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铮 7.24 从“前世青岛”看影像收藏 塔楼1901学术研讨会

栏目:娱乐 2021-09-16 12:20:19
分享到:

随着视觉文学作品集《往昔青岛》的推出和青岛美术馆老照片收藏展的开幕,良友书屋1901塔也将于7月24日14: 00举办学术研讨会。视觉艺术研究和老照片收藏领域的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从《过去的青岛》的收藏、出版、展览、研究等方面入手,展开影像史料和历史照片收藏应用的研讨。

“影像作为史料进入研究领域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拍卖和民间收藏的兴起,老照片的收藏逐渐繁荣”。围绕博物馆系统和图像的研究和收藏,相关的学术思考和行业思考正在不同领域以不同的节奏行进。

在《前世青岛》的指引下,我们将拭目以待学界和收藏界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特别提醒:由于1901塔东塔研讨会场地有限,本次研讨会仅开放10个出席名额。15: 30西塔签约分享会开启后,研讨会正常同步进行。

专家意见

李:图像是史料

在西方,图像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作历史材料。随着历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相应的趋势是图像作为重要的史料,吸引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在近代中国,梁启超从史料的角度指出“图影”也是一种重要的史料。从那时起,历史学家和新闻界就有出版物将图像作为重要的历史证据发表。近二十年来,国内历史学家对图像研究越来越重视。

郑谷:图像研究的未来

如果我们通过报纸、书籍和照片了解过去的摄影图像,当代和未来的研究者将面临由于存在、流通和保存的差异,如何过滤掉太多材料的问题。

作为大量存在的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和史料,如何确认其实践的本质,实践所形成的具体现象,及其背后的一系列运行机制和模式,并加以描述和展示,可能是研究者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问题不在于材料太多,而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从这么多的材料中发现和提炼出真正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这确实考验了研究者的能力。由于作为研究材料和对象的图像数量,无论是生产速度、传播广度还是消费范围,在数量上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数量,因此采用发达和发展中的技术手段来面对已经成为必然。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的数字人文,可能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人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找到一些方法来探索和解决材料太多的问题。不过,我也想强调,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是比较重要的。然后就是技术手段的应用,处理这么多的影像资料。

李欣:收藏和展览需要一个完整的模型

多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已经逐渐开始重视摄影作品的收藏。以国家美术馆为例,2013年,中国美术馆开始关注摄影作品,并以郎景山的摄影艺术开始了摄影作品的收藏。此后,摄影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作为艺术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我国国家美术馆。不幸的是,这一尝试没有继续下去。受场馆管理者和策展人认知的影响,摄影收藏和展览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可持续经营模式。

目前,中国的民间摄影收藏优于官方收藏,一批艺术机构在全国迅速崛起,如长沙的谢子龙影像美术馆、成都的当代影像美术馆、山东的云志美术馆、嘉兴的影学等。

目前我们的从业者对摄影了解不够,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摄影在我们的早期教育中一直被边缘化。中学没有摄影课,大学也很少有专门的摄影学院。大多数摄影专业都隶属于油画和雕塑学院。进一步说,部分从业者对摄影的理解只是肤浅的,对其深层文化内涵缺乏足够的理解,难以从根本上欣赏作品,建立情感共鸣。要充分认识摄影和摄影收藏,更加重视它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和艺术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山东画报出版社和云志美术馆授权,良友书店将作为本次展览和启动仪式的指定发行机构。在发行日和签约日,两张专辑将以特价出售。

展览和销售书目

过去青岛的一些影像

《走过青岛》序言第22页

一个土生土长的传教士在山东农村传教的照片,保存在一本德国相册里。

从房子来看,这是一个相对富裕的村庄。从在场中国人的衣着来看,大人小孩都是小康,应该是教民。

在山东农村传教的传教士都讲中文,常年穿汉服。他们经常在村庄的教堂或小教堂之间骑马,有时由教堂成员陪同,有时独自旅行,这往往成为小偷和仇外者的目标。

走过青岛,第17页

这是德军占领总兵衙门后留下的画像。

笔者确定这是一张从总兵衙门门口拍的照片,因为照片右侧有半副对联。对联下图写着:“龙蟠虎踞生将军威”。试想,如果不是总兵的官厅和官邸,卫戍部队里有哪个武官敢在军营里贴这样语气的对联?

照片中,十多名德国海军军官围着院子里的一门火炮合影,两名水兵站岗。

路过青岛,第53页

照片中,被县政府抓到的被捕者被绑起来等待审判。旁边围观的,有站在左边的乡绅样的人,也有穿着官方休闲装的人,还有来看热闹的老老少少。面对镜头,所有人都无动于衷。

德国租借青岛之初,当地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那些在青岛违反德国法律法规或在青岛周边地区侵犯德国人生命的人很难逃脱德国人的报复。对于伤害过德国人的“主要凶手”,总督府通常会派出德国分遣队到案发现场,迫使当地官员将其逮捕,中国驻北京特使出面敦促总理政府处决。

走过青岛,第55页

1901年3月16日,瓦德斯抵达青岛。在代理总督、海军上校罗曼等军政官员的陪同下,他视察了沿海地区,并于3月18日离开青岛。

阿尔弗雷德·冯·瓦尔德西伯爵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二任陆军元帅,担任帝国的参谋长,也就是陆军司令。

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爆发后,其驻华使节克莱门斯·佛雷赫·冯·克林德于1900年6月20日上午在街上被清军枪杀。威廉二世下令组建2万人的远征军,任命瓦德斯为总指挥官前往中国征伐。因为德皇任命了军衔最高的元帅出去打仗,各国都公开推举瓦德希为八国联盟最高统帅。

走过青岛,第79页

每年正月十六的糖球晚会,也是青岛人过年最热闹的民俗活动。直到现在,糖球一直是市场上受欢迎的食物。在二楼的前角,有三个大字“长顺”。

德国人制定的商业规则不仅吸引了德国、欧洲和美国的商人,还让中国各地的商人来到青岛定居。此外,在青岛的华商还成立了一个自治组织——经总督办公室批准的华商局。

路过青岛,第121页

开工7个月后,即1899年4月,青岛至胶州铁路建成通车。德国军官和车站官员,以及大清国的官员,在车站等待客人的到来。

在客车上,“山东铁路公司”的汉文和德文让人印象深刻。然后是几辆货车。青岛人管它们叫“马笼车”。它们里面没有座位,在一定距离的内壁上有一个铁环。原来这是德国人设计的一种拉马等牲畜的专用马车。从照片上看,中国人站满了车厢。为了保持/

走过青岛,第181页

周复第二次到青岛时留下的影像。

第一次是1902年12月。由于当时吉焦铁路还没有开通,他走出济南府,乘船经小清河到烟台,再经威海到达青岛。

第二次是1904年10月,由山东巡抚升为两江总督。他本来可以直接从内陆去江户,却故意绕过青岛,坐船去上海,再从上海去江宁。所以这次他只在青岛呆了一天,就是在新建成的大港里坐了一艘海轮去上海。德国当局再次热情对待这位“老朋友”。

走过青岛,第197页

在大操场的游行中,几位女士侧身参加游行,欢迎中国总督。

因为长裙的限制,女士们学会了侧身骑行的技巧。