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生教授的科研团队。
福州晚报记者/文受访者供图
行走在原始雨林,深入人迹罕至的高原,忍受着高海拔的缺氧……福州一批科学家近五年来在全国各地采集野生茶树样本,自主研发两套“算法”,最终破解福建名茶铁观音的基因组,解析茶树进化和人工驯化的历史。几天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向世界宣布了他们的重大突破。
他们是福建农林大学游民生教授的研究团队,大部分由“85后”科学家组成。他们的研究“追溯了铁观音遥远的过去,预测了不久的将来”,为生产更优质的铁观音打开了大门。
解决这个问题花了将近五年的时间
伦敦时间7月15日下午4点,《自然遗传学》发表了福建农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机构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成功破解铁观音基因组。
《自然遗传学》是世界顶级权威期刊之一,其影响因子高达38。
据了解,该科研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游敏生教授和张行坦研究员主持,国内外多所高校和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合作。除张行坦外,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还包括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陈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石龙庆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龚大平研究员。
“我们是2017年确定的主题,持续了近五年。”游民生教授介绍。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破译小菜蛾基因组的科学家,曾获得9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成果奖。现任闽台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福建农林大学任教数十年。
尤教授选择铁观音作为研究对象,表示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起源于中国,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茶树基因组的许多物理图谱已经被破译,但对乌龙茶之首铁观音基因组的研究还很缺乏。作为福建人,他希望通过科研和技术,帮助家乡名茶铁观音“重振雄风”。
科学的“算命”
“我们在破译铁观音基因组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物种的进化和人工驯化历史,可为缩短茶树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降低育种成本提供科学依据。对于茶农来说,这意味着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叶质量。对于大众来说,意味着可以喝到更安全、更优质的铁观音。”游教授形象地解释说,基因组就像一个英语学习者,需要一本英语词典,遇到不熟悉的单词可以随时查阅。
34岁的张行坦是一名植物学博士。2015年进入福建农林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他就一头扎进了研究工作。他告诉记者,破解基因组其实是对铁观音的科学“算命”,“追溯铁观音遥远的过去,预测不远的将来”,意义重大。
栽培300多年的铁观音,在长期无性繁殖下积累了大量的“有害突变”,会导致品种退化,容易发生病虫害。但破解基因组有利于通过杂交育种或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消除这些“有害突变”,保持铁观音的优良品质。此外,基因组对于如何选择“不被害虫吃掉”、“不易生病”的铁观音品种也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解决茶叶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主页上一页12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