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的遗孀在19岁时丧偶。她痴迷于她的丈夫张,并被建议再婚。她说:“爱一次就够了。”。
王玉玲 王玉玲
王玉玲1928年出生在长沙的一个大家庭里。家里只有一个独生女。优秀的家庭环境和严格的家庭教育,让她生来就美,培养成了一个真正的好家庭。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是长沙湘中女校的校花了。
1945年,17岁的身高1.68米,体态优美,相貌出众,引起了张的注意。在遇到之前,张结过三次婚,他的一个妻子被他枪杀了。“杀妻案”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于是张被蒋介石逮捕。然而,蒋介石渴望人才,所以他在半年后释放了张,然后就走了。
在张的热情追求下,被张渊博的知识和英俊的外表所折服。但是因为张的婚姻很悲惨,又因为张是军人,随时可以上战场打仗,所以的母亲担心女儿会过早成为寡妇。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却被张深深吸引,她违背母亲的意愿,答应了张的求婚。
张灵甫和王玉玲 张和
1945年秋,张和在上海金门饭店举行了一场热闹的婚礼。从此,成了张的最后一位夫人。他和王玉玲的婚姻非常幸福。他们志趣相投,性格爱好惊人的相似。
在南京的一天,听说张的顶头上司王快来了,几位高官的夫人都去机场迎接他。有人请王玉玲和他一起去,但他坚持不去。她想,王不认识。为什么一个男人要我去接他?我有自己的原则,所以不用去迎合权贵。其他人认为她年轻无知,但张欣赏她的做法。淳朴的深爱着他,而张对比他小20岁的女士很有耐心。
张灵甫 张灵甫
经常把张当成自己的哥哥,遇到困惑的问题经常问他。一天,王玉玲收到一个婚前男性朋友的来信,说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20岁的男人,不知道她是否幸福。停战期间,她去探望丈夫时,把信交给张,问怎么办。张很信任地说:“你自己的朋友,你怎么想就怎么做。”王玉玲感到非常感激和温暖。
1947年5月,著名的战役前夕,张受到蒋介石重用,晋升为第74师师长。当张得知他19岁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时,他非常高兴。他立即给王玉玲发去贺电。他在贺电中无奈地写道:“我现在真的很开心,也很担心!”让他担心的是,他的重型机械化部队已经被唐伯恩转移到山区的“孟良崮”,在那里很难发挥作用。人们形容它是一个石头被炸弹炸毁的地方,被石头杀死的人比被子弹杀死的人还多。但他没想到援军会在十天之后到达。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他为妻子写了一封遗书。
张灵甫 张灵甫
遗书是用红墨水写的。用红笔写信是张内心充满激情的一种特殊表达习惯,但在中国传统中却是禁忌,似乎预示着张命运的终结。
5月16日下午,张见大势已去,将遗书交给随行工作人员杨占春,命令他开枪自杀。
在生下儿子仅仅十天之后,张就战败被杀。人们对她隐瞒了这个消息,而此时她还在期待着张回家看她的儿子。有时候儿子睡觉的时候,她会想起一个多月前他们最后一次在山东陈庄见面的情景。当时她怀孕八个月,坐吉普车在土路上颠簸了五六个小时才到车站。她一到那里,就累了,倒在床上。碰巧张的腿受伤了,不能走路。两对非常疲惫的情侣不得不躺在床上,和天花板聊天,这也是他们在远离对方的同时聚在一起的难得的好时光。当她离开时,他一直看着她,看着她的车消失在尘土飞扬的乡村道路上。
张灵甫遗书 张的遗书
几个月后,她等待着总参谋部杨带回的张的遗书。
这对王玉玲来说是晴天霹雳。面对19岁的小儿子,她下半辈子该怎么办?然而,悲痛过后,她坚强地站了起来。她带着母亲和儿子随国民党去了台湾省,然后独自去了美国学习会计,在五星级酒店工作,最后把母亲和儿子带到了美国。
在美国,一位来自台湾省的医生在与王玉玲的聊天中问道:“台湾省属于中国吗?”她马上回答:“我觉得你的书是白读的!你应该回到学校,认真读一些书来学习历史。”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和平统一是她心中永恒的愿望。
王玉玲 王玉玲
她开放的心态受到同事们的尊重。长沙知名教授王彦思为王玉玲作诗,称赞她清纯的性格和爱国的拳拳之心,并赠她“清心玉洁,美柏愿万古”的对联。黄浦的老朋友文强也曾为她写过这样一首诗:“风霜难穿,却是坎坷路上的一首歌。梅花雪海香幽烈,孝如大江。”这是王玉玲性格的写照。
1973年,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王玉玲回到祖国怀抱,投身于两岸统一大业。然而,她仍然是一个人,她和丈夫张的照片一直挂在她的房间里。她坚信,此生相爱就够了。她曾说:如果不是50年前的内战,就不会有这样的“闺中梦女”,也不会失去那段半个世纪难忘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