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传奇的皇帝之一。出身贫寒的他,曾经过着游手好闲的“流氓”生活,却一步步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开创了西汉王朝,最终成为“最强大的封建皇帝”。
围绕刘邦的史料和轶事很多,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韩曙》、荀悦的《汉纪》等史书到近年出土的云梦秦简、居延汉简、银湾汉简等文物,人们看到的关于刘邦的资料越来越多,但关于刘邦的谜团和争议却一直没有减少:刘邦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在参加陆太太的生日宴时,是事先有预谋,还是陆太太是明眼人?刘邦和项羽的决战地点,无论是在陈手下还是垓下...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刘邦力图从海量的资料中找到最接近历史真相的答案,走近刘邦不同时期的真实生活,再现秦末汉初的历史变迁。
在佐佐木精研的作品中,有对刘邦、他的对手项羽、他的谋士张亮、韩信等的心理分析。从人性的角度,描写秦末的乡村社会和任侠集团,从宏观角度生动诠释了泗水水乡山区的地缘政治、秦末的官生态和各种军事集团。很多观点都很新颖,很有启发性。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刘邦》以时间脉络为主线,细致梳理了刘邦从出生到夺得楚汉争霸的人生历程。在佐佐木景炎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始于吕翔之间,以剑胜天下”的皇帝成功反击,这是秦末乱世的特殊背景所加持的,更重要的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战术。
01龟背龙股,帝王之魂:用幻想开启的不平凡人生
在史书中,古代帝王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各种“异象”。
明史上朱元璋出生的时候,屋子里全是红灯,邻居们都以为他家着火了,就来救火。在《宋史》中,说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的情景是一样的:异香萦绕,身体金黄,持续三天。
这些传说听起来很神秘,但经不起推敲。就像赵匡胤的“金身”一样,它们大概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然而,编纂史书的人却把这些当作“帝王的标志”写进史书,这是神化帝王过程的一部分。
作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史书中的形象也充满了幻想。在《史记》中,他生来就有一个高高的鼻子,漂亮的胡子,左侧有七十二个黑子。他身上还有72颗痣,据说这是他是赤帝之子的象征。《河图》中的刘邦是“与戴胜吵架,斗胸,龟背,龙股”,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
当时看到刘邦有“天子气息”的人还不少。刘邦年轻的时候,经常带着一群兄弟去酒馆喝酒玩乐。吴府,老板娘,擅长面对面。她曾经告诉大家,当刘邦喝醉的时候,她看到一条龙在他身边盘旋,所以她认定他绝不是一个普通人。因为她的前瞻性预测,在刘邦成功后,吴的负面名声传得很远很广,她还被评为歌女阁。
项羽身边的谋臣范增,在鸿门宴前极力劝说项羽除掉刘邦,是因为他曾悄悄派人观察刘邦的“气”,“龙虎俱生,五谷皆收”,是典型的天子气。如果项羽在乎一个女人的柔软天性,而未能借此机会消灭刘邦,未来的处境将更加艰难。可惜的是,项羽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底,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虽然史书和学者对刘邦的相貌有如此高的评价,但在他早年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对他特别尊敬或有新的看法。他的大嫂曾经因为他总是无所事事,到处蹭饭而鄙视他,靠刮锅底让刘邦恨了她半辈子。
祭祀蚩尤,怀王之约:称霸路上的无上荣耀
历史学家许婧批评了刘邦的“传奇起源”。他说:“自古帝王之命,必引傅锐以示灵异,谶纬之论甚盛。我说这都太历史了,说不过去,但是荒谬,就是这样。”
翻译过来,司马迁不加区别地接受了刘邦的民间故事,并写进了史书,用祥瑞谶纬的理论证明了自己的权力合法性,真是可怕。
虽然褒贬不一,但有些荒谬,在今天缺乏科学依据。然而,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这些故事有着广阔的生存和传播土壤。毕竟,它们自然符合人类的“好奇天性”和“牧强本能”。正如毛姆曾经说过的:
“人类天生具有制造神话的特性。对于那些杰出的人物,人们往往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奇闻异事充满好奇,编造一个传奇故事,然后信以为真,达到近乎狂热的地步。”
本质上,刘邦及其追随者宣传所谓的帝王之气和龙的模样,目的是人为地“造神”以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是站在权力金字塔顶端所必需的“大义”的一部分。事实上,在从沛县到关中再到楚汉的整个过程中,刘邦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大义”,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
刘邦的第一个有力工具就是自己的“楚国身份”。秦朝末年,暴政肆虐,人们对秦国统治的厌恶增加。此时复兴六国的思潮暗流涌动,陈涉光武起义打着建立“张楚国家”的旗号。项梁起来,把楚怀王当傀儡。刘邦一直认为自己是楚国人,穿着楚国式的夹克,说着楚国的语言。这种做法对沛县及其周边有楚文化背景的人很有吸引力,所以更容易接受刘邦的军事集团从芒砀山入城。
