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对空 蒙牛伊利“六宗罪”:是空对空喊话还是确有其罪

栏目:旅游 2021-09-29 05:29:18
分享到:

7月8日,来自某自媒体报纸的一篇关于中国两大乳业巨头的“深刻随笔”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轩然大波,“媒体不敢说的蒙牛伊利深刻六罪”。本文指控蒙牛伊利以“六大罪”制定国家乳品标准。但随之而来的是文章被封杀,作者被宣传,奶业协会发布“辟谣声明”。

历史上,每一个关于国产乳制品的事件都会引发巨大的舆论风暴,唤醒国人的敏感神经。这次也不例外。

“六罪”确实极具冲击力,每一个“罪”都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和民生。但问题是:在巨大的舆论风暴下,蒙牛伊利为什么没有受到惩罚?为什么监管机构仍然允许销售产品?

2012年,蒙牛的冰淇淋厂被曝出卫生条件差的“新闻”

结论:这个事件当然是真的,但发生在2012年,8年后也无法判断蒙牛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老罪”,看得懂,但不要慌。

2005年至2008年,在伊利蒙牛的推动下,国家启动了“生鲜禁止令”,低温鲜奶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奶”这个名称。

结语:保鲜令是真实存在的,但保鲜令不是某头牛危害竞争对手的阴谋。在国家制定食品标签指南时,这是对标签标准化的合理要求,但几年后被取消,因为它触及了当地乳制品企业的利益。

蒙牛和伊利也像三鹿一样添加了三聚氰胺。

结语:平心而论,当时加三聚氰胺的问题,是全行业监管不足,或者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的。三鹿,作为问题最大、后果最严重、激起民愤的一个,必然会倒闭。然而,其他被发现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企业确实被处罚得太轻了。与此同时,三鹿倒下后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被进口牛奶占据,但还是落入了这些逃出来的企业手中。因此,这些乳业巨头欠下的三聚氰胺旧债至今未还。这一次,某牛为此被骂了,这没有错,也不是谣言。

蒙牛伊利利用三聚氰胺事件降低乳制品质量。

结语:国家标准低引发的争议是真实事件,也有某牛的利益诉求。但是,这个决定是由卫生、农业等国家主管部门做出的,指责某头牛是不公平的。虽然他们确实是赢家。

“深咬蒙牛伊利六罪,媒体不敢说,据我所知”引发的轩然大波,代表了国内部分消费者对中国乳业信任度低的心理。但客观来说,任何行业都有一个规范的发展过程,中国乳业也不例外。如今,我国乳蛋白和乳脂肪的营养指标不断提高,而体细胞和菌落总数的健康指标持续下降。与国产奶粉相比,纵向比例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横向比例接近或达到世界乳业发达国家水平。把矛头指向蒙牛伊利确实有失偏颇。

此外,作为乳制品企业,蒙牛伊利应尊重和重视“蒙牛伊利影响国家标准制定”的舆论,持续提升品牌乳制品质量,让消费者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