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刘邦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 真是因为他们忘恩负义 其实误会他们了

栏目:国内 2021-09-29 02:12:15
分享到: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在大泽乡与秦作战。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却动摇了秦的根基,拉开了秦末大乱的序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陈胜有着非常特殊的历史地位。他的两句名言“群鸟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胜王侯”,成为了很多出身卑微却立志要赢天下的人的座右铭。

在古代开国皇帝中,刘邦和朱元璋出身低微,但最终都打败了群雄,统一了全国,完美诠释了“王侯将相不如人”这句话。而他们也和陈胜一样,都违背了“苟富贵,不要忘了”这句话。陈胜成为张楚皇后后,杀死了来看望他的青梅竹马。当刘邦和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他们也杀死了所有跟随自己征服世界的英雄。

那么,刘邦和朱元璋是因为忘恩负义才成为开国功臣的?其实我误会他们了。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除掉了很多开国功臣,但都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比如鸿门宴上,为掩护刘邦逃跑而死的纪信,被皇帝下旨封为“城隍”,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城隍庙,永远享受香火。

虽然朱元璋一向以手段残忍著称,但他并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去世后,他甚至没有墓地。同村的地主刘继祖受不了,捐了一块墓地安葬父母。后来朱元璋登基为帝后,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可以世袭代荫和子孙。曾经在明朝,刘氏家族受到朝廷的优待,他们确实是福泽的后裔。

既然刘邦和朱元璋都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那他们为什么不肯放过那些成为皇帝后自助的开国功臣呢?其实这背后有非常复杂的因素。以他们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不除掉那些开国功臣,新建立的王朝可能会分崩离析,这对于曾经被战争侵略的人民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刘邦当上皇帝后,虽然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实际上手中只有47个郡。分封诸侯时,刘邦将其中的23个郡分给有功的大臣,并允许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为王。最后,在刘邦剩下的24个郡中,许多子封号都给了其他的现役文官和皇族子弟。可以说,刘邦一开始对这些开国功勋非常慷慨,但不久之后,刘邦就发现了这样做的弊端,不得不除掉这些自己亲手封出来的半王之人。

虽然这些不同的国王为汉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的封国威胁到了汉朝的统治。他们名义上只是由朝廷统治,但实际上都拥有巨大的军事力量和财力。这些跨州甚至郡的国家几乎相当于独立的王国。

这种情况熟悉吗?是的,这几乎相当于战国时期的复制品。刘邦活着的时候,或许还能压制住这些半王,但是刘邦死后,这些半王就不会有别的想法了。到时候新建立的汉朝江山恐怕就名存实亡了,所以一夜之间又要回到战国时代。刘邦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他必须根除那些半姓。只有这样,他才能保证汉朝的稳定。

朱元璋的情况和刘邦不同。刘邦担心他死后会发生叛乱,而朱元璋则试图为他的孙子朱允炆登上皇位扫清障碍。朱标太子英年早逝后,朱元璋无法打破自己的嫡长子继承制。尽管他心里知道四王子和王子朱迪是继承王位的最佳人选,但他仍然只能把王位传给他的曾孙朱允炆。

但是,朱允炆毕竟太年轻,朱元璋实在没有时间再培养一个朱标,只能用铁腕手段一个个铲除威胁皇位的开国功臣。他先是杀了胡,以六部取代中书省,进一步加强了中央皇权,然后除掉了大将军蓝玉,大将军的权力被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

虽然朱元璋做了这么多,但朱允炆真的没用,最后被太子朱迪打败了。但是,如果朱元璋不这样做,那么后来的“攻坚战”就不可能这么快结束,而且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明朝江山的威胁就越大。从维护王朝稳定的角度来说,无论如何朱元璋都必须除掉那些开国功臣。

很多人因为开国功臣被杀,误以为刘邦、朱元璋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事实上,他们继承王位后,都像爱孩子一样爱人民,摇摆税收,提高利息。因此,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也许这两个人对开国功臣来说太残忍了,但对全世界的黎明人来说,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