为了增强沛县人民的凝聚力,刘邦还在出征前举行了盛大的“祭蚩尤仪式”:祭蚩尤给沛亭,并敲鼓,插上红旗。
在南方农耕民族中,蚩尤是人们崇拜的重要神灵。他能呼风唤雨,在卓群身上有着叛逆的精神和战斗的力量。借助楚人对蚩尤的崇拜,刘邦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还将自己的军队比作“蚩尤之兵”,成为抗击秦国暴政的正义化身。
除了楚人身份和出身的轶事,刘邦还善于利用各种冠冕堂皇的头衔,铺设“正义之网”,认可自己统治世界的主张。
在刘邦实力远弱于项羽的时候,楚怀王以“画饼充饥”的形式立下了一个约定:先入关者为王。虽然项梁、项羽在支援楚怀王、抗击秦军方面贡献较大,但刘邦却是第一个进入咸阳的。所以,名义上来说,刘邦更有资格做关中王,是对抗暴秦的直接功臣。而且,他与咸阳人“约法三章”、“封秦之宝,还其军权”等行为,一举赢得了秦人的民心。这在社会动荡的时代,无形中赢得了一定的统治地位。
相比之下,项羽背离“大义”的行为,如自立为霸王、尊王为义帝、封王侯等,显然更容易引起争议和不满。
即使在陈决战之时,项羽以“烹其父”为要挟,刘邦仍拿出“怀王之约时,二人约为兄弟”之事,要求分一杯羹,使项羽瞬间失去烹杀刘太公的权利。
在楚汉对峙的紧要关头,刘邦站在城墙上数着项羽的“十大罪状”。除了屡试不爽的背弃王怀之约的法宝外,还有“伊尹皇帝”、“焚秦宫”、“轻生战国皇室后裔”等罪,在舆论上也是一马当先。
03坐在床上洗脚,慢吞吞侮辱人:让人疯狂跪拜的心理战
义和名分是刘邦传奇一生的重要因素,但刘邦独特的行为风格和能迅速控制人心的“心理战术”也不容小觑,即使他能从秦末官僚体系中的小泗水成为西汉王朝的缔造者。
年轻时与刘邦称兄道弟的王陵评价刘邦:“陛下慢而辱人,项羽仁厚而爱人。不过,陛下使人略攻城池,被降者得其利,得其天下。”
乍一看,前半句听起来矛盾,明显傲慢,往往带有侮辱性,但比“仁者爱人”的项羽更有凝聚力。王凌认为这要归功于刘邦的慷慨,对下属的赏罚分明,以及同甘共苦的能力。然而,在历史学家佐佐木景炎看来,“慢而屈辱”恰恰是刘邦的特色。
一般来说,成就大事的人,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学会“顺势而为”,从世界各地招募人才为我所用。因此,历朝历代的史书中,都有着层出不穷的求才故事,其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当我来到刘邦身边时,画风变得有些不同。
原本是项羽麾下大将的淮南王黥布,在一些人的游说下,转投刘邦阵营,但第一次见到刘邦的场景着实尴尬:刘邦两腿叉开坐在床沿,让侍女给他洗脚。在秦汉时期,这种“坐在床上洗”的态度不仅不敬,而且对彼此都有些羞辱。
受到这样的待遇,自然是满腹牢骚,但当侍从把他介绍进事先准备好的图书馆时,他的心情却发生了180度的大变化:饮食从汉王这样的官员变了,吕布喜出望外。
后来,陈留县列文乡的李诗琪加入刘邦集团时,也遇到了“洗床”的“优待”。面对施立“是要助秦灭臣,还是要引臣灭秦”的尖锐问题,刘邦愤怒地怒斥他是一个做了奴隶的儒生。然而,刘邦听了施立不卑不亢、条理清晰的战略规划后,立即以礼相待,不仅不再洗脚,还恭恭敬敬地把施立当客人看待。
在对待黥布和施立的方式上,刘邦的做法是一样的。首先他用贬损的方法和不屑的态度把对方的期待降到最低,然后来了一根收买人心的“胡萝卜”。从长远来看,这不仅让对方明白自己相对弱势的地位,也让他们以高标准的礼貌来使用它。不得不说,刘邦的“心理战术”真的很精彩。
后来刘邦攻打齐国时,派施立到临淄与齐王田光谈话。当田光得知刘邦仍在出兵攻打齐国时,他试图让施立劝说刘邦撤军,但施立断然拒绝,最终被田光杀死。李吃了自己的命,报答刘邦接见他的恩情。
其实,“慢而辱人”不仅仅是刘邦控制人心的特殊方式,更是他在与下属相处过程中“轻人善骂”的伟大“爱好”。
在一个以名为命的时代,刘邦善骂却能吸引人才,原因有二:一是刘邦集团中有很多来自任侠的人,刘邦看似粗鲁的行为实际上构建了一套独特的礼仪制度,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第二,刘邦仍能以豁达之心和良策对待部下,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他“夺英雄而驱之”的秘诀。正如日本学者贝祖所总结的:
“这种骂人的行为是他情绪的自然流露,如实暴露了他人性中最简单的东西,是对人不含任何芥蒂的结果。风波过后,他对骂的人没有任何偏见和恶语。”
结语:刘邦一生的权力是时代赋予的,更有人格加持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夫·汤因比高度评价刘邦,说:
“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政治家,一位是建立罗马帝国的凯撒,一位是创造汉毛文明的刘邦。凯撒没能见证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文明的崛起,不幸遇刺身亡。然而,刘邦却以其远见卓识的领导,亲手开创了一个盛世,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刘邦以一件简单的布衣,一把三尺剑,成为天下的主宰。有很多偶然的因素,比如出生在秦末动荡的年代,张亮和萧何的慧眼等。然而,他出众的眼光、广泛的人际网络建立能力和对人性的透彻把握,也为他在无形中爬上权力的顶峰铺平了道路。他的成功大概是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诠释。
对于现代人来说,通过《刘邦》这本书,走近瞬息万变的秦汉,看秦始皇、项羽、刘邦等你唱我唱的历史剧,以及刘邦作为一代英雄的传奇人生,也可以窥见个人与时代、人格与命运等诸多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