一份由西方女性及其中国合作者完成的逐户社区调查报告,对于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农村的经济、教育、两性关系和乡村建设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在走访调查的同时,伊莎白不仅是记录者,更是参与者,她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乡民改善生活。

他们建立了平民学校,不仅教授当地妇女儿童文化知识,还将西医引入璧山县,为当地居民治疗和接生婴儿,改善当地医疗保健。

伊丽莎白参与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华西联合大学

02

爱让我们无所畏惧

年轻的伊莎白颜值很高,气质出众,追求者甚众。

她的丈夫大卫·克鲁克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漂亮男人,出生在英国一个富有的犹太商人家里,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金童玉女,条件极佳,他们本可以过上金碧辉煌的贵族生活。然而,在那些日子里,他们选择了一条艰辛却闻名千古的道路。

他们相识于二十世纪40年代初的成都,用一首“新概念体”的打油诗来概括他们的爱情故事,就是:

你来自英国伦敦,

我来自加拿大温哥华,

因为劳动而握着彼此粗糙的手,

走过让人心惊肉跳的铁索桥,

啊!是爱让我们无所畏惧!

大卫·柯鲁克是一位英国共产党员,在共产国际的安排下,以教师的身份来到成都,与伊莎白结识。

伊莎贝尔先生和夫人

对中国底层人民的同情,对反法西斯革命事业的热情,让这两个人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和一起工作的机会。

1941年夏天,科鲁克和伊丽莎白去了泸定县,来到了斯诺曾经描绘的铁锁桥头。

突破了群山层层包围的大渡河,怒涛如群狮咆哮。

他们用手摸着冷链,踩着摇板,用眼神和手势互相鼓励,一起走着。

“千里姻缘一桥牵”,这段难忘的旅程,在两颗年轻的心中种下了爱情的种子。

回到成都后,他们订婚了,然后在英国结婚了。

伊丽莎白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儿子

战火纷飞的年代,夫妻俩几经波折,才于1947年一起回到时刻牵挂的中国,并受邀在南海山中央外事学校任教。

在柯鲁克夫妇看来,教育强,中国就强。要改变落后和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我们应该从发展教育开始。

当时的教学条件何其艰苦,没有教材,他们自己编撰;

当课程跟不上时代时,他们引进西方教学方法,改革课程。除了教英语,他们还教授各个领域的知识,为学生走上国际舞台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的首批外事干部,大批杰出的学者和外交人才,都出自这对夫妻的门下,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拓荒者和奠基人。

03

百岁老人的不了情

成都花溪大坝不仅是伊丽莎白的出生地,也是她梦想的地方。

去年夏天,伊莎白在3个儿子的陪同下,乘坐了7个小时的动车,连夜来到成都,住进了华西协合大学校长楼。

连日阴雨天气后,伊丽莎白趁着天气晴朗空前往“512”灾难后重建的白鹿镇。伊丽莎白几乎认不出这是一个她去过很多次的山区小镇。她立刻决定去白鹿峰,那里美好的回忆是她人生的开始。

“山悠悠,水悠悠,白鹿顶上路悠悠……”伊莎白坐在车上,望着山路两边的风景,轻轻地唱着当年的儿歌。

山路又弯又窄又陡,车在半山腰颠簸,无路可走。

晚霞之中,103岁的伊莎白,静静地呼吸着熟悉的故乡的气息,慢慢地推着轮椅走着,走着。

有一种与年龄无关的魅力;有一种女人,无论多大年纪,总是年轻,总是热泪盈眶。

伊丽莎白见证了一个国家从战争到和平的巨大变化,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这一巨变,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考据资料;

她和丈夫一起,拓荒了中国的外语事业,让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她一生都在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和社会需要的事情。她的白发充满了学者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一道道皱纹里,刻满关于青春、关于爱情的故事;蹒跚的步履下,是对理想信念、对初心使命永不停息的追求。

2019年12月15日,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赴北京外国语大学看望伊丽莎白,庆祝她104岁生日

人生苦短,是信仰、热爱和坚持,让它变得温暖而绵长。

参考文献:

华西都市报:《伊莎白与大卫·柯鲁克的大渡河之恋》 /谭楷

北美报道:“这位加拿大老太太真牛,104岁就获得了中国最高荣誉。”

上观新闻:《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 她104岁获授“友谊勋章”》

关于作者:黄玉娇,聚焦婚姻育儿文章,倡导母子共同成长进步的“双赢”育儿理念,微信公众平台:快乐妈妈育儿原创作品,让你在育儿上少走弯路。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情感帮助全媒体平台,关注女性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维护。

头像:图片网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涉及版权纠纷,请版权所有者通知我们删除。谢谢你。

原标题:《【争做新时代巾帼奋斗者】伊莎白·柯鲁克: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