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电脑版 津云为武清这项工作点赞

栏目:旅游 2021-09-16 13:33:28
分享到:

一颗葡萄的故事:小水果带动小村庄奔小康

在天津郊区西北角的一个小村庄,80%以上的村民都在棚内从事葡萄生产。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这个村子的名字,但是这里出产的葡萄可能已经端上了你的餐桌。

拥有227户756人的天津市武清区查古岗镇胡溜子村,棚内葡萄800亩,地上葡萄200亩,年产葡萄1200吨,蔬菜1600吨,年产值1600万元,成为天津市葡萄生产的代表之一。

2015年,胡溜子村被农业部认定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著名的胡柳子葡萄是如何一路生长发展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的?

京津冀市场的“香”

62岁的杨恩,在家乡的胡溜子村种葡萄已经30多年了。谈起村里的这个名优特产,他在发言中充满了自豪:“在京津冀这块土地上,无论是北京新发地、天津王鼎地、廊坊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当你提到武清区的胡溜子村,对方可能要回应一会儿,但如果你喊‘胡溜子葡萄’,你肯定会立刻回应。”

杨恩和他自己的葡萄

杨恩社表示,2015年,胡溜子村被农业部认定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2017年,“胡柳子葡萄”被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近年来,由胡溜子村两委牵头的天津金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胡溜子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胡溜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谭介绍,目前天津市此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仅有20余个。

目前,胡溜子村的每个大棚一年能产三四千斤葡萄。除了种植葡萄,一些绿色蔬菜也种植在这些温室里。据杨恩辉介绍,2000年前后全市葡萄种植很少的时候,一个大棚年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现在一个大棚收入能维持在1万多元。

胡溜子村葡萄棚

虽然胡溜子葡萄成名多年,给村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但不管是谁老了种地,他都会告诉你,照顾大棚葡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溜子村70岁的村民田谈起在大棚里“泡”了多年的日子,感慨良多。

“温室的一个优势是,生产的葡萄比室外土地提前一个月,但夏天温室里的高温也足够了。在密不透风的温室里,最大可以快到40度,尤其是中午,温室几乎容不下人,往往是下午四点多才进来继续工作。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不用心去看。从藤蔓发芽的4月底到7月底,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去棚里照看果树,生怕一个疏忽就毁了一年的收成。”

田告诉记者,种的葡萄越多越好。温室里有多少棵树,每棵树上有多少根树枝,都有配额。超过这个数字,虽然产量会增加,但果实的品质会明显下降。为了保证葡萄的质量,种植者不得不付出大量的汗水。

田和他自己的葡萄

“树上的枝条一般保持在5根,更多的要随时剪掉;还应控制树的高度,使果树不损失养分;葡萄需要更多的水分,一年中浇水次数很多;树旁杂草要勤除,否则会与藤蔓争夺养分;肥料也应该仔细选择。比如现在7月是“着色”的关键期,更需要施肥补钾来维持营养。一步错是不可能的……”田提到了维修藤蔓的各个环节。

即使种植的各个方面都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果农有时也会因为意外而失去一年的收成。“种植业或多或少都有依赖天气吃饭的因素,也就是不确定性的影响。比如果树偶尔会感染霜霉病和白腐病,然后春天一阵旋风托起温室的屋顶,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打碎了葡萄果实……”田感慨万千地轻轻摇头。他说,正是这份精心的呵护,造就了胡柳子葡萄的口碑和市场。

从“单打独斗”到稳定批发

胡溜子葡萄现在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但是胡溜子村的村民对二十多年前种植葡萄的成功并不确定。从开始到成熟,几百亩大棚葡萄和小小的胡溜子村奋斗了20多年。

最早的时候,胡溜子村只有三四个村民在实验基础上种植葡萄。但由于基础设施差,技术不成熟,市场不稳定,每年只开发几亩地,几户人家参与,无法增加种植规模。

胡溜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谭

谭还清楚地记得村里的葡萄是如何一步步打开市场的。“最初几个用葡萄做实验的农民,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每次收获葡萄,他们都用自行车或电动三轮车把几箱葡萄卖到天津市。他们一天能卖20多公斤,每天在黑暗中来回都很辛苦。”

20世纪90年代末,转折点逐渐出现。1997年,谭任胡溜子村党支部书记。他发现当时天津卖葡萄的商家不多,但市场需求不小,尤其是春节前后的日子,市场上几乎没有水果,于是今年春节,他联系了天津火车站附近的一家批发市场,要求对方在村里批发葡萄。结果,葡萄的销量特别好。批发商后来来到村里,决定来年来村里收。

就是在这一年,胡溜子村下决心开始统一规划,拿出离公路最近、土地条件最好的土地发展棚内葡萄种植,逐步突破了以往三四户试种的局限,开始做规模化种植。

“当时,村里种葡萄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缺乏温室、交通等硬件条件,二是缺乏种植葡萄的专业知识。”谭说:“为了给村民种植葡萄创造最好的条件,村里对进出村的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统一定制了大棚膜,对大棚的面积进行了统一规划,并对供水管道进行了修复,方便大棚使用。供水。”

看到大规模种植葡萄的硬件逐渐具备,种植技术的培养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当时天津种植葡萄的农民很少,很多种植技术都需要专业培训。胡溜子村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合作,专家来到村里,向村民传授温度控制、水肥管理等种植知识。每次都有180个村民来听课,情绪高涨。在过去的几年里,每个人的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来到胡溜子村指导种植技术

引进新品种拓展渠道小村庄的葡萄还在进步

如今,胡溜子葡萄已经在京津冀批发市场站稳脚跟,成为品牌。但是,在谭看来,村里来之不易的专业要想不断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克服,这将是村委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胡溜子村最常见的葡萄品种“扎娜”

“首先是促进品种改良。目前,胡溜子葡萄主要是‘哪吒’葡萄,是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成熟早,但缺点是容易裂果。例如,去年的几次暴雨和冰雹损坏了许多村民的葡萄,极大地影响了收成。所以我们最近在尝试引进米光、巨盛等品种,已经做了小规模的试验。”谭说,新品种的调查需要时间,如果合适,将来会在村里进一步推广。

此外,水资源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胡刘子葡萄的持续发展。胡溜子村地上水资源相对匮乏。过去,大多数村民使用机井的水。由于大多数机井因防止地面下沉而被禁止,灌溉温室的水源成了问题。谭介绍,为此,村里近年来修建了泵站,解决村民用水问题。

随着卖水果电商的不断发展,村里也在考虑未来在批发市场之外发展线上零售模式,并在探索保证发货、增加人气的方式,从而拓展销售渠道。

“今后,胡溜子两委将继续保障村民产前、产中、产后的劳动成果。我们有信心,胡溜子葡萄的品牌会越来越响,把村子建设得更好,让村民奔向幸福的小康生活。”对谭说道。

整理:陈峰/来源:美丽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