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温暖的阳光照进了诊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冯崇莲一出现,早早等候的患者就被团团围住。“早上好!”冯崇莲微笑着和患者打招呼,患者也缓解了焦虑,平静地描述了病情。今天早上的探视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最后一个病人被送走了。冯崇莲连午饭都没时间吃。不过,他脸上还是带着笑容说:“我今天很开心。20多名肿瘤切除后不适的患者经过他的调理后都有明显改善,没有肿瘤复发。”。“有很多患者已经十几年没有复发了。我们基于中医经典理论的分离引流方法,帮助他们改善了基础体质,铲除了肿瘤滋生的土壤。”
如何加强对经典医书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疾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是中医药创新的关键问题。冯崇莲师从中医大师、中医大师邓铁涛。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30余年。他注重运用中医思维进行临床指导,善于辨证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曾获“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百名优秀青年中医”、“南粤最美中医”等称号。
跟随邓老老师的中医入门悟经,最终成为“铁杆中医”
“我的曾祖父是中医,他也是医生,但学习中医纯属偶然。我高考考了个好成绩。我希望去一所重点大学学习科学,我被中医学院录取了。后来我想,既然要学好,就努力报考杏林北斗邓铁涛教授的研究生吧。”凭借着扎实的学术基础,冯崇莲马上就考上了,邓铁涛教授成为真正带领他进入中医系的老师。
冯崇莲说,邓老对学生有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和他一起家访,手把手教。冯崇莲自始至终跟着医生学习,一个细节都没有落下。他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对中医越来越感兴趣。
“邓老说,中医的自信来自于临床。”冯崇莲回忆,研究生一年级回到海南老家时,有个年轻人晕倒在井边,大家都很慌张。当他跟随邓老家访时,这种情况很常见。他心里没慌,就上前一步,冷静地摸了摸脉搏,看了看舌头,判断是中暑,开了一个以甘露消毒丹为基础的方子。两剂之后,年轻人的热度降了下来,很快他又活蹦乱跳了。“中医学得好,真的管用。”冯崇莲想。从此,“铁杆中医”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在冯崇廉看来,向邓老学习只是入门,取得高正称号后重访经典,使他在治疗疑难杂症时,能领悟中医精髓,博采众长。2005年以来,先后获得“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广东省名医培养项目”和“国家第三批优秀中医人才培养项目”。在经典班学习了大约9年后,冯崇莲重温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论》、《易经》等相关经典。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突飞猛进,过去解决不了的临床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进一步坚定了“铁杆中医”的信念。
根据岭南特点先治病后看病
从地铁口出来,沿着多宝路往西走,可以遇到几栋清末民初的老居民楼,走一趟大门和灰砖墙,勾勒出西关的旧貌。广州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就深藏在这里。来这里看病的大部分都是岭南居民,附近的老广特别喜欢找冯崇莲看病。
“用冯主任的药,两剂后很有效。我老公这几天胃不好,我今天带他去看。”家住荔湾区的李姐,近几个月反复出现胸闷、心悸失眠、头晕恶心等症状。冯崇莲确诊后,她认为是痰火扰心。她用温胆汤调经通阳、除浊化痰、开结,症状明显缓解。
量一下脉搏,看看舌头,问问日常生活和饮食。“你的食欲怎么样,睡眠怎么样,有夜尿症吗,心情好吗?”冯崇莲的出诊、会诊以整体观为指导,注重因时因地施治。他认为脏腑是相互联系的,处理复杂的临床问题是病而不是人的病,重视扶正祛邪。
结合岭南湿热之地人们的体质、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和工作性质,冯崇莲用药一般偏轻。他说,如今物质生活富足,衣食无忧,普通人的生活条件堪比古代的富人,体质更侧重于形体和气虚;饮食爱好结构改变,缺乏适当运动,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发病率增加;工作压力大,思考太多,无法静下心来滋养精神,固化精气,有疲劳综合症。这些致病因素都属于中医所说的“内因”,以虚证为主,要注意养精补血益气。冯崇廉推崇清代医学家叶石天的观点,认为治疗杂病的药物应清淡温和。
冯崇莲为患者把脉。李玉玲
传古带徒重视中医思维
穿着卡其色休闲服,左手拿着话筒,讲重点,右手打手势,声音洪亮,直抵阶梯教室最后一排的同学。“他们都在治疗腹泻。什么时候用葛根连连汤,什么时候用桂枝参汤,都要注意症状。仲景没有说出来,你要好好想想。”站在广州医科大学的讲台上,冯崇莲兴致勃勃地讲课。他刚刚离开诊所,一路匆忙去上课。他没有疲倦。
冯崇莲喜欢和学生交流,解决他们的疑惑和疑惑,但他认为仅仅靠大学课程学习中医远远不够。“盖楼想打下基础。中医基础是文化基础课,包括《周易》、《河图洛书》、《五云刘琦》等。没有这些基础,我们就不能理解方书的本质。”
读完经典,就要用于临床。梁跟随石峰重联学习一年多。他原本是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出于对中医的浓厚兴趣,他进入广东省中医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学习。他在读经方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困惑,只有和老师一起做临床工作之后才能彻底理解。梁说:“《伤寒论》中有一方叫柴胡加牡蛎汤。规定是:柴胡加古龙牡蛎汤是那些心烦意乱、小便困难、神志不清、不能翻身的人的主方。当时看着看着,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怎么用这个党。和冯导演出去后,才知道这个晚会是在给‘柴胡人’治病。使用这个方子的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他们经常焦虑,睡眠不好,有时还会胸闷心悸。看到实际的病人后,我才知道冯主任是怎么用这个方的,头脑也清醒多了。”
最令梁佩服的是,冯主任善用经典名方,解决临床疑难杂症。冯崇莲用小柴胡汤治病,在仲景方的适应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方剂多以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甘草、少阳为基础,并根据证型变化。“和”的应用,兼收并蓄,寒热互渗,补泻并重,拆解小柴胡汤,四面皆切,尤其在治疗月经不调、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复发性痤疮等方面。,疗效显著。有一位27岁的女性患者,结婚3年多,一直无法怀上孩子。来看医生的时候,脸色呆滞,情绪低落,腰骶部感觉冰凉,隐隐作痛。检查抗精子抗体阳性,有盆腔炎。冯崇莲加减小柴胡汤。经过3个月的调理,患者成功怀孕,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患者家属非常感谢冯崇莲。
学习中医,最难也最重要的是培养中医思维。千百年来,师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更适合传承接近“个人知识”的中医。冯崇莲认为,教师教育与大学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重视经典学习和临床教学。学生从老师和病人之间的交流、处方和治疗中学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学术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技能。他经常对学生说:“当医生不是学好就是不学。对医生的要求是零失误。庸医不仅害人,还使人对中医失去信心。读经典,做临床,跟着名师走,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